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悲情加忘我为何指责不自责?

2016-09-13刘晓东

当代工人(A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悲情国人自律

□刘晓东

悲情加忘我为何指责不自责?

□刘晓东

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景是:老A指责老B卖注水肉;老B指责老C生产礼拜鞋;老C指责老D没服务意识;老D指责老A拒载……每个人指责别人时,也都在被指责。看上去这很像互责型社会,其实,管这叫“圈责型社会”才更准确,即转着圈儿指责与被指责。由于缺少自责和自省,这种社会便演变成了互害型社会,也叫同归于尽型社会,是指各种安全风险无处不在,你有意无意坑了别人,别人也有意无意坑了你。

解决这个问题难吗?不难也难。所谓不难,从逻辑上看,杜绝互害的前提是避免“圈责”;避免“圈责”的前提是会自责,即常常扪心自问:我这个产品做得足够好吗?我的服务足够让人满意吗?所谓难,指的就是这个环节,人们连最简单的“对不起”都懒得说,还能指望他自责?

当下很多国人都“悲情加忘我”。悲情是觉得自己总是受害者,忘我是检讨时永远把自己排除在外,似乎自己做得足够好,有资格指责别人。但从糟糕的现实看,有这个资格的怕是不多。于是,“圈责”加剧互害;互害强化“圈责”。怎么办?有人说靠制度。当人们漠视制度时,制度算啥?有人说靠信仰。国人有信仰吗?有人说靠自律。自责便是自律的题中应有之义。可精于利益计算的人焦虑了,凭啥我先自责,凭啥要先从我做起?

圈责型社会,好恐怖的一个圈;互害型社会,好恶劣的一个果。不破这个圈,互害就没完没了;可破这个圈,让你说,是不是又好难好难?

猜你喜欢

悲情国人自律
能自律者为俊杰
悲情英雄
自律成就美好
知耻自律
国人休闲支出:更多了
口腔健康,为何不被国人重视
被嫌弃的宋国人
以他律促自律
2014国人出境游盘点
悲情中亦有壮怀——重读《项脊轩志》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