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的“冷处理”艺术
2016-09-13刘立祥
刘立祥
唐太宗李世民是大唐盛世的开创者和奠基者,其领导艺术一向为人称道。特别是他在用人方面的冷处理领导艺术尤为值得借鉴。所谓冷处理领导艺术是指领导者在工作中遇到矛盾激烈碰撞时,不急不躁,沉着应对,只要不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不急于马上着手处理,有意识地拖一拖,降降温,等自己完全冷静下来理清思路以后,或者等引发矛盾产生的各种现象更为充分地暴露之后,再着手妥善处理,以避免“热处理”可能带来的种种不良后果。
一、一怒摔碎玉梃,盛怒息始悟“三得益”
唐太宗时期,吏部尚书唐俭生性爽直、刚直不阿。据唐人张鷟《朝野佥载》:某日,李世民棋瘾大发,命人召来唐俭陪下围棋,两人坐定,便你来我往,厮杀起来。李世民万万没有想到,唐俭竟来者不善,刚一开局,就四面出击,抢先占据有利位置,步步紧逼,没过几招,就逼得李世民进退维谷。
李世民不由大为光火,一手推翻棋盘,即刻传旨,将唐俭贬谪潭州。贬了唐俭,李世民依旧余怒未息,对尉迟敬德说:“这个唐俭忒过放肆,目无朝廷,不砍掉他的脑袋,我出不了这口恶气,你要出来替我作证,证明他有恶语侮慢于我。”
尉迟敬德见李世民面红耳赤,不敢火上浇油,只好唯唯诺诺地应承着。
次日早朝,李世民旧事重提,欲治唐俭大不敬之罪,并说有尉迟敬德可以作证。尉迟敬德赶紧上前叩头说:“启禀皇上,您说的事臣实在没有听说。”李世民大惑不解,嗓音提高了八度:“你当真没有听说?”
“臣当真没有听说。”尉迟敬德斩钉截铁,毫不含糊。李世民反复连问数遍,尉迟敬德一口咬定,言之凿凿,确定不移。
“啪”的一声,李世民怒目圆睁,抓起案上一块玉梃摔在地上,顿时,朝堂上玉屑四溅,群臣面面相觑。李世民恶狠狠地瞪一眼尉迟敬德,怒气冲冲地拂袖而去。
过了几天,李世民举行晚宴,召三品以上的官员出席。官员们都以为皇上还在为前几天早朝的事儿生气,席间窃窃私语,忧心忡忡,没想到,待李世民出现在宴会上,早已是“电闪雷鸣转晴空万里”,他满脸堆笑地对群臣说:“敬德利益者各有三:唐俭免枉死,朕免枉杀,敬德免曲从,三利也;朕有怒过之美,俭有再生之幸,敬德有忠直之誉,三益也。”
说罢,赏赐尉迟敬德绸缎一千匹,群臣都高呼“万岁”,君臣开怀畅饮。
二、几番廷争面折,皇后谏方识“乡巴佬”
魏徵是享誉千古的诤臣,曾因朝堂强谏被李世民视为必欲杀之而后快的“乡巴佬”。其奏谏次数之多,言辞之激烈,态度之坚定,廷争面折之从容凛然,为历朝历代所罕见。对李世民失误的批评更是直来直去,尖锐犀利,丝毫不留情面,往往搞得李世民当众下不了台。因此,李世民对他很是忌惮。
李世民非常痴迷于玩赏鹞子。某日,李世民在朝堂之上将一只鹞子把玩于股掌之间,玩到高兴处,情不自禁地“哈哈”连声,啧啧称赏。群臣鸦雀无声。玩着玩着,李世民忽然双手像触了电一样,迅速将鹞子揣进怀里——他看见魏徵进来了。
李世民知道,又一场狂风暴雨就要来临了。出乎意料,这一回魏徵压根儿就不提玩鹞子的事儿,只是一见面就滔滔不绝地向他汇报工作。李世民怀里揣着鹞子,心不在焉地听着,他不敢当着魏徵的面把鹞子拿出来,又担心时间久了鹞子会憋出毛病,急不可耐地盼着魏徵赶快把话讲完走人。可是,今天的魏徵却一反常态,完全不见了往日言简意赅、谈吐利索的风范,讲起话来絮絮叨叨,啰里啰唆,没完没了,一直磨蹭到退朝,李世民急急忙忙掀开衣襟——鹞子早已被憋死怀中。
李世民懊恼异常,满腔的怒火又无处发泄。
此后不久的一天,魏徵又在朝堂之上与李世民争得面红耳赤。李世民憋了满肚子的火,一压再压,因为惧怕背上“拒纳忠谏”的名声才勉强没有发作。回到后宫,见到长孙皇后,埋藏在心底的火气便喷发起来,他咬牙切齿地自言自语道:“总有一天,我要宰了这个乡巴佬!”
长孙皇后莫名其妙,便问李世民:“不知是谁冒犯了皇上?”
李世民气冲斗牛:“还不是那个魏徵!他处处跟朕作对,屡次三番叫朕当众丢丑,朕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啊!”
长孙皇后听了,一声不吭,疾步回到内室,换了一套崭新的朝服,跪倒在李世民面前:“臣妾给皇上贺喜了!”
李世民懵了:“何喜之有?”
长孙皇后动情地说:“臣妾听说,有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现今,有魏徵这样的骨鲠之臣,不正说明皇上的英明么,臣妾怎么能不给皇上贺喜呢!”
闻听此言,李世民马上转怒为喜,从此对魏徵深信不疑,敬重有加。他曾对宰臣长孙无忌说:“朕即位之初,有上书者非一,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威慑四夷,远人自服。唯有魏徵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朕从其语,天下安宁。绝域君长,皆来朝贡,九夷重驿,相望于道。凡以此事,皆魏徵之力也。”
三、对当下领导者的启示
李世民深得冷处理领导艺术真谛,尽管被唐俭、尉迟敬德、魏徵气得怒发冲冠,必欲将他们置之死地而后快,最终还是强令自己冷静下来,息雷霆万钧之怒,止步于“热处理”的门槛之外,避免了枉杀忠臣良将悲剧的发生。
李世民的雄才大略和睿智英武,我们未必人人都能做得到,他的冷处理领导艺术,却人人都可以效仿借鉴,关键是要做到“三下”:
一曰“放下”,即放下领导的架子。担任了一定的领导职务,便希望在任何场合都说一不二,一言九鼎,那就没有不栽跟头的。当领导最忌高高在上,放不下自己“高贵”的身段,听不得半点儿不同的声音,总端着架子等待别人来“效忠”。李世民作为当朝皇帝都能做到屈尊就卑,犯而不校,何况我们党员领导干部呢!
二曰“降下”,即降下“高烧”的温度。人在激情燃烧的状态下,往往容易钻牛角尖,走极端,不计后果,像李世民那样,怒火中烧时强令自己忍一忍,再忍一忍,扼住自己心头的“火山口”,不使它肆意喷发,才能避免“热处理”带来的不良后果。正所谓:“忍字头上一把刀,遇事不忍把祸招。若能刹住心头火,事后方知忍字高。”
三曰“卸下”,即卸下背负的种种思想的铁甲。很多领导干部置身于矛盾冲突的旋涡,本可通过“冷处理”妥善解决,却因为太顾及自己的“面子”而率性为之,来了个“热锅爆炒”,造成了严重不良后果。如果不把面子看得那么重要,不急于搞出什么“政绩”,不急于树立什么“权威”,不怕自己的“尊严”受损,那么就算是领会了冷处理领导艺术的真谛了。
(责编 / 傅建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