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导学生厌学心理的有效策略
2016-09-13刘燕
刘燕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7-0107-01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学校教育的改革也是如火如荼,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困惑与挑战,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逐渐增多,家庭教育的缺失,现实社会的冲击与影响,导致有相当比例的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厌学是目前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害性的问题,是小学生最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导致小学生产生厌学的原因是复杂的,是多种客观、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全面考虑、综合分析各方面的因素,然后对症下药,进行有效的教育疏导。
一、激励赞赏,唤醒学生的自我进取意识
厌学的学生一般缺乏自我意识,学业成绩较差,学习上屡遭挫折,看不到自己的优点与特长,目标实现率较低,不能很好地掌控自己,也很难主宰自己的学习。所以常受家长的责备,教师的批评,同学的冷遇,在学习上就会悲观失望,学习对他们来说便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根本谈不上兴趣爱好。因此,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对他们进行个别疏导,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在课堂提问时,向他们提出一些比较浅显的,简单的问题,答对了及时给予鼓励,这样他们就会产生一种“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即使答错了,教师也不能埋怨和训斥,要肯定其课堂思考的积极性;还应该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列出自己学习上的优势,列出自己曾经有过的成功之举,并对其某一点好的行为习惯加以赞赏。这样在关爱和激励中帮助学生树立乐学的信心,给予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勇气和内驱力,从而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自我进取意识。
二、关心爱护,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俗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学生觉得老师喜欢他、欣赏他时,学起来就会觉得特别有劲。因此,教师不能用单一的学习成绩这把尺子去衡量学生,关爱学习暂时差的学生要从其心理上找出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心里话,在摸清情况的前提下,进行分析归类。 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或加强学习目的教育,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或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公平”的眼光尊重他们,以“期待”的眼光激励他们,以“宽容”的眼光启发他们。找到师生心连心的通道,才能让他们消除厌学的情绪,赢得学生的信赖和配合。作为教育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经常鼓励他们进步,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尽快从厌学情绪中解放出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向导,因此,教师要找到厌学孩子的兴趣点。针对他们的兴趣和优点,适时进行赏识教育,满足学生的尊重需要和成就需要,激发他们求学上进的愿望。
三、开发潜能,积极为学生创设成功的舞台
“人性中最深刻的秉性就是被赏识的渴望”。赏识是提高学生进取心的不竭动力。厌学生之所以成绩低下,是因为他们目的实现率低下,从来不知道自己的价值所在,以至破罐子破摔。难道他们真的就一无是处了吗?不!没有不成材的学生,只有不会开发学生潜能的教师。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以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这种心理需求对“厌学生”来说同样是很强烈的。但事实上大多的“厌学生”由于长期得不到表现自我的机会,由于经常受到冷落”,心理上越来越自卑,意志越发消沉,总认为自己是一只永远不会高飞的“丑小鸭”,因而放弃了自己。因此,教师应适时地组织一些班级集体活动。如“小故事比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体育竞赛”、“小发明”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兴趣性、技能性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各方面的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从而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体会成功的喜悦,进而让他们逐步消除厌学情绪,树立自我向上的信心。
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对学生可起到潜移黙化,润物无声的作用。影响学生成长的环境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对于教师来说,最可以利用的也是最能利用好的便是班级文化环境。班级的每一个角落都应给人以美的感受,使学生从中得到心灵净化教育。创造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对提高厌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非常重要的。不但如此,良好的班级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与老师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厌学生在良好的集体氛围中逐渐往好的方面发展,厌学生的转化工作便会得心应手。
四、回归本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新课程标准将“以学生发展为本”贯穿课改的全过程,它倡导的是新的学习方式,其特征是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主要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就要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且要进行分层教学与小组活动。传统教学中儿童学得被动,难以主动参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学脱离了儿童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学习书本中抽象的文字、符号、公式,进行机械记忆和开展枯燥的智力游戏。这也是学生烦腻学习的一个主要原因。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好,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学,不培养自学能力,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所以,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回归儿童生活的本真,让儿童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构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自主学习而设计教学,通过富于智慧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必将大大地调动学生进行自我探究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这远远不能与他们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所能比拟的。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大胆放手,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其结果往往会使教师感到意外与惊喜。
五、密切联系, 让家庭重视对子女健康人格的教育培养
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我们不难发现:当学生成长到一定阶段,有的父母却没能收到其期望的结果。一部分家长培养出了爱学习,成绩好,有良好品质的孩子;另一部分家长感到失望;还有不少的家长得到的是相反的结果——孩子不但厌恶学习、弃学逃学,甚至有的开始背叛父母和老师。这是由于家长只重视了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和培养,忽略了对孩子良好性格的培养。有的家长只关注分数,只关注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忽略了对学生行为习惯,道德养成的培养。孩子体验不到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心。这也正是学生产生厌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密切与家长联系沟通,达成共识,让家庭重视对子女健康人格的教育培养。
总之,厌学的原因是复杂的,厌学的后果是可怕的,可是厌学的学生并不是无可救药的。厌学者的教育疏导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厌学的学生在进步的过程中出现反复,这也是正常的。对于厌学的学生,教师与家长要密切配合,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把尊重与关爱撒给每一个学生,从他们的心理需要出发,进行教育和疏导,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学习心理问题,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德贤.小议小学生心理辅导[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0,(24):323-323.
[2]朱颖倩.走出阴霾充满阳光--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j].辽宁教育,2009,(5):18-19.
[3]谢金凤,赵玲玲.小学生心理辅导之我见[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1(6):68-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