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栽培方式对西瓜蔓枯病、炭疽病及产量的影响
2016-09-13孙兴祥顾卫中韦运和
孙兴祥,尤 春,顾卫中,韦运和
(1.盐城市蔬菜研究所 江苏盐城 224002; 2.盐城市大丰区蔬菜技术指导站 江苏盐城 224100)
西瓜是葫芦科西瓜属一年生蔓性植物,生长性强,耐光照,需肥、需水量大,对生长环境要求高,不耐重茬,重茬将导致西瓜枯萎病等病害逐年加重,不仅会减少产量,而且会降低品质,影响种植效益。近年来,一些学者先后开展了西瓜枯萎病等病害的防控技术研究[1-3],提出了药剂防治西瓜病害的技术规范,推广了轮作换茬、嫁接栽培等绿色防控技术,为减轻西瓜病害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实际生产中,西瓜轮作换茬、调整茬口较困难,西瓜嫁接技术较复杂,农药防治容易造成农药残留超标进而影响西瓜品质。因此,通过调控西瓜栽培生长环境、研究控减病害发生的栽培技术,引起了广大科技人员和瓜农的重视。笔者根据前几年从事西瓜生产研究的经验[4-5],旨在通过不同栽培方式,提高棚内温度、降低相对湿度,以杀灭或减少病原菌数量,减轻病害发生,达到防病增产、提高品质的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选择在大丰区新丰镇仁南村西瓜田中进行,该试验田连续栽培甜(西)瓜超过30 a,土壤质地沙壤,肥力中等,土壤有机质含量1.68%,有效磷含量 11.3 mg·kg-1,速效钾含量 113 mg·kg-1。
1.2 试验材料与方法
供试西瓜品种为当地主栽西瓜品种‘新早佳’(新疆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品种),温度、湿度采用望云山4路智能温湿度记录仪测定植株上方5 cm处温度、湿度。基肥选择腐熟的湿猪粪,每667 m2施用1 500 kg,于2014年11月底撒施,然后使用机械旋翻15~20 cm。其他肥料施用参考当地常规栽培。于2015年2月10日采用穴盘基质育苗,3月20日移栽,每667 m2定植666株。
1.3 试验设计
试验选择长24 m、宽6.4 m的2个相邻钢架大棚分别作为2个处理,在大棚的旁边留长13 m、宽6.4 m的地块作露地栽培选为对照。
处理1:大棚常规覆盖栽培,按本地常规栽培进行,前期采用大棚+小拱棚+地膜,高温时揭膜通风、理蔓打杈、授粉疏果等日常管理。
处理2:大棚高温降湿防病栽培,苗期大棚全封闭,待大棚内西瓜蔓基本铺满时,增加通风、降低温度后授粉,坐果后仍保持闭棚高温栽培,当棚内温度高于45℃时,在大棚两侧进行地面侧通风,栽培期间不进行整枝、打杈、理蔓、人工授粉、疏果、灌水等管理措施。
对照(CK):地膜覆盖露地栽培,西瓜移栽后增加小拱棚覆盖防止冻害,气温稳定在15℃后,揭除小拱棚,实行露地栽培。
1.4 数据调查与采集
西瓜生长中,分别在团棵期、伸蔓期、开花期、成熟期调查并记录各处理西瓜生长指标(叶色、叶片数、节位和蔓长),每隔10 d调查并记录田间枯萎病、蔓枯病发生情况,在西瓜生长中后期,调查并记录炭疽病、白粉病等发生情况。成熟后,各小区实行单独采收,计量单果质量、667m2产量,每小区随机选择2个西瓜,测定折光糖等。
病株率/%=病株数/总株数×100
防治效果/%=[(对照病株率-处理区病株率)/对照病株率]×100
病情分级标准:1级:病斑面积占到总叶面积的5.0%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到总叶面积的5.1%~10.0%;5级:病斑面积占到总叶面积的10.1%~20.0%;7级:病斑面积占到总叶面积的20.1%~50.0%;9级:病斑占到叶面积和50.1%以上。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各级代表值)/最高级代表值
相对防效/%=(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栽培方式对西瓜生长发育的影响
不同栽培方式下西瓜生长环境条件不同,西瓜生长状况、生育进程也不一致,处理1、处理2生育进程明显加快(表1),叶片数多、蔓长,开花提早,高温降湿栽培比大棚常规栽培第一雌花开花迟、开花节位高。
表1 不同栽培方式西瓜生长情况
2.2 不同栽培方式对植株周边温度、湿度的影响
西瓜移栽后,在生长期间,连续测定3个处理西瓜植株上方5 cm处温度、湿度,5 d平均温度、湿度,图1-a,b表明,随着温度升高,湿度逐步降低,显现高温低湿状况。每隔 5 d,分别在 6:00、13:00时观察测定各处理温度、湿度,绘制线状图(图1-c~f),结果表明,上午 6:00 不同栽培方式中,生长前期处理1、处理2植株周边温度稍高于对照,湿度差别不大,西瓜进入开花坐果期,由于通风量和次数增加,棚内、棚外环境温度、湿度趋于一致;下午13:00温度、湿度差别明显,处理1温度正常处于35℃左右,处理2温度正常处于45℃左右,对照温度正常处于20~30℃;湿度测定(5月10-20日一场大雨影响结果)处理1、对照湿度处于50%~85%,处理2处于30%~50%。温度与湿度呈负相关,即温度提高、湿度降低。因此,处理2栽培方式有利于杀灭棚内各类病菌,减轻病害发生。
2.3 不同栽培方式对西瓜病害发生的影响
西瓜从苗期至团棵期生长正常,处理间无差别,未发现病株。进入伸蔓期,不同处理间发病情况有所变化(表2),蔓枯病、炭疽病发病程度顺序为对照>处理1>处理2,高温降湿栽培防病效果好于大棚常规栽培。
图1 不同栽培方式植株周边温度、湿度的变化
表2 不同栽培方式西瓜病害调查
2.4 不同栽培方式对西瓜产量品质的影响
不同栽培方式对西瓜品质、产量影响程度不一,各处理成熟及采收时间有差异,处理1好于处理2,处理2好于对照。西瓜成熟后品质、产量测定结果表明(表3):3个处理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差别不大,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处理1最高,实际品尝时处理1最好、处理2其次;单瓜质量差异明显,处理1与处理2差别不大,对照单瓜质量较轻;各处理产量差异较大,处理2最高,比对照增产36%,比处理1增产10.7%。
表3 不同处理西瓜品质产量表
3 讨论与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早春保护地栽培西瓜,生长阶段处于温度20~35℃、湿度60%~85%的高温高湿条件下,因而有利于枯萎病、蔓枯病、白粉病等病害的发生[6],采用高温降湿防病栽培,中午可保持温度45℃、湿度30%~50%的高温低湿条件,有利于减轻病害发生。与孟凡娟等在番茄上的研究结果一致,即在一定温度下,空气相对湿度越高(大于80%)越易发病,每天高湿持续时间越长发病越重[7-10]。因此,控制西瓜生长环境,采用高温降温防病栽培西瓜,能有效减轻病害发生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