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靠叙述者摩尔
——论《摩尔·弗兰德斯》中摩尔叙述中的不一致性和不可靠性
2016-09-15谭海平
谭海平
(武汉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2)
不可靠叙述者摩尔
——论《摩尔·弗兰德斯》中摩尔叙述中的不一致性和不可靠性
谭海平
(武汉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2)
笛福的《摩尔·弗兰德斯》中关于女主人公摩尔在性格、行为、言语及道德等诸多方面表现出的前后矛盾一直以来都是评论家们关注的焦点,这也是理解这个文本的关键所在。然而,对于这一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解读,故而给本文留下了探讨的空间。笔者认为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叙述者摩尔所做的不可靠叙述。因此,本文试图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主要运用纽宁的不可靠叙述理论及其判定标准,并结合回忆录的相关规范,首先从宏观上结合不可靠叙述的判定标准,判定摩尔叙述为不可靠叙述者。然后通过文本细读,指出摩尔不可靠叙述的具体体现并进行解读。最后指出,摩尔的不可靠叙述是隐含作者刻意为之,旨在表达隐含作者规范和突出文章主旨。
不可靠叙述;不一致性;摩尔;隐含作者规范;时态
《摩尔·弗兰德斯》采用回忆录的形式,以第一人称叙述的叙述视角讲述自己一生的故事,这就意味着摩尔不可避免地会被读者判定为不可靠叙述者,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回忆录的回顾性就预示了摩尔成为不可靠叙述者的不可避免的可能性(杨正润 293)。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记忆本身有着无法克服的缺陷,“回忆的过程也就是遗忘和犯错的过程”(刘江120)。文中出现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如摩尔对于记账数目的精确记忆以及摩尔的偷盗行为、偷盗的物品数量及价格)和人物之间的对话(如摩尔和她的多位情人及丈夫间的对话)。
其次,第一人称的叙述的双重视角也决定了摩尔成为不可靠叙述者的极大可能性,正如申丹所言,“无论在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叙述中,人物的眼光均会导致叙述话语的不可靠(申丹,141)”。 《摩尔·弗兰德斯》采用回忆录的形式,以女主人公摩尔为叙述者,用第一人称讲述自己一生的经历。申丹认为,第一人称叙述中回顾往事的“我”应被视为“内视角”和“第三人称外视角”之间的中间类型。与纯粹的第三人称“外视角”叙述相比,第一人称叙述者“我”总是相对主观,极具情感色彩和主观偏见的潜在可能性。因而,《摩尔·弗兰德斯》中的摩尔作为第一人称叙述者,无论是以“叙述自我”还是“经验自我”的叙述声音进行叙述,都难以摆脱成为不可靠叙述者的可能性。
再次,回忆录的回顾性决定了叙述时态应绝大部分以过去时态为主,叙事时态的偏离是不可靠叙事的重要形式(刘江 121),而对于时态契约的违背就会使读者质疑叙述者的可靠性。在《摩尔·弗兰德斯》中,摩尔常常以过去时态讲述故事,以现在时态进行非叙述性的评论,然而有时候又出现两种时态混在的情况。如在文章开头时,叙述者摩尔用一般时态进行自我介绍,以期唤起读者的注意,其中不断穿插过去时态进行叙述。在叙述自己和情人们的经历时,摩尔也在过去时态和现在时态中间不断转换,不断用现在时态重复真是真的(It is true)。
布斯认为,“有时,明确证实的证据或自相矛盾的论据却使推论变得更容易了”。因而,为了要质疑摩尔叙述的可靠性并证明摩尔是个不可靠叙述者,最关键的是要在文本中找出证明摩尔作为一个不可靠叙述者在进行不可靠叙述的证据,其中主要包括摩尔在言语、行为及道德观和价值判断等方面的缺陷和所表现出的前后不一致或自相矛盾的证据。关于衡量判断文本不可靠叙述的标准,纽宁总结了多达十四种的小说不可靠叙述文本标志,其中以下几类在摩尔的自述中均有出现,具体包括:叙述者对事件的描述与其对同一事件的解释和解读之间的矛盾,亦故事与话语之间的矛 盾;叙述者直接面向读者发表长篇累牍的叙述以博取同情;叙述者的叙事话语存在明显的矛盾及其他方面的不一致性。
通过细读文本,读者会发现,文中摩尔的叙事话语处处流露出明显的前后矛盾,严重偏离了不可靠叙述的价值/判断轴。如,在叙述与第一任丈夫哥哥的事情时,摩尔先后归因于“自己幼稚”&“对方的勾引(12)”——对方的“认真”&自己的“挽留(16)”——自己的“狡猾”&双方“真心相爱(19)”。不禁让读者疑惑,到底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摩尔的前后叙述矛盾,自然要受到读者的质疑。后面摩尔说了一句话是, “所以我很可以做..姑娘的好警戒(18)”,似乎在外前面的前后矛盾的叙述做解释,因为一切只为了警戒姑娘们。而且如前文所述, 摩尔“经验自我”与“叙述自我”的视角都应属于或无限接近于“内视角” 。那么,她的叙述自然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主观与理解力有限的特征,因而导致了不可靠性轴的不可靠叙述。
Nünning 在专著 Unreliable Narration中指出“不可靠叙述者的特征包括叙述者 明确地在叙述过程中肯定自己的可靠性,以及叙述者在叙述过程中直接和读者进行交流”(Nunning, 44)),以获得读者的情感认同。H. Porter Abbott 定义叙事中的声音为“读者听到的故事讲述人,并且这个叙述者的讲述中会加入自己的需求以及主观性,”因而难免打上不可靠叙述的烙印。在《摩尔》这部小说中,摩尔不断地和读者直接对话,和读者建立亲密的关系,甚至多次提到读者和你们这些字眼,并且向读者不断肯定自己叙述的可靠性。
申丹认为,“尽管叙述者在回顾往事时,常常会反省自责,但却难做到像外视角那样冷静客观,因为那毕竟是他、她自己的往事,他们的叙述都将限定在自己的所见所闻中(申丹,217)。”所以,为博取读者同情和认可,说谎成性的摩尔极有可能偏离价值/判断轴和事实轴,进行不可靠叙述。文中的叙述原本就存在双重叙述声音——年轻摩尔和老年摩尔的双重叙述视角,年轻摩尔难免会偏离知识/感知轴,因而进行不可靠叙述。
总之,不可靠叙述是文学作品叙事中不可规避的现象,具有重要的文学研究意义。摩尔是一位受由隐含作者创造并被其操控的不可靠叙述者,其不可靠叙述是隐含作者故意为之,旨在突出文本主题。虽然有时叙述者的叙述和隐含作者规范不一致而导致不可靠叙述,但这样可以达到反讽的效果,启发读者多角度深入思考这种不可靠叙述背后隐藏的更深刻的叙事伦理。
[1]Defoe Daniel. Moll Flander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6.
[2]申丹 叙事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谭军强:《叙事理论与审美文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I106
A
1671-864X(2016)09-0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