APP下载

干热河谷木棉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治建议

2016-09-15李文琼张博龙伍建榕

福建林业科技 2016年1期
关键词:蓝绿木棉白蚁

高 拓,马 翔,李文琼,张博龙,伍建榕,2

(1.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高校森林灾害预警控制重点实验室,云南 昆明 650224;2.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育重点实验室,云南 昆明 650224;3.沈阳农业大学科技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1)

干热河谷木棉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治建议

高 拓1,马 翔3,李文琼1,张博龙1,伍建榕1,2

(1.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高校森林灾害预警控制重点实验室,云南 昆明 650224;2.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育重点实验室,云南 昆明 650224;3.沈阳农业大学科技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1)

木棉(Bombaxmalabaricum)在云南的分布集中于干热河谷,本研究在主要的木棉分布和种植基地开展木棉病虫害调查,同时采集病、虫害标本进行形态学鉴定,共鉴定出病害14种,害虫7种。对发生较为严重的木棉干腐病、叶斑病、炭疽病、蓝绿象甲及严重为害根部的白蚁进行调查,提出了木棉人工纯林种植可能造成的病虫害爆发风险及防治建议。

干热河谷;木棉;病虫害种类鉴定;防治建议

木棉(Bombaxceiba)为木棉科高大乔木,树姿雄伟,先花后叶,且花大而色艳,是干热河谷地区河谷两岸自然分布的乔木树种,具有很强的景观价值。

我国西南干热河谷气候干旱、热量丰富、雨季集中且时间短暂等特殊自然气候决定了其脆弱的生态环境,植树造林难度大,但木棉在该地区长势良好,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是一种罕见的生态公益林、风景林及经济林树种。因此木棉的集约化纯林种植就大范围的推广开来。由于克服了木棉纤维短,难以纺织高支纱等技术难题,使木棉纤维成为可利用的高端纺织原料。研究发现木棉果纤维不仅具有羊绒纤维轻柔和保暖等优点,还因其纤维中含有的毒蛋白而兼具杀螨和抗菌作用[1]。云南省许多干热河谷地区,如个旧市、昆明市东川区等是资源枯竭性的城市,但广大的干热河谷地区因其独特的水热条件,适宜木棉种植。新兴的木棉种植和纺织产业可为云南省类似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发展的新机遇。据有关部门测算,云南全省适合开展木棉种植的地区超过66.7万hm2。因此,木棉种植和纺织的潜力巨大。

目前,已在红河沿岸实施了1.8万hm2种植工程建设,并建立了木棉专业纺纱厂,进行木棉的规模化种植。但木棉的集约化种植导致病虫害大面积发生,影响其生长状况和产量质量。目前国内几乎没有木棉病虫害防治研究报道,为此,对木棉的病虫害进行调查及防治研究有利于增加种植户收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从而增加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2]。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时间和地点

2010年3月—2013年3月共6次分别对云南干热河谷地区16个乡镇木棉主要分布区和种植区进行病害调查,其中重点对红河州元阳县南沙镇冷墩村的木棉种植基地进行病虫害专题调查。

1.2 调查方法

采用线路普查和定点专题调查方法。对云南干热河谷地区16个乡镇木棉病虫害进行线路普查外,对危害严重的区域开展专题调查。专题调查以每个乡至少随机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方6个进行逐株调查,每个样方的株数大于50,对造成一定危害程度的病虫害种类进行病情指数及危害程度计算;野外收集病害及虫害标本269份,通过室内保湿和分离培养进行病原鉴定[3],并重点对红河州元阳县南沙镇冷墩村的木棉种植基地进行病虫害专题调查。木棉叶部及枝、干病害分级标准参见表1、表2。发病率(%)=调查病株数/调查植株总株数×100%;病情指数=Σ(各病级株数×该病级代表值)/(调查植株总株数×最高级别代表值)× 100[4]。

表1 木棉枝、叶、果病害分级标准

表2 木棉干病害分级标准

白蚁为害调查方法:调查上述样本中树木总数和受白蚁危害总数。幼苗定植受白蚁危害后存活率:保存率(%)=(调查总数-白蚁为害数)/调查总数×100%;有效保存率=Xi-Xck(Xi为处理组保存率;Xck为对照组保存率)。

1.3 靶标虫种调查方法

采用“Z”字形随即调查的方法,对木棉基地为害严重的木棉蓝绿象甲(HypomecessquamosusFabricius)及土垄白蚁(Macrotermesannandalei(Silvestri))进行抽样调查。

2 调查结果

2.1 木棉主要病害

2.1.1 叶部病害 木棉叶部病害主要有8种:木棉褐斑病、木棉圆斑病、吉贝干腐病、木棉叶疫病(木棉芽疫病)、瓜栗叶斑病、木棉炭疽病、木棉果实黑痣病和木棉叶斑病。病害症状、病原、病原形态及特性见表3。

表3 木棉叶部病害症状、病原形态及特性

表3(续)

2.1.2 枝干病害 木棉枝干病害主要有5种:木棉顶枯病、木棉干腐病、木棉枝枯病、瓜栗枝枯病和木棉桑寄生。干部病害症状、病原、病原形态及特性见表4。

2.2 专题调查病害结果

各类病害发生面积1000 hm2余,茎腐病、叶斑病、炭疽病等各类病害引起大量叶片脱落、枯枝及干腐现象,其中90%的落叶带有病斑。叶枯病的发病率为76.7%,病情指数60.56,为中度危害。苗圃基地内木棉叶斑病发病率超过56.0%,叶斑病所引起提早落叶量为32%,而保留在植株上的叶片也有15%的叶面带有病斑,干腐病发病率超过48%,木棉果实产量比正常年减少30%,从而造成木棉果实纤维产量和质量下降;木棉各种病害发生率及危害程度详见表5。

表4 木棉干部病害症状、病原形态及特性

2.3 木棉害虫

2.3.1 叶部害虫 根据调查结果表明:木棉叶部虫害有3种,其中危害严重有1种,为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oidea)的蓝绿象甲(HypomecessquamosusFabricius);中等程度危害的有1种,为同翅目(Homoptera)叶蝉科(Cicadellidae)的木棉小绿叶蝉(EmpoascaflavescensFabr);轻微危害的有1种,为直翅目(Orthoptera)蝗科(Acridoidea)的日本黄脊蝗(Patangajaponica)。

表5 各种病害病情指数

蓝绿象甲成虫长15~18 mm,黑色-浅绿色-淡褐色,密被各色鳞片[11-12]。该虫在成虫期群集于新稍、嫩叶及树木其他部位,咀嚼式口器直接取食叶片或者新稍,造成叶片缺损不全、发黄,新稍生长缓慢甚至无法生长。光合作用降低,树势生长缓慢。而且绿鳞象甲边取食边交配,繁殖力超强。

木棉小绿叶蝉危害时以成虫和若虫刺吸植物汁液,致使叶片扭曲、皱缩,最终叶片脱落。除为害木棉外,还能为害多种木本植物。

日本黄脊蝗虫体长38~50 mm,茶褐色,以成虫过冬[13]。该虫只有在杂草干枯时节或食物来源不充足时才上树取食为害,危害时取食木棉的叶片、嫩梢茎和花。

2.3.2 枝干害虫 为害木棉的枝干害虫有2种:一种为鞘翅目木棉天牛(Diastocerawallichi(Hope)),是我国天牛中最美丽的一种。体长宽比为27~42 mm×8~13.6 mm。体背面橄榄绿,有时绿中带蓝色。腹面底色紫黑,被红与蓝色绒毛。各部分形态特征参考黄复生等[10]描述。幼虫通过钻蛀木棉茎干部对木棉造成危害,严重时直接导致树木死亡。另一种是鞘翅目木棉眉斑楔天牛(Gleneacantor(Fabricaius))[14]。幼虫蛀食木棉、吉贝枝干,成虫以啃食叶柄补充营养。

2.3.3 根部害虫 为害木棉的根部害虫为等翅目(Iosptera)白蚁科(Termitidae)大白蚁属(Macrotermes)土垅大白蚁(M.annandalei(Silvestri)),生活习性:蚁巢在地下,一半从地面隆起。有翅成虫体长约28 mm,翅黄棕褐色,宽卵形的头、胸、腹均为深棕色[15]。为害特点:为害树木的根和芽,致使树势生长衰弱,幼苗死亡。也在基地内建筑及设施筑巢或取食,造成人身及生产安全隐患。

2.4 靶标害虫木棉蓝绿象甲及土垄大白蚁为害情况

选取5块样地随机抽取50株木棉进行蓝绿象甲为害调查,结果表明,平均感虫率达到92%(表6)。随机抽取5块样地进行木棉定点调查,统计虫口密度(每株的害虫数量),观察苗木受害程度(叶片完整度)并记录。结果表明,成虫群集于新梢、嫩叶及木棉其他部位,咀嚼式口器直接取食叶片或者新梢,造成叶片缺损不全、发黄,新梢生长缓慢甚至无法生长。光合作用降低,树势生长缓慢。而且蓝绿象甲边取食边交配,繁殖力超强。

选取5块样地随机抽取50株木棉进行土垅大白蚁危害调查,结果表明,受害率平均达到28%(表7)。土垅大白蚁通常在木棉生长较弱的时期危害,特别是苗木扦插、移植、定植未恢复生机时或木棉生长不良时危害严重,通过筑巢从表土1~2 cm 处危害, 啃食幼苗的皮层部分, 使木质部与韧皮部分离。

表6 蓝绿象甲为害情况

表7 土垅大白蚁为害情况

3 综合防治建议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林木病虫害防治所必须遵循的方针,严格执行苗木检疫制度,栽植不带病虫的苗木,同时加强栽培区病虫害发生情况的预测预报。结合当地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将栽培技术措施贯穿实际生产中才能有效地控制有害生物的侵害。各阶段各部位病虫害防治建议如下。

3.1 芽、叶部病害

①保持苗圃地或林地卫生,秋末冬初,修剪枯芽枯枝集中烧毁,清除侵染来源,可预防次年该病的继续发生;②结合造林地气候、环境条件,选育抗病品种;③加强栽培管理,改善水肥条件,多施有机肥,增势磷肥、钾肥,以增强树势;④春季芽叶萌发时,喷施保护性药剂,在开花坐果时期也可喷施部分杀菌性药剂可以预防病害的发生;⑤发病初期清除病芽,及早喷洒杀菌剂控制(25%敌锈钠可湿性粉剂250~3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间隔10 d左右喷1次,连喷3~4次,药剂可交替施用,有较好的效果)。

3.2 枝干病害

①加强林地管理,秋冬季节清园时,对园地内的病株、病枝、病叶等集中烧毁,消除侵染源,防止病害扩展蔓延。②当枝干有少量病斑时,应立即消除病斑,并涂刷保护性药剂。当枝干有大量病斑时,应喷洒化学治疗剂或彻底清除病枝或病株,并做好病原扩散的防护措施。③无性繁殖培育时,要选用无病枝条或者接穗,并对其进行药剂处理,从源头减少侵染源;④化学防治对修剪或者其他原因造成的伤口,必须对其进行消毒处理或保护,在病部涂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石硫合剂。

3.3 果实病害

①及时清除林地内僵果、病果,消除病原菌侵染源,并结合叶部病害、枝干部病害进行综合防治。②花瓣凋落后可喷洒保护性化学药剂(1%波尔多液)或杀菌剂保护幼果;根据以往发病时间,在发病前30 d左右喷药,预防病害发生。

3.4 虫害

虫害防治首先要从营林措施入手,修剪清除病虫枝和长势衰弱的枝干,消灭越冬虫态。其次要积极采用生物防治,保护天敌。危害严重时,要适时合理采用化学防治。对于白蚁,化学药剂防治的同时要注意追踪其活动路径,查找蚁穴,用易燃物(汽油、酒精等)注入蚁穴烧毁,以减少虫源。对于林地内虫口密度一直较大的蓝绿象甲要实时注意防治,冬季林地管理时清除地下越冬幼虫。对于成虫可用化学防治,用辛硫磷、乙酰甲胺磷、乐果乳油等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对于黄脊蝗,只有在食物不充足的情况下偶然为害,可在防治象甲的时候扩大防治范围,在秋冬季清园时适量保留部分杂草为蝗虫提供食源。

4 结论与讨论

通过调查发现木棉上发生的主要病害有叶枯病、枝枯病、果实黑痣病等,其中顶枯病发生比较严重。害虫中蓝绿象甲的为害比较严重,虫口密度大,繁殖能力强。由于我国的地理环境丰富多样,不同地区的同种寄主上病虫害也不尽相同。调查过程中气候、地理因素、环境条件、季节等因子的不同,将影响到病虫害种类和安全性;再者,由于云南近5 a的干旱气候,很多病虫害也会处于潜伏期,尚未暴发成灾。干热河谷地区散生状态的木棉树主要在平坝及河谷生长,在干热河谷形成稀疏草原上生长形成大乔木,很少有集中连片分布,因此病虫害大发生的机率极低。但人工纯林病虫害大发生的潜在危险很大,必须未雨绸缪。首先应该建立一个稳定、健康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具体到营林措施上就是要营造混交林,伴生树种选用乡土树种,进行块状混交,尽可能多的保留原有植被,使营造的木棉人工林能够形成近自然林;其次,要考虑筛选抗病虫的种源和在种苗调运过程中加强病虫害检疫,提高木棉树人工林本身的抗病性和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机率;第三,抓紧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从建基地开始将病虫害预测预报与营林工作同时进行,早发现早防治。现调查鉴定的木棉病虫害多为当地木棉品种普遍发生的病虫害,一般在零星种植的木棉树林中不造成重大危害,新品种的培育及外地种源的大量引进,尤其是人工纯林的种植,某些病虫害如木棉顶枯病、干腐病、叶疫病、叶斑病、蓝绿象甲、木棉小绿叶蝉等存在爆发的风险。

[1]肖红,于伟东,施楣梧.木棉纤维的特征与应用前景[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1(2):121-122.

[2]吴双全,张佩华.木棉纤维及其在纺织上的应用[J].国际纺织导报,2009,37(1):11-12.

[3]方中达.植病研究方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8:3-98.

[4]伍建榕,马焕成,刘婷婷,等.干热河谷地带麻疯树主要病虫害调查[J].中国森林病虫,2008,27(4)18-21.

[5]张中义.植物病原真菌学[M].四川:科学出版社,1983:54-218.

[6]陆家云.病原植物真菌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58-237.

[7]王金利,贺伟,秦国夫,等.树木溃疡病重要病原葡萄座腔菌属、种及其无性型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7,20(1):21-28.

[8]George N.Agrios Plant Pathology[M].Fifth Edition.New York:Academic press,2005.

[9]魏景超.真菌鉴定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534.

[10]黄复生,朱世模.中国动物志:昆虫纲第17卷等翅目[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606-608.

[11]赵养昌,陈元清.中国经济昆虫志:鞘翅目象虫科(一)[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83-84.

[12]胡礼俊.木棉象甲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止初探[D].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08.

[13]李洪昌,夏凯龄.中国动物志:昆虫纲直翅目蝗总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477-479.

[14]蒲富基.中国经济昆虫志:第19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15]吴时英.城市森林病虫害图鉴[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70-183.

Investigation on the Diseases and Pest Insects inBombaxceibain Dry-hot Valley

GAO Tuo1,MA Xiang3,LI Wen-qiong1,ZHANG Bo-long1,WU Jian-rong1,2

(1.TheSouthwestForestUniversity&CollegeofForest,TheKeyLaboratoryofForestDisasterWarningandControlinYunnanProvince,Kunming650224,Yunnan,China; 2.TheKeyLaboratoryofBiodiversityConservationintheSouthwest,Kunming650224,Yunnan,China; 3.ShengyangAgriculturalUniversityCollegeofScienceandTechnolong,Shenyang110161,Liaoning,China)

The common survey and thematic survey on the diseases and pest insects ofBombaxceibacarried out in 16 towns in the dry-hot valley of Yunnan Province.The disease and pest samples were collect for morphological identification.Fourteen diseases and seven species of main pest insects were identified.The investigation into the occurrence of important diseases and pests ofWisneriomycesjavanicusKoordersGlomerellacingulata(Stonem.)Spauld.et Schrenk、Hypomeces squamosus Fabricius and the root disease ofM.annandalei(Silvestri) was also carried out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ntrol measures were proposed for artificial pure forests plantedBombaxceiba.

dry-hot valley;Bombaxceiba;diseases and pest insects risk analysis;control proposal

2015-03-26;

2015-05-15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60175);云南省高校干热河谷植被恢复创新团队;云南省高等学校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教学团队;云南省重点学科森林保护学(XKZ200905)

高拓(1987—),女,辽宁沈阳人,西南林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植物保护学研究。E-mail:50645333@qq.com。

伍建榕(1963—),女,福建清流人,西南林业大学教授,博导,从事森林保护和森林病理学教学科研工作。E-mail:wujianrong63@aliyun.com。

10.13428/j.cnki.fjlk.2016.01.033

S763

A

1002-7351(2016)01-0155-07

猜你喜欢

蓝绿木棉白蚁
基于能值分析的黄河流域粮食生产系统蓝绿水资源利用评价
女性灵动风采
南疆木棉红似火
木棉红了
木棉开尽时
77岁“蚁人”家中养10万多只白蚁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残忍的白蚁
林辉莲:绽放南国的美丽木棉
白蚁克星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