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下《酒国》俄译本中归化翻译的个案分析
2016-09-15杨丽萍
杨丽萍
(东北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关联理论下《酒国》俄译本中归化翻译的个案分析
杨丽萍
(东北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莫言的小说《酒国》在语言及结构上具有独特的魅力,因而很多国家的翻译家对其进行了译介。本文将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对《酒国》俄译本中的归化翻译进行个案分析。利用关联理论解释翻译,并从归化翻译的角度按翻译技巧对照中俄文本进行分析。
关联理论;《酒国》俄译本;归化翻译
一、关联理论与翻译
Sperber和Wilson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关联理论。1991年,Wilson的学生Gutt发表了论文《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从关联理论角度对翻译作出了新的解释,刷新了人们对翻译的认识。关联理论给翻译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奠定了翻译本体论和方法论的理论基础[1]。
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一个认知—推理的互明过程,对话语的理解就是一种认知活动[2],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研究翻译,可以将翻译看作是一种示意—推理性质的交际行为。不同之处仅在于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示意—推理过程或行为[3]。所以说,关联理论重新解释了翻译的本质,翻译所追求的目标,也为翻译提供了理论性的支撑和指导。翻译可以说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言语交际行为,它所经历的推理认知过程依据的就是关联性。Sperber和Wilson在关联理论中用语境效果和处理努力这正负两个因素来制约关联性[4]。
在交际过程中,为了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交际双方寻求的往往是说话人的话语和听话人的认知环境之间的最佳关联性。将最佳关联性运用在翻译上,译者积极运用各种翻译策略和方法,为的是寻找源语认知语境和译语认知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翻译的整个过程涉及到源语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三者之间存在着交际行为。在这期间包含了对言语的双重的认知推理过程。译者利用原文的语言、句法、语义、文体等各层面的交际线索,做出语境假设,使自己的思维与原文作者的认知环境和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相关联,在有关联的数个阐释中选出关联性最佳的那一个,为最佳译文创造足够的合适的语境效果[5]。关联理论下翻译的实质就是寻找最佳关联。
二、关联理论下的归化翻译
关联理论虽与翻译没有直接关系,但它的相关原理很好地解释了这两个原则。关联理论认为,人类的言语交际活动可分为明说和暗含两种。明说表达的是一种信息意图,而暗含传达的则是一种交际意图,即让听话人明白说话人有一个传递信息的意图[6]。这两点在翻译理论中可以用来解释“归化”和“异化”这两个翻译策略。在交际过程中,实现交际目的往往比传递信息更为重要,因此暗含的重要性甚于明说。有时为了实现交际目的,不会过多地考虑,甚至还会牺牲原文的信息意图。
翻译作为一种言语交际活动,涉及到源语和译语两个语言认知环境,译者需要充分考虑两个环境之间的差异,考虑译语读者的可接受性。因为由于文化间的冲突或空缺会带来认知环境上的差异。依据关联理论,为了实现最佳关联性,使译语读者用最小的努力获得最佳的语境效果,在翻译过程中可以使用归化这一策略。Mark Shuttleworth在其《翻译学辞典》(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一书中提到:归化是指“译者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以尽可能减少译语读者对外语文本的生疏感的翻译策略”[7]。翻译上的归化就是使来源语(source language)无论从形式、风格上都符合目的语,从而让读者听来耳熟,看来顺眼,不觉得生硬、别扭[8]。在使用归化策略时,原文的异域色彩可能会丧失,为了消除理解上的障碍,考虑的更多的是译语读者所处的认知环境。译文更贴近译语读者,降低了阅读难度,在多数情况下可以避免错译和误译。在翻译过程中,考虑归化翻译在翻译过程中是十分必要的。
三、《酒国》俄译本中归化翻译的个案分析
莫言于201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后,他的作品在国内外的文学界、评论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俄罗斯翻译家叶果罗夫未对莫言的作品进行译介时,莫言作品的俄译数量较少。叶果罗夫作为资深的汉学翻译家,翻译了莫言的《酒国》和《丰乳肥臀》,这使得莫言的作品出现在了俄罗斯莫斯科、彼得堡的大型书店里,出现在了俄罗斯读者的视线中。
小说《酒国》有着独特的语言特色:词汇的杂语性,句子的多变性,修辞的多样性 还有大量成语、谚语俗语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翻译的难度。笔者从归化理论角度分析了俄罗斯译者叶果罗夫在运用归化翻译策略时使用的几个技巧,包括增译、省译、注释、调整句子结构、使用俄语表达等。
(一)增译。
增译指的是在翻译时增加一些词、短语或是句子,起到补充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作用,以便更为准确地表达原文的含义。
[原文]他的手哆嗦了一下,几滴酒液洒到了虎口上,那里的皮肤产生了幸福的凉意。[9]45
[译文]Рука дрогнула, несколько капель пролилось на кожу между большим и указательным пальцем, и возникло ощущение приятной прохлады.[10]60
此处的“虎口”一词不能仅从字面意义上理解。虎口是中医中的一个名词,指的是手背拇、食指之间。在俄语中没有这样的概念,译者为了降低译文读者的阅读难度,在翻译时译者作了适当的补充,准确地描述了虎口所指的具体位置,从而让读者明白了虎口的所指。
(二)省译。
考虑到俄汉语言的差异,翻译时会有详略的处理。不符合俄语表达习惯的需要省译,可以使译文简洁,更突出重要信息。
[原文]蔚蓝的天因为煤矿的黑显得更加蔚蓝。灰色的砖墙一人多高,沿着起伏的地形起伏,蜿蜒如一条长龙,把煤矿的区域包围起来。[9]8
[译文]В чарующем свете осеннего дня многое выступало по-новому, и на фоне черноты шахты голубнизна неба казалась ещё пронзительнее. То поднимаясь, то опускаясь вместе с рельуфомместности, вокруг территории извивался серый забор чуть выше человеческого роста.[10]12
句中涉及俄罗斯读者容易误解的概念“龙”。龙在中国文化中是神圣的威严的象征,而在俄罗斯文化中则是邪恶的妖怪,带有否定意味。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会,译者直接省略了“如一条长龙”。
(三)注释。
增加注释可以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原文。有时原文中会出现一些文化负载词,对于译文读者来说也许并不熟悉。这就容易造成阅读上的困难,所以添加注释可以增强译文可读性,必要的注释搭建了最佳关联的桥梁。
[原文]这简直是孔夫子门前念《三字经》,关云长面前耍大刀,金刚钻面前谈喝酒。[9]25
[译文]Это все равно что декламировать «Саньцзыцзин» у ворот Конфуция, демонстрировать искусство владения мечом перед Юем Гуань или рассуждатьо том, как пить вино, перед Цзинь Ганцзуанем…[10]33
《三字经》是中国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之一,有独特的思想价值。作为中华文化特有的产物,俄罗斯读者自然会对它感到陌生。因此,译者在音译书名之后加了注释
“«Саньцзыцзин»(Троесловие)-букварь для начинающих осваивать грамоту, написан на древнем литературном языке. В стихотворной форме кратко излагает основы конфуцианской морали. Для простоты запоминания тексты разбиты на групыы по три иероглифа.”(《三字经》(三个字)——用古代文语写成的用于幼儿识字的字典。以诗歌的形式简要地阐释儒家的道德理念。为了方便记忆将它以三个字分组。),借此读者补充介绍了《三字经》一书,弥补了这一文化空缺。
(四)调整句子结构。
俄汉语言在句式、词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句子翻译过程中利用调整语序等手段调整句子结构,将更符合俄语的表达。
[原文]她们拖着我走出餐厅,走上那条化纤地毯的走廊,像拖着一条死狗。[9]91
[译文]Вынесли из банкетного зала и, как дохлого пса, потащали по тому же коридору с ковровой дорожкой.[10]115
原文中“像拖着一条死狗”放在句尾,而译文中译者将其放在句中,更符合俄语表达。译文先描述眼之所见的最形象的事物,将次要信息放在描述之后,主人公如死狗一样的形态带给人更强烈的直观感受。
(五)使用俄语表达。
受到民族文化、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俄汉语言文化中会存在文化不对等或文化空缺的现象。直译有时不能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运用俄语表达则会提升读者的阅读感受,交际的效果很显著。
[原文]那些老鼠们面对着死亡,绝大多数都战战兢兢、屁滚尿流。[9]175
[译文]Перед лицом смерти большинство мышек дрожали от страха, у них начиналась медвежья болезнь, они надували в штаны.[10]219
原文中形容老鼠的恐惧,用到了一个成语“屁滚尿流”,译者将其翻译为“медвежья болезнь”(熊病)。“медвежья болезнь”(熊病)在俄语文化中是医学中的专业名词,指的是患者因害怕或其他因素表现出来的强烈的腹泻症状。译者用俄语读者所熟悉的名词较好地解释了原文的含义,更贴近译语文化。
四、结语
本文在关联理论的大框架下进行了对《酒国》俄译本中归化翻译的个案分析。首先说明了关联理论与翻译的关系,关联理论虽然是认知语用学领域的理论,但对翻译有很强的解释力。翻译过程中译者寻找合适的翻译手段用来传达准确的信息的过程,其实就是关联理论中寻找最佳关联的过程。依据关联理论,为了实现最佳关联性,以便读者用最小的努力获得最佳的语境效果,在翻译时可以使用归化这一策略。归化翻译能使译文更贴近读者的认知语言环境,在降低阅读难度系数的同时也让读者有亲切感。
[1]赵彦春.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力[J].现代外语, 1999(3).
[2]何自然,冉永平.语用认知关联理论研究[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32.
[3]张新红,何自然.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J].现代外语,2001(3).
[4]何照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197.
[5]曹曦颖.奈达与格特翻译理论比较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6]余高峰.从关联理论角度看翻译策略[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7]Shuttleworth& Cowie.(1997). 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 Manchester: St, Jerome Publishing, 59.
[8]熊启煦.翻译的归化与异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8).
[9]莫言.酒国[M].海口:南海出版社,2000:8,25,45,91,175.
[10]Мо Янь. Страна вина[М].[пер.с книт., примеч. И.Егорова.]-СПБ.:ЗАО «Торгово-издательский дом «Амфора» ,2013:12,33,60,115,219.
H059
A
1671-864X(2016)08-0168-02
杨丽萍(1991-),性别:女 籍贯:浙江省湖州市 工作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学历:在读研究生研二 研究方向:俄罗斯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