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废旧轮胎隔震框架结构的动力仿真分析

2016-09-14谌异潮唐天国

四川建筑 2016年4期
关键词:隔震剪力支座

谌异潮, 唐天国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四川成都 610065))



废旧轮胎隔震框架结构的动力仿真分析

谌异潮, 唐天国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四川成都 610065))

文章基于STP(Scrap Tire Pads 废旧轮胎隔震垫)隔震技术,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SAP2000对某村镇三层框架结构的抗震结构和隔震结构进行了动力时程分析,对比研究了两种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结果表明:采用STP隔震垫的农村框架房屋模型地震反应显著小于非隔震框架房屋模型,STP隔震技术能够有效减少上部楼层层间剪力,能有效控制结构的内力和变形,提高结构抗震能力,具有良好的隔震效果。

框架结构;废旧轮胎隔震垫;仿真分析;乡镇建筑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大部分地区都是农村,这些村镇的建筑以低层廉价的砌体、砖混和框架结构居多,而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大部分高烈度地震区都分布在村镇地域。从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到2013年的芦山地震所带来的震害来看,这类村镇建筑损坏都比较严重,因此,提高村镇建筑的抗震性能正是当务之急。在一系列建筑结构的工程抗震措施中,隔震技术因其概念简单、效果明显、性能稳定,已成为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减震手段之一[1]。迄今为止,大部分隔震建筑使用的隔震支座均为叠层钢板橡胶支座。但这种工业产品造价高昂、施工技术要求较高,在中国广大村镇地区房屋建筑难以推广应用,而我国的乡镇隔震现状也证实了这种局限性。

相比于正规的橡胶支座,废旧轮胎垫(Scrap Tire Pads,以下均简称STP)造价低廉、制作简单、施工方便,还能使废旧轮胎得到消化利用,节约了堆放用地,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具有较大的环保意义。我校从2009年开始对STP隔震系统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已获得了相关参数[2-3]。本文在此基础上,将STP支座应用于农村框架房屋建筑中,采用SAP2000软件对该隔震体系进行了动力数值分析,论证了该隔震体系的减震效果。

1 动力分析数值模型

1.1STP支座动力性能

在已完成的STP支座动力实验研究中,已经获得了相关参数,选取双向低周反复加载实验中得到的用东洋品牌轮胎制作的STP的参数为基础,该支座的尺寸为180 mm×200 mm×50 mm,设计面压为5 MPa,极限面压为10 MPa[2-3]。可得到该STP支座水平力双线性恢复力模型如图1所示,由图可得到该STP支座的等效水平刚度为636.4 kN/m,由相关公式[4]计算所得的等效粘滞阻尼比为0.169。

图1 STP支座水平力双线性恢复力模型

1.2农村框架住房的隔震结构设计要点1.2.1工程概况

某村镇抗震建筑为3层框架结构,平面尺寸为18.2 m×11.65 m,总建筑面积为212.03 m2,地上建筑的总高度为10 m,各层层高依次为3.4 m、3.3 m、3.3 m。结构梁板柱均采用C30混凝土现浇,内外墙采用页岩空心砖。该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该房屋标准层结构平面布置如图2所示。

图2 结构平面布置

1.2.2结构模型及隔震支座布置

本文使用大型建筑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建立了该建筑的非隔震与隔震的结构分析模型,并对这两种模型进行了动力有限元分析。在仿真模型中,梁柱均采用框架线单元,楼板采用薄膜单元。隔震结构所使用的隔震支座,用SAP2000中提供的Rubber isolator单元模拟,考虑到每个支座要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其长期面压不超过5 MPa,以及支座尺寸大小的问题,经过试算后,拟将支座设计为380 mm×380 mm×50 mm,并将对应数据输入到该单元中进行分析。

对于隔震结构,该工程选取16组这样的隔震支座,参照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的要求,将支座布置在每根柱下,并增设一层隔震层,详细构造可参见03SG610-1《建筑结构隔震构造详图》[6]。传统抗震结构模型和隔震结构模型如图3、图4所示。

图3 抗震结构模型

图4 隔震结构模型

2 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

2.1地震波的选取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1.2要求[5],拟采用3条地震波。其中,实际强震记录2条(EL Centro波和Hollister波),人工合成加速度时程曲线1条(人工波1,简写为Rgb1)。 所采用的3条地震波对应的时程曲线如图5所示。3条地震波经过试算后,均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1.2对计算所用时程曲线的要求。

2.2地震作用下结构反应对比

2.2.1模态分析对比

对传统抗震结构和STP隔震结构做模态分析,得出结构在非隔震和隔震两种情况下的自振周期(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由于隔震层的存在,大大延长了结构的自振周期,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开场地的特征周期,从而大大降低了水平地震作用,上部结构的相应也随之降低。

2.2.2设防烈度下的计算分析

输入地震加速度峰值PGA为200 cm/s2,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中震时的工况,计算所得该建筑的非隔震结构和隔震结构各楼层最大加速度(表2)。从表2中可以看到,对于非隔震结构,加速度值由下往上会被不断放大,结构顶层的加速度值被放大到2.65至2.94倍,而隔震后的顶层加速度值最大仅为地面加速的0.85倍,约为非隔震结构的30 %, 且隔震结构各楼层加速度由下到上变化相对较小,这可以使隔震后的结构从快速的、由下至上不放大的晃动变成较缓慢的近似整体水平运动,在地震中,这将使隔震结构内人们的震感大幅度降低。

图5 时程曲线

振型非隔震结构/s隔震结构/s周期延长率/%10.484411.02944112.520.478321.02764114.830.430150.92746115.640.144750.2804393.750.143310.2787294.5

表2 中震时各楼层最大加速度对比PGA=200 cm/s2

注:分别用Hollister-iso、EL Centro-iso、Rgb1-iso表示隔震结构在各地震波下的数值。

在计算隔震和非隔震结构在X向、Y向的层间剪力后,绘制剪力包络图(图6)。在设防地震下,隔震结构与非隔震结构的层间剪力比最大值为0.35,减震效果明显,这大大提高了结构的安全储备。如在相同工况下对结构进行设计,采用STP隔震技术的结构可以减少建筑材料的用量,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a)X向

(b)Y向图6 中震时X向、Y向剪力包络图PGA=200 cm/s2

2.2.3罕遇烈度下的计算分析

输入地震加速度峰值PGA为400 cm/s2,对结构作了大震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后,计算所得隔震和非隔震结构在X向、Y向的层间剪力包络图(图7)。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结构与非隔震结构的层间剪力比的最大值为0.48,同样体现了良好的减震效果,保证了结构在大震下的安全。

另外,按照现行抗规对隔震支座的要求,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应对每个隔震支座的最大水平位移以及支座最大面压进行验算,考虑到本支座所用的材料是废旧橡胶轮胎,而现行规范的规定均是对叠层钢板橡胶支座提出的,所以在验算支座的最大水平位移限值和最大面压时,应以STP支座的性能来进行验算。在罕遇地震中,隔震结构的隔震层最大位移如表3所示,计算结果显示在EL Centro波作用下,隔震层的最大水平位移会略微超过支座的极限值。

表3 大震时隔震层最大位移PGA=400 cm/s2

(a)X向

(b)Y向图7 大震时X向、Y向剪力包络图PGA=400 cm/s2

同样,验算罕遇地震下的支座最大面压,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从表4看出,支座最大面压出现了超过了设计面压10 MPa的情况。因此综合验算结果,虽然在罕遇地震下会出现支座最大位移与最大面压超过极限值的情况,但考虑到超过限度很小,因此若适当增大支座尺寸,仍可满足支座在罕遇地震能满足相关性能要求。

表4 大震时隔震支座最大面压 PGA=400 cm/s2

3 结论

本文以STP支座性能的实验数据为基础,将STP隔震技术应用于某村镇三层框架结构房屋中,经过动力有限元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对比分析结果可知,STP隔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近似表现为上部结构的整体水平平动。STP支座在地震过程中可以显著地耗散地震能量,避免地震中建筑物的垮塌以及重大破坏事故。

(2)通过计算表明,用于乡镇建筑的STP隔震技术可以显著延长结构的自振周期,从而避开建筑场地的特征周期,减少发生共振的风险。详细对比了两种结构形式在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层间剪力,均论证出了良好的减震效果,这可以使工程师在结构设计时,适当减少上部结构的截面尺寸和配筋,降低工程造价。

(3)从计算可以看出,在发生8度罕遇地震时,支座的最大水平位移在少数情况下略有超出极限值,显示STP支座水平变形的安全余度略有欠缺。在将来,如何提高STP支座的变形能力、增加STP支座的安全余度,应是研究的重点。

[1]周福霖. 工程结构减震控制[M]. 北京:地震出版社,1997.

[2]陈文,熊峰. 利用废旧轮胎的农居砌体结构房屋隔震系统[J]. 四川建筑,2012,32(1):113-115.

[3]田原源,熊峰. 废旧轮胎垫隔震层的拟静力实验研究[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4,34(3):1-6.

[4]R.W.克拉夫,J.彭津. 结构动力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5]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6]03SG610-1建筑结构隔震构造详图[S].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谌异潮(1992~),男,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工程结构分析;唐天国(1973~),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TU 352.12

A

[定稿日期]2016-02-26

猜你喜欢

隔震剪力支座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浅析
改性橡胶隔震支座抗拉性能试验研究*
市政桥梁工程中的隔震设计分析
基于ANSYS-UM联合仿真的减振支座减隔振性能研究
LRB-DSB三维隔震系统的隔震效果分析
悬臂箱形截面梁的负剪力滞效应
考虑截面配筋的箱梁剪力滞效应分析
关于公共建筑防震减灾新技术应用的研究
铁路桥梁支座耐磨材料的性能研究与优选应用
箱型梁剪力滞效应的解耦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