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分析
——以驻马店市城市绿地为例

2016-09-15杨晓明高新成

福建林业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城市绿地绿地格局

杨晓明,高新成

(1.河南省驻马店农业学校,河南 驻马店 463000; 2.驻马店市园林管理局,河南 驻马店 463000)

中小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分析
——以驻马店市城市绿地为例

杨晓明,高新成

(1.河南省驻马店农业学校,河南 驻马店 463000; 2.驻马店市园林管理局,河南 驻马店 463000)

基于2012年IKONOS遥感影像解译获得的驻马店市城区绿地分布图和城区绿地现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景观分析软件对研究区绿地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绿地景观结构中,居住区附属绿地优势最强,道路附属绿地优势偏低;除公园绿地外,其它3种绿地景观破碎化程度均较高;不同绿地景观多样性指数偏低,绿地类型不太丰富;最大斑块比以公园绿地最大,道路附属绿地最小;就同类绿地而言,道路附属绿地的景观连接性最差,公园绿地的景观连接性最好,就不同类型绿地之间连接性而言,公园绿地与其它绿地相连接程度较强;斑块分形指数偏低,斑块边界较为简单,斑块形状不够自然。

城市绿地;景观格局;景观多样性;驻马店

城市绿地景观评价是对景观属性的现状、生态功能及可能利用方案进行综合判断的过程,主要在景观层面上对景观功能进行综合辨识[1]。不同的绿地景观格局对景观的作用与功能影响很大[2],城市绿地景观格局的定量分析是揭示绿地景观结构与功能关系的基本途径。国外对绿地景观格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自然景观[3-5],旨在保护和提升绿地生物多样性;国内已有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城市绿地景观格局进行分析与评价[6-9],内容主要为分析大城市绿地景观格局、评价其景观效果,但对中小城市的研究相对欠缺,尤其对处于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这一特殊地理条件下中小城市绿地景观格局的定量研究更少。本文以驻马店市城区为研究区域,探讨与分析其绿地景观格局,旨在为驻马店市和类似区域的绿地景观分析与景观生态建造提供参考。

1 研究区概况

驻马店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北纬32°16′—33°32′、东经113°06′—115°11′,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型半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4.7 ℃,年均降水量850 mm,年均日照时间2100 h。植被资源丰富,植物约有76科135属223种及变种,其中乔木102种,灌木93种,草本植物14种,藤本植物7种,竹类7种。研究范围为驻马店市区,北至洪河大道,西至铜山大道,南至汝河大道,东至中原大道,面积6312.63 hm2。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以CJJ/T 85—2002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为依据,驻马店市2012年IKONOS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实地校核获得的数据,运用ERDAS 9.2对遥感影像进行处理与监督分类,得到研究区绿地分布图(图1)。

2.2 数据矢量化和景观格局指数的确定

在ArcGIS 9.3中将绿地信息矢量化,利用Fragstats 3.3进行景观格局指数计算。为体现景观格局指数代表性,本研究选取斑块数(NP)、斑块密度(PD)、多样性指数(SHDI)、最大斑块比(LPI)、分离度指数(FI)、斑块分形指数(FD)等景观格局指数对研究区景观格局进行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绿地景观斑块结构

根据驻马店市城市绿化景观特点和城市规模,将绿地斑块分为4个等级:小型斑块(≤0.2 hm2)、中型斑块(0.2~1 hm2)、大中型斑块(1~3 hm2)、大型斑块(≥3 hm2)。不同类型绿地面积比及其斑块分布见图2、图3。

图2表明,公园绿地、道路附属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居住区附属绿地在面积和数量上分布不太均衡。就公园绿地而言,大型斑块面积高达90%左右,面积百分比差别较大,斑块数量百分比相对较均衡;就道路附属绿地而言,小型斑块数量百分比和面积百分比均偏大,中型斑块、大中型斑块及大型斑块数量百分比较为均衡,面积百分比有一定差异。分析认为,大型斑块主要集中于近几年新建道路,老城区道路表现为绿化带窄、物种不丰富、绿化较为简单等特点;就单位附属绿地而言,斑块数量百分比整体比较均衡,面积百分比表现出小型斑块占绝对优势。原因在于尽管部分单位迁往新区,绿化水平有所提高,但多数老城区单位面积不大,绿化效果差;就居住区附属绿地而言,表现出与道路附属绿地类似的现象,只是小型斑块所占面积更大,应加大居住区绿化面积的比例。

由图3可知,研究区绿地类型面积比中,以居住区附属绿地最高,其次是单位附属绿地、公园绿地,道路附属绿地最低。居住区附属绿地的增加是由于近几年驻马店市在大量开发房地产基础上注重提升绿化水平所致;于城市新区新建公园绿地弥补了老区公园绿地的不足,相应增加了公园绿地的面积。

3.2 绿地景观破碎化

景观破碎化表现景观由单一、均质及连续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及不连续斑块镶嵌体过程[10],反映景观被破碎分割程度,与景观格局、功能、过程密切联系,景观破碎化与斑块数量、斑块密度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景观破碎度。

由表1可知,就斑块数量而言,居住区附属绿地的斑块数量最多,达113547块;其次是单位附属绿地和道路附属绿地,分别达53951块、27901块。这是因为居住区附属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及道路附属绿地通过遥感影像反映信息出现分散点状,斑块小而分散所致,破碎度高;斑块密度表现为公园绿地<道路附属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居住区附属绿地。3种附属绿地破碎化指数均较大,分析认为除新建附属绿地对绿化指标要求严、绿地率高外,多数附属绿地具有规模小、绿化率低及布局凌乱等现象,人为影响和破坏程度高。公园绿地破碎化指数很小,这是因为绝大多数公园绿地是近几年建造而成,居住人口尚未达到较高的程度,受人为干扰程度小,个别公园绿地斑块面积相对较大,单位面积上的斑块数量较少,破碎化程度相对较低,绿地景观质量较好。

3.3 绿地景观多样性和丰富度

由表1可知,4种绿地多样性指数普遍偏低,表明研究区城市绿地景观类型不太齐全。其中,居住区附属绿地的多样性指数最高,公园绿地的多样性指数最低,这是因为公园绿地斑块数量少且面积差别较大所致。

表1 研究区绿地景观指数

景观丰富度与最大斑块比有关,从表1可以看出,最大斑块比以公园绿地最大,表明该类绿地中内部植物种类的丰富度最高,这符合研究区的实际。就驻马店市南海公园而言,植物种类就达100余种;居住区附属绿地最大斑块比较大,因为新建居住区已经开始注重绿化,注重植物群落多样性和植物搭配;单位附属绿地中,除经济条件好的单位关注绿化效果外,多数单位由于经济欠缺,在绿化效果和生态效益上并未加强,其值偏低;道路附属绿地最小,是因为道路绿化考虑一路一景,植物选择往往比较简单。

3.4 绿地景观连接性

分离度指数是指斑块个体空间分布的离散或集聚程度[11]。表1表明,不同类型绿地分离度指数相差较大,道路附属绿地分离度指数最大,其次是单位附属绿地、居住区附属绿地,公园绿地分离度指数最小。分析认为,公园绿地主要集中分布于研究区的西部和北部,老城区、东部及南部偏少,分离度指数较小;其他绿地分布在研究区各个部位,分离度指数较大;平均邻近指数表现为公园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居住区附属绿地>道路附属绿地。公园绿地的平均邻近指数最大,景观连接性较好;道路附属绿地的平均邻近指数最小,表明其同类型斑块间的邻近度低,景观连接性较差,分析认为尽管城区廊道框架已经形成,但有些道路尚未连通;散布与并列指数表现为单位附属绿地<居住区附属绿地<道路附属绿地<公园绿地,其中公园绿地最大,表明其斑块类型与其它类型相邻接的程度强,公园绿地多位于道路交叉地带,与道路绿地紧密相连,与居住区附属绿地和单位附属绿地有一定连接性。单位附属绿地最小,与公园绿地、道路附属绿地、居住区附属绿地连接性较低。

3.5 绿地形状指标

绿地景观斑块形状是描述景观的一个重要因子,其形状和大小可以反映景观要素特性,也是研究斑块多样性的主要参数[11],由于形状变化大、复杂多样,一般用分形指数和形状指数描述[12-15]。由表1可知,研究区绿地斑块分形指数在1.20~1.30之间,处于分形值1.5以内,整体表现景观斑块周边简单,几何形状相对规则,不利于提高和保护绿地景观多样性。4种绿地斑块类型,单位附属绿地的分形指数最大,然后依次是居住区附属绿地、公园绿地、道路附属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往往有着较大的核心斑块面积和较为复杂的边界,分形指数最高;公园绿地多为属市政绿化工程,虽然其核心斑块面积最大,但边界最为简单,分形指数表现偏低;道路附属绿地往往边界较为简单,核心斑块面积又小,分形指数最低;居住区附属绿地的核心斑块面积处于单位附属绿地和道路附属绿地之间,边界也较复杂,故分形指数偏高。从景观形状指数来说,表现为公园绿地<道路附属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居住区附属绿地,说明其形状不规则程度和边界复杂度依次是公园绿地<道路附属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居住区附属绿地。

4 讨论与建议

1)绿地景观类型不够丰富,景观多样性偏低。公园绿地同类型斑块间最大斑块比最大,内部物种丰富度最高;居住区附属绿地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单位附属绿地和道路附属绿地植物选择比较简单,最大斑块比均偏低。应构建不同区域附属绿地景观格局,增强不同类型绿地物种丰富度,加强新老城区的同步规划,提高绿地斑块均匀度。除继续完善新区和城郊结合部绿地布局,应加强老城区绿地建设和绿化空间质量,适当增加和连片发展城市内部绿地建设,提高城市绿地均匀度;公园绿地较集中分布于城区新扩建地带,其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分离度指数偏低,然而专类公园和社区公园所占面积比例小,缺乏动物园、植物园和体育公园等公园绿地类型,应适当丰富并均衡发展公园绿地类型,丰富街头游园植物种类,加快生产绿地和防护绿地的建设,合理构建城市绿地格局,满足城市居民对绿地的不同需求。

2)研究区绿地景观布局不尽合理,斑块分配较为不均衡。居住区附属绿地面积所占比例最高,其景观生物多样性、优势种和数量较为复杂。大型和大中型斑块在城市绿地系统中地位突出,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对于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类型绿地景观斑块均呈现不均衡对称分布,公园绿地以大型斑块优势最强;其它绿地中小型斑块所占比例均较大,其分布广而零散,绿地功能发挥欠佳,景观质量不高,不能满足居民日常活动需求。驻马店市绿地景观建设应注重大型绿地斑块建设,实现大中小型绿地斑块均衡布局与发展。

3)景观破碎度降低依赖大型或大中型绿地斑块,通过扩充现有绿地和连接中小型绿地,达到降低景观破碎度的目的。就研究区而言,个别公园绿地斑块面积相对较大,破碎化程度相对较低,而多数单位附属绿地和居住区附属绿地破碎化程度偏高,布局凌乱、规模小而分散、绿地率低,难有足够空间对绿化景观进行多样化配置,原有绿地斑块被分割,增加了景观破碎化程度。居住区绿地和单位绿地发展较快,斑块数量多且分散,应注重大绿地斑块的建设,降低景观破碎度,提高绿地斑块生态效应和景观功能;对于绿地景观效果欠佳的绿地斑块建议重新规划设计,增强其绿地景观面积和景观多样性。

4)加强绿地斑块之间连接性建设,强化绿地景观可达性。道路附属绿地景观连接性最差,主要表现为部分主要道路没有连通和绿化滞后,分离度相应提高,景观稳定性低,自然生态过程中断;单位附属绿地和居住区附属绿地的同类型斑块间邻近度也偏低,景观连接性较差。公园绿地景观连接性较好,但主要集中分布于新区,老城区数量偏少,景观可达性整体不高。应进一步加强道路附属绿地连通性建设,通过道路附属绿地把其他类型绿地相互贯通,最大程度发挥驻马店市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

5)道路附属绿地和公园绿地的斑块形状较为简单,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稳定和提高;单位附属绿地和居住区附属绿地斑块边界较为复杂,应继续巩固与提升。对于中小城市而言,绿地景观斑块面积一般偏小,绿地景观人工痕迹偏重,往往容易导致斑块分形指数偏低,应尽可能通过自然式布局或自然式与规则式布局结合来增强绿地景观斑块边界的复杂性。

6)本研究仅对驻马店市城区现有阶段绿地景观格局进行探讨,对指导中小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分析与绿地景观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今后应加强研究区城市绿地连续动态的景观格局对比分析,比较不同尺度城市绿地之间的景观格局,进一步验证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分析结果。

[1]郭晋平,周志翔.景观生态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2]胡勇,赵媛.南京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初步分析[J].中国园林,2004(11):34-36.

[3]Yamamoto Satoshi,Abe Daishu,Mausda Nobour,et al.Study on the consolidation of residential environments using natural land system[J].Bulletin of the University of the Osaka Prefecture.SerB,1996(48):99-108.

[4]Thomas J Stohlgren,Michael B Coughenour,Geneva W Chong.Landscape analysis of plant diversity[J].Landscape Ecology,1997(12):155-170.

[5]Naugle David E,Higgins Kenneth F,Nusser Sarah M,et al.Scale-dependent habitat use in three species of prairie wetland birds[J].Landscape Ecology,1999,14(3):267-276.

[6]何瑞珍,张敬东,田国行,等.洛阳市绿地景观格局分析及综合评判[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8):341-345.

[7]丁晋利,尚慧昌,巴明廷,等.济源市森林城市景观格局分析[J].湖南林业科技,2013(1):61-64.

[8]陈前虎,像美洲,李松波.城市住宅区绿地景观格局与径流水质关系研究[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3(1):52-58.

[9]车生泉,宋永昌.上海城市公园绿地景观格局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2,20(4):322-327.

[10]李小利,刘国彬,张晓萍,等.黄土丘陵油田开发区景观破碎化分析[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8(3):53-58.

[11]韦薇,张银龙,赵兵,等.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扩张对景观格局分异特征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1,20(1):7-12.

[12]李斌,张金屯.黄土高原草原景观斑块形状的指数和分形分析[J].草地学报,2010,18(2):141-147.

[13]刘灿然,陈灵芝.北京地区植被景观中斑块形状的指数分析[J].生态学报,2000(4):559-567.

[14]王平,卢珊,杨桄,等.地理图形信息分析方法及其在土地利用研究中的应用[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93-99.

[15]潘竞虎,石培基.河谷型城市城乡交错带景观格局空间特征分析——以兰州市安宁区为例[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4(2):103-107.

Analysis on Urban Green Space Landscape Patterns in Middle and Small Cities——Take Zhumadian City for Example

YANG Xiaoming,Gao Xincheng

(1.HenanZhumadianAgriculturalSchool,Zhumadian463000,Henan,China;2.ZhumadianLandscapeAdministrationBureau,Zhumadian463000,Henan,China)

Based on the green thematic map obtained by interpreting Zhumadian ikonos emote Sensing Image in 2012 and the status of urban green space,the green landscape pattern in the study area was analyzed us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and landscape analysis softwar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sidential district attached green space was strongest advantage and the road attached green space was in a low advantage in green landscape structure.The degree of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of the other green space is higher except for the park green space.the landscape diversity index of different green space were in a low level,the type of green space was not too rich.the park green space was maximum and the road attached green space was minimum in LPI.the landscape connectivity of the road attached green space was the poorest and that of the park green space was best as far as the same type green space is concerned,the connection degree between the park green space and the other green space was stronger in different types of green space.The patch fractal index was low,the patch boundary was relatively simple and the patch shape was not naturally enough.

urban green space;landscape pattern;landscape diversity;Zhumadian

10.13428/j.cnki.fjlk.2016.04.043

2016-04-15;

2016-07-17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12102110027)

杨晓明(1971—),男,河南汝南人,河南省驻马店农业学校高级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园林景观生态方面的研究。E-mail:zmdnxnkx@126.com。

S731.2

A

1002-7351(2016)04-0202-05

猜你喜欢

城市绿地绿地格局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基于长时序Landsat数据的城市绿地定量遥感监测研究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构建新发展格局,农村大有作为
基于LID的不同类型城市绿地特征分析及措施设计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走进绿地
发展城市绿地 提高城市品位
打造“121”平台 构建“大宣传”格局
小人物的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