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珠算课程教材改革策略研究
2016-09-13王宏霞
王宏霞
【摘 要】我校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进行职业教育课程和教材体系的改革。
【关键词】珠算 课程 教材 改革
【中图分类号】O121.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7-0080-01
课程教材改革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进行了很大调整,有很多技术标准和生产工艺及服务人员的标准需要与国际接轨,对中职培养的人才素质和类型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目前职校生源不足,培养的学生与行业企业需要也有很大的距离。我校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进行职业教育课程和教材体系的改革。下面就珠算课程的课改谈一谈笔者的看法。
一、确定珠算课程的培养目标
珠算是财务人员应具备的技能。珠算课也应是财经专业的必修课。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立足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认真总结本课程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力求完整地讲述珠算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深入浅出地介绍珠算的内容体系,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定位目标,真正打一手好算盘是胜任工作的需要。
二、教学模式
珠算课程采用模块式编写校本教材,以能力培养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具体方法是:通过真实岗位或技术应用能力分析,确定相应的技能或能力模块,设置对应的课程或训练项目。以此出发,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分解出从事具体职业岗位工作所需的能力要素,形成由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构成的教学内容体系。
模块式的内涵。“模块”在课程论中的基本含义是指灵活地构成个性化设计的最小单元,又称课程单元。模块是为适应职业的需要将课程内容编制成的知识、技能结构单元,一般以专业技术训练为主,以职业资格和职业标准为导向组织内容。珠算课程具备采用模块式教学的条件,分别用四大模块为单元开发校本教材并组织教学。课程模式化有助于学生加强专业课的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有助于培养职业能力。
模块式标准化教学模式的特点。一是能力本位特点。立足职业能力标准,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职业素养、专业应用能力为主线,精选职业必需的知识、技能,妥善处理知识、技术和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保持恰当的平衡,形成整合式模块。这样珠算这门课程就能充分体现以职业标准培养能力为目标,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手段,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提高,充分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二是学用结合特点。行业直接参与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确定,可保证课程内容与行业岗位等要求挂钩,使学生经过培训,能主动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
三、确定教学内容
实现以职业技能为中心的培养目标,需要将培养目标具体化,并确定合理的教学内容。
(一)确定内容的原则
突出实践性、应用性、可操作性和开发学生智力因素,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
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内容要跟上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及时调整更新教学内容,增加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的科技含量,使课程内容符合新的职业要求。因此必须在课程中删去陈旧过时的内容,正确处理经典内容和知识更新的关系,努力使经典内容更精。珠算这门课程有着悠久的历史,对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敏捷性等智力因素的提高大有益处。本着这一思想,在课程内容设计上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删除繁杂的方法,保证教学内容贴近职校学生就业和生活需要。例如在讲授乘法时,有空盘前乘法、隔位乘法、破头乘法三种基本方法,只有空盘前乘法事先不布数入算盘,节约了拨珠布数的时间,而隔位乘法、破头乘法就不具有这个特点。所以我们教学中应采用空盘前乘法并精讲多练以达到目的,学生们练的准而快,就能胜任财经工作需要。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实施的关键环节,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了职教课程改革的成效。我们在进行课程内容改革的同时,要积极探索与新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打破学科型课程型学生被动接受、理论与实践脱离的灌输法,形成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实施方式。在教学方法上,要采取行动导向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变传统“先理论后实践”为“先实践后理论”。通过感知--理论--感知的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五、考试考核标准的评价方法
(一)要制定出既符合实际,又易于操作的考核项目与评分标准
通过对珠算技能的考核手段达到对学生客观、公正、准确、全方位的评价,可采取以下不同模式考核。
模式一:平时考核(30%)+学习态度评定(含作业30%)+期末考试(40%)。适用于理论课。
模式二:平时考核(20%)+实验报告(80%)。适用于实验课。
模式三:平时考核(20%)+实习日记总结(20%)+实训成果(60%)。适用于实训课。
我们采用这三种模式,在会计07-1班实验取得较好的预期效果。由于目前在校中职学生的诸多特点,采用一种模式的考试考核办法已不适用,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
(二)效果分析
1.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的过程,通过以上考试考核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加强了平时成绩考核力度,树立起了学习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平时认真听课,作业完成率提高。
2.促进了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更加注重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综合素质和创新应用能力的考核。要求广大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
3.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提高。加大平时考核力度,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综合学习素质。
4.促进了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考试内容的改革是考试改革的重点,考试内容的改革必须以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为依托。在考试考核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中,考试内容既有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又有综合分析;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技能;既有平时考核,又有期末综合考核。这样必须根据专业要求,吸收职业教育的新成果,整合优秀教学成果,更新教学内容,强化课程教学效果,突出实践性和创新性,真正把教学内容改革落到实处。
5.促进了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考试考核从加大平时考核力度上下功夫,促进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更新管理理念,树立以教师和学生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改革学生成绩考评体系,将学生一次性合格率纳入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考核体系中。
每门课程改革都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要求我们职业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职业特色的原则。在课程内容上讲究“必须、够用”的原则;直观化、通俗化的原则;突出知识应用的原则;科学性、时代性原则;把珠算课程改革工作做好做细,增强中职学校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