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直击中俄海军南海练兵
2016-09-14
本报赴湛江特派记者 郭媛丹
9月13 日 ,中俄“海上联合-2016”军事演习正式开始。此次演习首次按照“红蓝方”形式进行编组,并首次启用中俄专用指挥信息系统,表明两军之间战略互信进一步加深。《环球时报》记者当天还现场观摩了中俄海军的损管训练。
中俄“海上联合”系列军事演习进入第5个年头,双方合作持续深化,互信也发展到一个新水平。在组织模式、导调指挥等方面有了创新。此次演习首次按照“红蓝方”形式进行编组,红方兵力由中俄海军舰艇编队混编,蓝方兵力由中方舰艇担任,演习期间,红蓝双方将以背靠背形式开展对抗演练。
在此次联合演习中首次启用中俄专用指挥信息系统,双方能同步实时掌握演习进展和相关海空域情报态势信息,共同指挥参演兵力完成演习任务。
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张军社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俄两国“海上联合”演习从2012年以来不断加强融合和协同。“2014年中俄海军参演舰艇首次进行混编,水面舰艇编队进行互为条件的超视距攻防演练,潜艇和舰机实施背靠背演练,此次更是首次按照‘红蓝方形式进行混合编组,将进一步提高联演的实战性,提升两国两军之间战略互信。”
虽然两国海军的舰艇编队还没有出海,但联合演习的大幕已经正式打开。13日下午,《环球时报》记者在南海舰队某舰艇损管综合训练系统中心现场观摩了中俄海军利用该中心的损管堵漏系统展开训练的场面。
据介绍,损管是损害管制的简称,是指舰艇为保持或恢复自身战斗力所采取的预防、限制和消除损害的措施和行动,主要包括防火、灭火、堵漏等内容。
演练现场模拟了一艘护卫舰舱室起火的情况。在指挥室中,指挥人员可以通过监视屏看到模拟舱室里人员的操作情况。随着火势变大,仪表上温度在不断变化,同时还会显示舱室内的氧气含量、有害气体含量等重要指标。据介绍,这套训练系统在全海军普遍列装,有效提高训练效果。
俄海军副总司令费多坚科夫观看了该训练,他非常仔细地观看了中俄军人的操作,并不时提出问题,比如舱室内的最高温度,训练成绩如何评估等。
该训练中心的教练员任凯博士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俄官兵上午已经进行过训练,双方自带装备,互相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俄方的特点是行动迅速、敏捷、灵活,着装有可借鉴之处。中方的特点是协同配合能力强,灭火动作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