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想摆脱书

2016-09-14

读读书 2016年2期
关键词:十九世纪论战书摘

《埃科谈文学》

书摘:这也是雨果要告诉我们的,叙述完拿破仑在滑铁卢原本可以把握的机会后,他又补充道:“拿破仑有没有可能赢得这场战争?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为什么?是因为威灵顿,还是因为布吕歇尔?不,是因为上帝。”这也就是重大历史事件传达给我们的信息,即它们以命运、生命那些毫不留情的定律来取代上帝。“不可更改”的记叙有它的功能:这些记叙即便违背我们的心愿,却注定无法去修改。既然这样,那么不论它们陈述的故事是什么,同时也在陈述读者的故事,因此,我们阅读,而且爱读它们。我们需要其中蕴藏的那种严厉的“压服性”的教训。超文本的叙述现象能够为我们养成自由观念,并启发我们的创造力。这很不错,但还不是一切。那些“既成的”叙述也教导我们如何面对死亡。我很笃定,教导我们认识命运、了解死亡正是文学众多主要功能中的一项。或许还有别的,不过今晚,我一时还想不起来。

《一个年轻小说家的自白》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书摘:在所有让人晕眩的清单中,互联网引发的晕眩最玄妙。它几乎完全是虚拟的,但实际上为我们提供一系列信息,让我们觉得自己富有且无所不能。唯一的障碍是,我们不知道它的哪些成分是基于来自真实世界的数据,哪些成分则不是。在真理和谬误之间如今已经没有任何区分了。

《误读》

中信出版社

书摘:过去,人们可以要求文化提供拯救灵魂的话语;而如今,拯救灵魂已降格为文字游戏。雅典人对公开的论战如痴如醉,仿佛每一个问题都有必要拿出来讨论以达成意见的广泛一致。但是,诡辩已将真理贬低为公众的一致意见,公开论战似乎成为这一大群空谈者的最后避难所。 《别想摆脱书》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书摘:书就如勺子、斧头、轮子或剪刀,一经造出,就不可能有进一步改善。你不能把一把勺子做得更像勺子。书多方证明了自身,我们看不出还有什么比书更适于实现书的用途。也许书的组成部分将有所演变,也许书不再是纸质的书。但书终将是书。 《植物的记忆与藏书乐》 译林出版社 书摘:书籍会变老。有些书籍衰老得很健康,其他的则不是。这取决于保存书籍的条件,当然也和制作书籍的材料有关。不管怎样,我们都知道,在十九世纪中叶的时候,出现了一个令人伤心的现象。制成书籍的纸张不再是由麻布制作,人们开始用木材制造纸张……那些碎麻布制成的纸张能够保存好几个世纪……但是从十九世纪开始,据说书籍的平均寿命只有不到七十年的时间了……如今制作出来的袖珍书籍也就二三十年的寿命。这个后果是极其悲惨的:书籍被制作出来的目的是为了作为时代的见证,记忆的集合,像手抄本或者建筑一样,它们要跟时间斗争好几个世纪,但是现在它们已经无法履行它们的使命了。

猜你喜欢

十九世纪论战书摘
微书摘
An Analysis Study of how social school differs from cognitive school
曹刿论战
老编辑的话
徜徉在字里行间萝卜书摘
邓小平与中苏论战
书摘·荐书
《曹刿论战》的语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