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场的祖先

2016-09-14大可

儿童时代 2016年5期
关键词:承重墙斗兽场古罗马

大可

意大利、突尼斯、法国、西班牙、葡萄牙……

吞到这么多国家名字,你想到了什么地方?欧洲?非洲?还是……

告诉你,是古罗马。

足的,它曾占据了那么广阔的疆土,除了上述提到的,你可以企查还有哪些地方。

耶么,现在还有它的踪迹没有?

有,别的不说,意大利的首都罗马,不就是跟它“同名”吗。而且,在不少地方,还可以看到古罗马的遗迹,比如,斗兽场。为什么喜欢建造斗兽场

古罗马真的非常喜欢建造斗兽场。如今的罗马城内的古罗马斗兽场,那是世界遗产;突尼斯的埃尔·杰姆斗兽场也赫赫有名。当然远不止这两个。

为什么古罗马如此热衷建造这种体量巨大、耗时、耗钱的建筑呢?要知道,离现在越是久远,科学技术越是落后,在近2000年前建造起那样的建筑,难度不是一点点啊。

古罗马发源于意大利半岛,但你看它后来横扫了那么多土地,称王称霸,劫掠了巨大的财富,包括资源与奴隶,它要庆祝,它要宣扬,而且它就是在战争中夺取一切的,崇尚武力,蔑视血腥,几乎就是“本性”。而这样的巨型建筑,和在这样的建筑里上演的一切,显然与显示国力、做视弱小、扬威耀武、肆意欢庆相匹配。

斗兽场又叫竞技场、露天大剧场等,从这些名称里,可以知道它的用处:

斗兽——那不是像我们的斗鸡那样,让动物之间角斗,而是作为角斗上的奴隶与猛兽斗;竞技——人与人之间角斗;当然还可以进行没什么血腥感觉的演出。

有那么多奴隶作为劳力,造了8年左右,宏伟的罗马斗兽场终于建成。骨架

虽然有劳力,但是建筑师和专业工人功不可没。

古罗马斗兽场高度57米,如果以现在楼房每层有3米高计算,它相当于19层楼房的高度——其实现在很多楼房层高没有那么高。外面看起来圆圆的,里面一看是椭圆形的:把长的两端连接起来,有187米,短的两端连接起来,有155米。它有4层,除了最上层外,形成了不同高度的3圈环形走廊。绕着最大一层走一圈,有527米。

这样的巨无霸,要稳稳地站在那里,靠什么?

古时候欧洲的剧场原本不是圆形的,而是半圆形,靠山而建,观众席利用山坡向上,形成一层层的样式。后来,他们不满足了,要靠全人工来修建更为漂亮的剧场,用上了“拱券结构”。抛弃了对山的依傍,这样也可以自由地将半圆形改为圆形。

雄伟高大的建筑要屹立不倒,需要打桩,那是在地下;需要支撑结构,那是在地上。你家里装修房子,问问爸爸妈妈,他们知道,可以敲掉这个,敲掉那个,就是不可以敲掉承重墙。因为,承重墙支撑起了上面楼层的重量,如果敲掉,楼房的倒塌只是时间问题哟!如同拱券结构,承重墙也是一种建筑结构。

建筑结构对于建筑,就像我们的骨架对于身子。如果没有骨架支撑,整个人就会变成轻飘飘的“一张皮”。原始人类只要挖个洞就能“安居”,而一旦有了“建筑”,怎么让建筑结构支撑起建筑物,是建筑师们最为关心的问题,这关系到靠当时的技术、设备能不能建成前无古人、独领风骚、能传后世、让人耳目一新的建筑,这在当代也是一样啊。尤其是建造巍峨又宽敞的建筑,怎么能高耸,怎么能让建筑内部空间旷达,怎么让建筑物可以有“跨度”等等,都需要有支撑结构。否则在建筑里面多多建造承重墙,不就可以了吗,那样,当然也不会有古罗马斗兽场。

“拱券结构”听上去复杂,其实你应该不陌生。很多石桥就是拱券结构,在河上能形成很长的跨度。还有,中国古代建筑中半圆形的门洞,也是拱券结构的一种。

除了半圆形的拱券,还有尖形、马蹄形等多种样式。

罗马城还有一个著名建筑,叫万神庙,庙内高大空旷,屋顶高度有40多米,也是用到了拱券结构。

为什么人们会选择这种结构?因为这种结构能将块状材料受到的重力和压力,分解到两边,最后由拱券两端的基石来承受。

你没看错,是块状材料。因为,那时人们发明了混凝土,也就是至今还在用的将水泥与砂石混合搅拌而成的材料,很多建筑物都离不开它。混凝土很牢固,用来承重很适宜。如今的承重墙不少用的是钢筋混凝土作为材料。

当然也有用石块、砖块什么的制成拱券结构,石桥就是石料的。

其实,追究起来,原始人们挖的窑洞,很可能是拱券结构的老祖宗。最初是在适宜的地方挖建房屋,两侧墙壁竖直,顶部拱起。但有的地方土质酥松容易塌陷,就用上了石料、砖材等。所以创新离不开对前人智慧的消化吸收呀。后来的那些烧砖的窑、烧瓷器的窑也属于拱券结构。

罗马斗兽场的看台用上了混凝土制的拱券结构。那3层环形走廊,每层有80个拱门,每个拱门两侧有石柱支撑,石柱就是拱券两端的基石。

在这3层里,从上到下排列着60排左右的看台。

安全

这是一个建造起来供人观看的场所,古罗马斗兽场可以容纳9万多人一起观看。试想一下,要让这么多人观看,会遇到些什么问题?

不像街头演出,观众不能自己想怎么看就怎么看,更不能为了视线好一点而争抢最佳角度。而且,那个时候的地位划分很严明,不同身份的人不能在一起。

人多容易导致拥挤,拥挤容易造成踩踏事故,这是我们的常识。

即便古罗马斗兽场这么大,对于9万多人来说,也算一个狭窄的空间!而且,正因为是看表演,很多人差不多在一个时段进场、出场,特别是演出结束,退场的时间更是高度一致。加上狂热的表演必定会带给观众狂热的刺激,人们情绪激昂地兴奋退场,温文尔雅的人毕竟不多呀……

而那每层的80个拱就发挥作用了。最底层的80个拱就是80个进口,观众们入场时按照自己座位的编号,首先找到自己应从哪个底层拱门入场,然后再沿着楼梯找到自己所在的区域,最后找到自己的位子。上面两层则成了80个窗洞,很体贴观众啊!另有160个出口遍布于每一层的各级座位,用来疏散观众。

那3层60排看台严格地分区,按照身份、地位给不同的人使用。

也许你看多了如今的万人体育场,对此不觉得稀奇:圆形的,一层一层地往上倾斜,就能保证每个人的视线不被遮挡;凭票上的安排,从不同的进口进出,就能秩序井然。

可你想过没有,斗兽场是否可以看作如今体育场的祖宗?也就是现代人受到了古代人的启迪?那可是比其他样式的剧院能容纳更多观众,并让观众达到更好观赏效果、更自由宣泄观赏情绪的了不起的设计!

后台

我们知道剧场的后台多在舞台的后面和两侧。哪怕体育场,运动员也有进场之前、退场之后的更衣室、休息室等,那一般设在看台的后面。

古罗马斗兽场的“后台”设在表演区的地底下。

因为要斗兽,所以,这里是兽们“候场”的地方,当然也是被视为低贱者的角斗士候场的地方,同时兼任表演道具的储藏室。当表演开始时会将这些一一吊起到地面上。

在这个地底下还隐藏着许多管道。有时候,利用这些管道向表演区输送大量的水,形成一个人工湖,就能用来表现海战等水上场面了。

猜你喜欢

承重墙斗兽场古罗马
走进古罗马的浴血斗兽场
大林硫铁矿副斜井穿溶洞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罗马斗兽场
古罗马艺术从何而来?
古罗马斗兽场
罗马斗兽场
房屋承重墙改梁技术的探讨
混凝土空心砌块承重墙的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
持续推进“三墙”建设 促进社区综治维稳工作的标本兼治
隆力奇遇见古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