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以福州市为例

2016-09-14叶娟惠

福建商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福州市关联度文化产业

叶娟惠

(福州市社会科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新常态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以福州市为例

叶娟惠

(福州市社会科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福州应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显示,与文化创意产业关联性最大的是第三产业,第二产业次之,关联度最低的为第一产业。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不仅促进了整体经济的发展,还能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经济增长模型的实证分析表明,在知识产权范围内的专利申请这一文化创意要素对福州市经济增长的贡献远远高于报纸杂志等这类要素的贡献,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不仅能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而且可以促进经济的平稳健康增长。

新常态;文化创意产业;经济增长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产物,是新常态下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促民生的重要领域。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各地区都迎来了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机遇,文化创意产业凭借着高度的产业关联性和强大的经济效益,成为知识经济年代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1]。

一、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和存在的问题

(一)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

福州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06年的67.97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315.32亿元,增长了3.6倍,相比于GDP的增长速度,文化产业可以称为跨越式发展,不仅快速增长,而且其产业规模总量持续扩大(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2014年福州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6.1%,未来5年福州文化产业的市场规模有望以5.9%或更高比例的平均增长速度实现持续的扩张,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了推动福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二)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能力不足

一是文化创意的转型升级需要依靠与高科技的融合,文化创意企业的整体科技水平有限,竞争力有待提升。福州市文化企业基础薄弱、规模较小,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以创意设计为核心的新兴文化产业总量不大,文化企业竞争力不足,转型升级能力欠缺[2]。二是文化品牌影响力有待提升。福州市的文化品牌数量和知名度与其他沿海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优势文化资源的产业化水平低,没有转化为有价值的文化产品,标志性和有知名度的文化产业品牌在全国的影响力不足。

表1 2006-2014年福州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资料来源:《福州市“十二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2.文化创意产业要素保障力度不够

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着人才比较紧缺、融资困难、土地供应不足等要素的制约。一是人才紧缺。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储备不足,特别是缺少有文化产业专业特长又擅长市场经营和管理的复合型高端人才。一方面,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培养机制滞后,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技能匮乏,缺乏本地的专业骨干人才;另一方面,沿海其他城市如上海、杭州、广州等具有吸引人才的强大虹吸效应,福州吸引不了更留不住高端的文化产业人才。二是融资困难。一方面,福州地方财政用于扶持文化产业的专项资金相对少,文化产业的资金投入还不能满足其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文化产业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影响了产业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的投入。同时,文化产业的投融资渠道较窄,融资难、贷款难、担保难等问题制约了文化企业的快速发展。三是土地供给不足。文化企业的用地成本高、土地规模受到限制等问题日益凸显。在土地供给紧张的情况下,文化产业的项目投资周期长、收益见效慢,极大地影响了一些重大项目的落地和产业园区的集聚。

3.文化创意产业服务保障相对薄弱

一是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视还没有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一些部门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到位,积极主动发展文化产业、抓好文化产业的意识还不够强,工作协调机制有待强化。二是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政策还不能满足其发展的需要。福州市虽然已经制定了《福州市关于加快创意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和《福州市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但是与沿海的其他城市相比,在扶持的重点、措施和力度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文化创意产业与福州市经济的关联性

要对文化创意产业与福州市经济进行关联性分析,计算出具体的关联程度,首选“灰色关联”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可以定量测算出随着时间的变化两个因素的变化趋势,如果变化程度较为同步,则关联度较高,反之,则较低。

(一)数据说明

本文使用5个变量的数据,分别是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福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和第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2006-2014年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增加值通过《福州市“十二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和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获得。通过2007-2015年的《福州统计年鉴》获得2006-2014年福州市GDP以及三次产业增加值。

(二)模型的建立

用“灰色关联”分析法,首先把各变量设为一个整体的灰色系统,分析得到的灰色关联度用于表示其关联性。代表福州市经济增长的变量与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变量一起组成的灰色系统记为{Xi,Xj,…},i和j表示不同的变量[3]。

1.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由于Xi、Xj序列所反映的数量级的值不同,为了消除这种影响,对Xi、Xj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采用均值化变换的方法,首先计算Xi、Xj序列数据的平均值,其次将Xi、Xj序列中的每一个原始数据分别除以平均值,得到的商组成新的数据列,即均值化的无量纲数列[4]。数据的初值像处理:

(1)

3.灰色关联度的计算。灰色管理系数ri,j(·)的表达式为:

(2)

(3)

(三)实证分析

选取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为X1序列,福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为X2序列,第一、二、三产业分别记为X3、X4和X5序列。其中,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X1为参考序列,地区生产总值X2、第一产业X3、第二产业X4、第三产业X5为比较序列。利用灰色关联度进行分析,经计算得到的γ1,2、γ1,3、γ1,4、γ1,5,分别代表参考序列X1与比较序列X2、X3、X4、X5之间的灰色关联度。使用Excel进行数据的灰色关联度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5]。

表2 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灰色关联度

灰色关联度的值反映了文化创意产业与福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四个比较序列的相关性。从表2可以看出,γ1,2、γ1,3、γ1,4、γ1,5的数值都大于0.6,表明文化创意产业与福州市的整体经济发展以及传统三次产业的关联度都比较大,文化创意产业可以有效推动福州市的经济增长,并助推三次产业的发展。

同时,关联序列的数值γ1,5>γ1,2>γ1,4>γ1,3,说明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关联性最大,其数值为0.729198,明显大于与地区生产总值和第一、二产业的关联度。这主要是因为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服务业的属性,是第三产业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第三产业的产值。文化创意产业与福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关联度为0.675547,仅次于与第三产业的关联性,说明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增长水平的影响很大。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与第二产业的关联度为0.65695,略低于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说明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对第二产业产出水平的影响较大,制造业在福州市经济发展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与第一产业的关联度为0.605084,其数值是最小的,表明相比于第二、三产业来说,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对第一产业的影响较小,其对农业的辐射功能相对较弱。

三、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度

关联性分析反映了文化创意产业与福州市经济增长以及传统三次产业的关联度,但是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如何促进经济的增长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有多大等这些问题还没有解决。为此,继续对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和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得到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具体影响值,为新常态背景下福州市抓住各种利好政策和机遇更好地发展经济提供依据。

1.变量的选取和数据说明。文化创意产业所生产的产品具有知识产权的特性,体现出劳动者凝结在文化产品中的创意投入,所以采用专利申请公告量、报纸杂志期发数两指标代表文化创意产业这一变量,其中专利申请公告量包括发明、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三个方面。经济增长水平选取福州市地区生产总值来度量。各项变量使用2006-2014年数据,数据来源于2007-2015年《福州统计年鉴》。

2.模型的设定。关于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的分析,一般选择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进行模型的设定。本文根据实际需要对生产函数模型进行了一些修正,模型设定如下:

lngdp=∂+βlnC1+γlnC2

(4)

其中,gdp表示福州市地区生产总值,C1代表专利申请公告量,C2代表报纸杂志期发数。为了减少差异性的影响,以上变量都采用对数形式,反映各自变量每变化一个百分比,相应的因变量变化的百分比。

3.实证分析。使用Eviews软件进行实证分析,得到线性回归结果:

lngdp=-0.24+0.81lnC1+0.28lnC2

(5)

实证分析结果显示,2006-2014年间,福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与专利申请公告量、报纸杂志期发数等创意要素的回归系数在5%水平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并且回归系数都为正数,说明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其它变量不变的前提下,专利申请每增加1%,福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将增加0.81%;在相同条件下,报纸杂志期发数每增加1%,福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将增加0.28%。总体来看,报纸杂志等发行效应的创意要素对福州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低于以专利申请为代表的创意要素[6]。

四、实证分析结论

本文在对福州市2006-2014年原始数据资料进行计量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到了以下结论。

(一)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增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通过灰色关联性的分析发现,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与经济增长及传统三次产业的关联性都比较显著,文化创意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关联序列的数值γ1,5>γ1,2>γ1,4>γ1,3,即文化创意产业与第三产业关联度>与经济增长关联度>与第二产业关联度>与第一产业关联度。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三次产业的关联性很大,与第三产业的关系最为紧密,说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能够有效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福州市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强外部性、高渗透性和低消耗性的特性,体现出经济、文化和创新技术的相互交融,包涵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人类创造力和知识产权,是开发人类创造力、提升产业竞争力、解放文化生产力、增强国家和地区“软实力”的有效手段。文化创意产业不仅对经济增长产生贡献,还能与其他产业融合,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高其附加值,达到产业升级的目标。因此,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对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有着独特的现实意义。

(二)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中的科技创新水平和品牌影响力对经济的贡献度更高

通过实证分析得到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实际贡献,我们发现,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专利申请这一创意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高于报纸杂志等这类要素的贡献,说明以专利申请为代表的科技和创新水平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并且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其他的要素。因此,福州市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以及文化产品的品牌影响力。

五、新常态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促进福州市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必须以科技和创新为引领,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优化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结构;抓住中央支持福建加快发展的机遇,充分利用福州新区和福建自贸区福州片区建设的平台,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借助“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增进文化产业对外交流合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推动福州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发展,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和稳步增长。

(一)优化文化创意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发展内涵式增长

1.加强科技引领和创意驱动,增强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

科技和创意是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有力手段,要鼓励企业加大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研发投入,指导企业加强工业和信息化的融合,依靠创意的力量,改进技术,提升标准,增强具有福州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2.重视品牌建设,提升福州市特色品牌的影响力

充分挖掘、聚合和利用福州市的特色文化创意产业资源,打造具有福州特色的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品牌,打造福州市优势文化产业集群,形成产业发展的特色。进一步扩大闽都文化、马尾船政文化、三坊七巷文化、昙石山文化、寿山石文化和温泉之都文化等福州市特色品牌的影响力,抓住海上丝绸之路和“互联网+”的发展机遇,利用招商引资推介、产业交易、博览展览等平台,打造国内一流、国外知名的文化品牌。

3.重视精神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意想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孕育了大量的新作品、新技术、新设计和新思想。加强对知识产权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工业设计企业以及文创产业从业人员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和保护意识,鼓励企业和文创产业从业人员对创意产品进行外观专利、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等的申请。在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凝结在文化产品和服务中的知识产权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战略性新型推动力,体现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推动精神文明进步的重要作用。在未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要更充分地挖掘知识产权的价值,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强化知识产权在科技、经济、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对于侵犯知识产权的各种行为要予以制止,促进创新创意要素转化成现实的文化产品,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生产力。

(二)强化要素供给,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

1.完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引进机制和培养环境

在文化创意产业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生产要素非人才莫属,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是人才。要根据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现状、特点和需求等,采取特殊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大力吸引各地的高端创意人才,加强人才集聚效应,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不仅要进行人才特别是对福州市基本发展情况比较了解的骨干人才的培养,而且要注重高端人才的引进,加快人才结构合理化,加强人才集聚效应,塑造适宜文化创意人才生存和发展的人文环境,创造与高层次人才需求相匹配的学术、信息交流平台,留得住人才。

2.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拓宽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平台

福州市文化创意企业的规模多数是属于中小型的,普遍存在资金供给不足、信息缺乏和管理经验不够丰富等特点,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其独立的长期生存能力有限。政府应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逐步建立一整套符合创新规律和创新目标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优化投融资环境,拓宽投融资渠道,解决文化企业的资金瓶颈问题,不断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7]。对于公益性的文化领域,政府应通过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直接提供财政支持;对于重大文化产业项目,通过项目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进行财政支出。为尽可能多地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到文化产业中,政府应完善文化市场体系,组建成立市场化运作的文化产业专项投资基金,充分利用民间资本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探索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金”“文化创意产业风险投资基金”等。

3.保障文化创意产业的土地供给,助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基本载体是土地,根据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整体规划文化产业的建设用地。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重大项目和龙头文化企业优先安排建设用地指标,盘活老厂房、旧仓库等存量土地资源,用于文化产业的经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要进行目标定位,确定合理的发展方向,促进园区配套服务体系的完善,发挥龙头文化企业的吸引和带动作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集聚发展。

(三)增强组织保障,健全文化产业服务体系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推进机制

加强对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统一指挥和领导,抓好总体部署、重点决策和目标规划,落实文化、发改、财政、经信、科技、金融等部门的工作责任,明确具体职责分工,建立工作协同机制。同时,强化文化产业的考评机制,对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和考核,确保责任到位、任务落实。

2.优化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环境,完善政策体系

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长期的持续性,在政府和企业制定相关的发展规划时,需要有一个长远的眼光,构建科学合理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应立足于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在充分评估现有的文化产业政策基础上,加强文化创意产业配套政策的完善,充分利用国家、省、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在市场准入、财政税收、土地供给等方面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福州市政府应根据当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特点和发展规律,制定相应的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切实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3.加大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保障力度,鼓励文化企业“走出去”

借助“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改善出口结构,发挥福州市对台文化交流和对外开放优势,利用各种展会平台,加快文化企业“走出去”。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要坚持“政府和民间并举”的方针,多层次多渠道地为文化“走出去”服务,加强对政府推动与企业市场化运作的统筹协调、对外文化交流与对外文化贸易的统筹协调。充分利用自贸区的平台,抓住“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完善对外文化贸易的政策,重点扶持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文化企业“走出去”。

[1]张海涛,苏同华,钱春海.创意产业兴起的背景分析及其启示[J].中国软科学,2006,(12):58-63.

[2]厉无畏,王慧敏.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机理·模式·路径[J].中国工业经济,2006,(11):5-13.

[3]韩顺法,李向民.创意产业影响经济增长的测度研究[J].统计研究,2010,27(1):110-112.

[4]于萍,李克.使用Microsoft Excel进行数据的灰关联分析[J].研究与设计,2011,27(3):29-30.

[5]刘芳云.深圳创意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21(1):23-27.

[6]喻静,林孔团.促进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优化发展的实证分析[J].莆田学院学报,2014,21(1):40-45.

[7]陈登源.优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基于福州市的调研[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4,37(2):55-58.

(责任编辑:杨成平)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Normal:Taking Fuzhou City as an Example

YE Juan-hui

(Fuzhou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Fuzhou 350007,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normal, Fuzhou should take the initiative to adapt to it,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and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grey correlation, the tertiary industry has the closest correlation with Fuzhou cultural creativity industry, then the second industry, and the primary industry is the last one. Fuzhou cultural creativity industry not only promotes economy development, but also promotes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economic growth model shows the patent with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makes more contribution on Fuzhou economic growth than the newspaper and magazine does.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and also promotes stable economic growth.

new normal;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economic growth

2016-05-28

叶娟惠(1988- ),女,福建建瓯人,实习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F127

A

1008-4940(2016)04-0014-07

猜你喜欢

福州市关联度文化产业
以生为本 立德树人
——福州市冯宅中心小学简介(二)
以生为本 立德树人
——福州市冯宅中心小学简介(一)
福州市老促会到连江拍摄电教片
以生为本:互动中落实高效讲评——以“2018年福州市质检卷”为例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水质评价分析
基于灰关联度的锂电池组SOH评价方法研究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