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基因与社会叙事

2016-09-14

齐鲁周刊 2016年28期
关键词:鲁能全民运动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狄更斯的一句话,被人们絮絮叨叨引用了百余年。这一次,又将被用来形容中国体育。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关于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新任务:“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加快推动群众体育发展”,两者一脉相承。

宏观层面的规划唤醒沉睡的产业巨人:2016年被公认是体育大年,奥运会、欧洲杯、美洲杯等一系列体育盛事的举办,毫无疑问是企业借势体育实现营销的发力点。万达、阿里、乐视、腾讯,可能作恶但不会说谎的资本纷纷涌入体育行业,“体育”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站在市场的绝对风口上。

体育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成为万众敬仰的荣誉殿堂。这个体育荣誉殿堂中既有为国争光、国家荣誉,如里约奥运20金、16银、22铜加1钻戒(截止8月19日)的战绩榜,也有国球历代大魔王、跳水皇后等称呼背后对运动员职业生涯的肯定和个人的加冕:这是奥林匹克的原点,也许还是体育的归宿。

不再需要奖牌装裱的体育已开始回归到运动本身。今年6月,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正如国际奥委会委员杨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不是未来的中国体育要变成什么样,而是在未来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中,体育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不知不觉间,体育之于生活的价值,正以一种更自然、更平和的姿态展现出来。

“朋友圈”里的跑步轨迹,说起来如话家常。马拉松赛事的井喷,所依托的正是迅猛增长的参与人口。过去常说,我们是自行车大国,而非自行车运动大国。如今,自行车已不再仅是生活里的代步工具,骑友群体的壮大,正在改变着这项运动的发展轨迹和模式。“球友会”“户外族”等,都让生活中孕育着越来越多的体育基因,润物无声地影响、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生活的富足与多元,为体育的发展转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人们对体育内涵的认识不断延展,对体育价值的判断视角更多,对体育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有了不断增长的新需求。参与体育,获得健康与快乐,追求身体与心灵的双重强健。衣食住行之外,体育进入生活已是水到渠成。

如今,不少城市已经在思索如何把体育健身与城市定位融合发展。

“上个周期,我们把全民健身更多理解和定位在体育系统、体育行为,这个周期将更多地理解为社会范畴。因此推动全民健身的方式也要通过融合发展——体育和医疗、卫生、旅游、教育、文化的融合发展。”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司长刘国永说。

对于个人来说,健身的结果除了锻炼身体,还能够增进社交,改变消费结构,形成新的生活理念。不少企业也开始尝试将体育精神融入到运营管理和企业文化中。比如,作为全国知名企业的鲁能集团与体育渊源已久。从早年间涉足足球产业,成立了第一批职业化足球队,到冠名乒乓球赛事,再到创建体育学校,鲁能拥有与奥运精神一脉相承的体育理念,即将竞技赛事、体育文化、休闲运动相融合。在鲁能看来,运动并非专业体育人士的专利,更是一项普及全民健康、生态、和谐的全新生活方式。

去年,鲁能集团揭开了鲁能全球战略合作序幕,首次公布了“体育+”产品模式,其依托鲁能传统体育优势,以体育休闲产业链衍生为核心,探讨与商业、旅游、地产的运营模式、模块组合、盈利方式。同时,将休闲运动、竞技赛事、体育文化整合,从生态、健康、运动、娱乐四个维度,开启鲁能“体育+”全新生活体验。

多年的启蒙、探索酿成了井喷式爆发,观念趋新、体制变革、资本汇聚、佳绩迭出,健身风行……或许这一次,我们迎来的是中国体育的全新时代。

猜你喜欢

鲁能全民运动
重庆市南岸区珊瑚鲁能小学校开展足球赛事精彩瞬间
全民·爱·阅读
鲁能小球员:每天上7节文化课
不正经运动范
可持续全民医保
疯狂的运动
全民环保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