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话韩石山:读书难忘是中学

2016-09-13孙永庆

初中生 2016年23期
关键词:永庆石山报国

文/ 孙永庆

真情风向

对话韩石山:读书难忘是中学

文/ 孙永庆

编者按:韩石山,毕业于山西大学历史系,当过多年中学教员,曾担任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山西文学》主编,长期从事小说、散文、文学批评等门类的写作及现代文学研究。出版有长篇小说《别扭过脸去》、散文集《回到常情常理》、评论集《文坛剑戟录》《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人物传记《徐志摩传》等三十余部作品。下面,我们来欣赏教师、作家孙永庆与韩石山先生的精彩对话。

孙永庆:您写了《中学课本中的鲁迅作品》《跟中学生谈写作》等文章,可见您十分关注中学的语文教材与教学,关注中学生如何学习语文。目前,中学语文课本重新被修订,删去了部分课文,增加了一些时文,还包括港台作家的作品,如初中课本里收入了琦君的《春酒》等。您怎么看?

韩石山:该怎么看,关系到对中学教育的认识。很长一个时期,我们在课文的选择上,过于偏重政治思想意味浓厚的文章。就是选入的鲁迅作品,也不见得是完全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比如像《阿长与〈山海经〉》这样的课文里,长妈妈说,女人的用处之一是,长毛来了,让女人们脱光衣服面对长毛的大炮,大炮就不响了。这样的叙事,显然是不适合作为中学生的少男少女读的。不管怎样,现在的教材总比过去丰富了,也更近人情了,这就是时代的进步。收入少量港台作家的作品,更是非常明智的,不光让我们对国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最重要的是,港台的文风,对大陆的文风也是一个必要的补充。

孙永庆:读过您的《多点书卷气》,很有感触。您说:“奇怪得很,许多青年作家,文化程度远比老一代作家高,写起小说来,却努着劲地往粗俗的路上走。”语言粗俗,甚至肮脏,被有些作家视为新潮时尚,网络写作尤甚。学生的可塑性大,网络用语在作文中随处可见,有些是不加区别地乱用。我认为,是艺术就得讲究美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写作更是如此。文学作品必须让人读了舒心,并产生审美愉悦,读者才能融入到作品的境界中,进而产生共鸣。学生应该努力使自己多点书卷之气,多点儒雅之气。联想到您在《跟中学生谈写作》中说:写白话文,不是越白越好,还要雅致。您能就这一问题展开说一说吗?

韩石山:这个,最好是从大的方面说。当今社会,除了那些值得褒扬的风气外,我们也得承认,到处都充斥着浮躁之气、粗鄙之气。浮躁之气表现在,各行各业似乎都缺少一种踏实沉稳的作风;粗鄙之气就更明显了,那就是以粗鄙为时尚,甚至以粗鄙为高尚,很有点像农村的泼妇骂街,不是看谁说得在理,而是看谁骂得凶狠。许多作家的作品中,用语粗鄙、刁蛮,其实他们未必本来就是这个德性,多半是为了迎合社会大众,以博取世俗的声名。少年儿郎不知天高地厚,甚至不辨花香屎臭,也跟着学步效颦,到头来,必将影响品质修养,甚至耽误自己的大好前程。一个粗鄙不堪的年轻人,我实在想象不出他会有什么美好的前程。

再就要说到文章的功用。写文章,不光是表达,也是显现,显现自己的精神状态,显现自己的思想品质。这样一来,写文章也就有了一种修养品性的作用。简单地以为白话文就是文如白话,那样做下去,必然会陷入粗鄙一途,久而久之,必然会影响人格与品质的养成。知道白话文仍是以雅致为美,写起来就会格外用心,体味作文的美感,享受作文的快感,不光会写出好文章,还会提升自己的品格。因此可以说,写什么样的文章,不仅是个文风问题,也是自身修养的问题,怎能不认真对待!

孙永庆:您的文章意蕴丰厚,经常被用作中考阅读题,如《碧海蓝天林徽因》《一代学人傅斯年》《镜子阿蒙》等。《碧海蓝天林徽因》中的题目是这样设计的: 1.“中国念书人总还有一条后路嘛”,“后路”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作者会有想哭的感觉?2.文章在材料组织方面详略得当,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个特点。3.文章为什么要以“碧海蓝天林徽因”为题?请结合人物形象和作者情感进行分析。您认为这些题出得如何?初中学生如何阅读散文、随笔类作品?

韩石山:不是你这么说,我还真不知道我的这些作品用作了中考阅读题。我觉得,出题的老师选择这几篇文章是有眼光的。如此设计,亦颇具深意。像《碧海蓝天林徽因》一文里,选了林徽因在得知日本军队已经打到贵州的独山,重庆有可能沦陷的时候,自己做的最后打算——跳扬子江以殉国。这个情节,我写的时候,是含着眼泪写的;好几次在外地讲课,讲到这儿,我的声音是哽咽的。太感动人了!一个中年妇女,疾病缠身,敌寇将至,她想的不是逃命,不是儿子的安全,而是一个知识分子如何以死报国,决不能活着做亡国奴。我们平常说,青年学生要有家国情怀,知识分子要有报国之志。什么是家国情怀,什么是报国之志,要看处于什么样的境地。国难时期,他们在后方研究学问,是报国;敌寇来了,这样做,同样是报国。以死报国,可说是报国的最高规格。读这个故事,最好能联系一下文天祥的绝笔“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更能体会出一个知识分子在战乱时期有着怎样高尚的人格。

孙永庆:读您的《读书难忘是中学》等文章,知您难忘的是中学时期的用功读书,也是那时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您读书多,也会读书,如《李健吾传》《徐志摩传》《寻访林徽因》等作品,就是知识和才情的结晶。知识的获取要靠阅读,您能谈谈您的阅读经验吗?

韩石山:我这一生,如果说在写作上还算有些许的成功,全是得益于阅读的经验。

我上过中学,教过中学。如果说上中学时,阅读是不自觉的,到我教中学时,引导学生阅读,就是自觉的了。我一直认为,对中学生来说,不是要读得多,而是要读得精。具体说来,就是选取少量中外名篇,尤其是中国的古文名篇,包括古体诗词,读个滚瓜烂熟,背个滚瓜烂熟,铭记于心,什么时候都能冲口而出。打下这样的基础,其作用可以说是神奇的。关键不是记住了多少词语、多少句子,而是通过背诵,掌握了写文章的语调。文章是有调子的,这个调子,就藏在古文名篇之中。你读熟了,这个语调就刻在了脑子里,写起来必定如风行水上,自然流畅,同时气势饱满,一泻千里。我是上世纪50年代后期上的中学,我们老师对我们的要求是,清早上自习,一定要大声朗读。天气好的时候,就在校园里,雨雪天就在教室里。若是这个时候,你在教室外面听听,真有一种声震屋瓦、响遏行云的感觉。多少年后回想,那是我一生中最为美好的时光,也是我一生中最为美好的记忆。此刻回想,仍让我心旌摇曳,难以自抑。一个少年,经过这样的训练,怎能写不好文章,怎能做不好学问?

孙永庆:在您的著作中,我偏爱《民国文人风骨》。很多中学把此书列为学生必读书目,有些中考阅读题也选自该书。现在的初中生大多痴迷于青春类写景抒情小散文,再就是网络上一些肤浅的东西,这样会使学生的“骨头慢慢变软”。引导学生读些如《民国文人骨气》这样的书,能够给学生们补补“钙”。我想同学们和我一样,想知道您写这本书时的感受。

韩石山:你的感觉非常准确。《民国文人风骨》是我的一个写现代文学人物的集子。类似的集子,先前也出过几本,比如《文坛剑戟录》(1996年)、《黑沉中的亮丽》(1997年)、《寻访林徽因》(2001年)。比较而言,我还是最喜欢这本《民国文人风骨》。它里面的文章,主要写于2002年。我说的是《朱自清和他眼里的女人》《梁实秋的私行》《闲话事件和一个漂亮女子的苦衷》等九篇。那年春天,《人民文学》编辑部一个朋友来电话说,他们主编看过我写的这类随笔,问我能否为他们写几篇。我当然不会拒绝。先写了六篇,后来又写了三篇,共是九篇。这个时候,我已出版了《李健吾传》《徐志摩传》,平日又爱看现代文学方面的原著,写这类文章,可说是得心应手。再就是,写这组文章,我特别注重这些大作家富于人性的一面。这样的规格,这样的立意,写出来能不好看吗?

孙永庆:您能为初中生的阅读提点建议,或者推荐几本书吗?要是能说说推荐的理由就更好了。

韩石山:中学生看书,要“努着”看,就是要稍稍超出自己的接受能力。若是正合自己的文化水平、接受能力,那就成了“就地打滚”,失去了读书的作用。我只能说这么个原则,具体的书,就不必说了。

孙永庆:您说得极是。就像下棋一样,和一流选手过招,也许你会经常败北,但能提高自己的水平;和三流选手对弈,也许你是赢家,但你的水平不会有大的提高。谢谢韩老师百忙之中接受我的访谈。

猜你喜欢

永庆石山报国
永庆(neco)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李迪川:矢志不渝,逐梦报国
坚守初心 治水报国
报国何时尽此心
恋上云石山
我家就在云石山
爬三分石山
石山界
一生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