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棉花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6-09-13韩文兵何团结袁良福李常凤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21期
关键词:棉区安徽省棉花

张 翼,韩文兵,何团结,袁良福,李常凤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安徽合肥 230031;2.安庆市棉麻公司,安徽安庆 246003)



安徽省棉花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张 翼1,韩文兵1,何团结1,袁良福2,李常凤1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安徽合肥 230031;2.安庆市棉麻公司,安徽安庆 246003)

分析安徽省棉花产业的发展现状,指出在新的社会经济形势下,安徽省棉花生产和科研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分级研究、培育适应时代发展特色的新品种,加强省工、节本、环保型植棉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由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头,实行订单式农业,加强棉花综合利用研究、延伸棉花产业链,提高棉花副产品的附加值的产业发展对策及建议,以期促进安徽省棉花产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棉花;发展现状;问题;对策;安徽省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及我国棉花进口政策的调整,棉花籽棉收购价格从2011年的8.4 元/kg,急剧下降到2013年的4.2 元/kg,跌幅为50%,虽然2014年价格回升到6.0元/kg左右,但2015年价格又有所下降,目前基本维持在5.6 元/kg左右。随着国内棉花价格的低位,国外棉花却质优价廉。尽管国内棉花价格已经与成本倒挂,但相比之下,国外原棉在质量、价格上仍存在较大优势,纺织企业进口国外原棉的意愿高涨。随着该情况的持续,我国棉花种植面积的不断急剧下降,大批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因业务量的急剧萎缩而纷纷倒闭,棉花产业现状萧条。棉花收购价格回升势头不足,而生产资料成本居高不下、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导致棉花种植长期处于亏损状态,棉农对棉花种植业失去信心,我国黄淮海及长江流域棉区棉花种植面积逐年下降。安徽省是我国的植棉大省,常年棉花种植面积在40万hm2左右。但是,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变化,该省棉花种植面积下降显著。因此,该文对安徽省棉花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在新的社会经济形势下,该省棉花生产上和科研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1 安徽省棉花产业发展现状

1.1棉花种植面积及产量现状据安徽省棉花协会的统计,安徽省棉花种植面积由2010年的34.98万hm2,下降到2015年的23.25 hm2;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的调查,安徽省2015年棉花实际种植面积已不足17.00万hm2,2016年棉花实播面积12.86万hm2,同比下降20.2%[1]。安徽省棉花种植主要分为沿淮淮北棉区、中部丘陵零星棉区和沿江棉区。约从2006年开始,由于受到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比较效益的大幅上升以及国家政策调整的影响,沿淮淮北棉区种植面积就已经开始急剧萎缩,目前已鲜有棉花种植;中部丘陵零星棉区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棉花种植面积一直处于零星分散状态,近年来虽然还保留一定的面积,但基本上是处于房前屋后、田拐地角和交通不便岗地,种植用途上也以自用为主,兼作外销,棉田管理者也基本上是老人和妇女。沿江棉区过去一直是安徽省的主力棉区,也是优质棉区,分布着无为、东至、望江、宿松、太湖、枞阳、铜陵等植棉大县。近年来该棉区也纷纷改种水稻、玉米、小麦、瓜蒌等,棉花种植面积减少了60%~70%。由表1可知,该省棉花种植面积由2010年的34.98万hm2下降到2015年的23.25万hm2,尽管棉花平均单产从2010年的906.0 kg/hm2上升到1 006.5 kg/hm2,但总产从2010年的31.7万t下降到2015年的23.4万t。

表12010~2015年安徽省棉花种植面积与产量

Table 1Cotton growing area and yield in Anhui Province during 2010-2015

年份Year面积Area万hm2总产量Totalyield万t平均单产Averageyieldperunitarea∥kg/hm2201034.9831.7906.0201135.0437.81080.0201230.4925.8964.5201328.5125.1880.5201424.5226.3991.5201523.2523.41006.5

1.2棉花生产质量现状由于该省棉花种植除少数国营农场外,大多数还是处于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种植规模小且分散,种植的棉花品种多而杂,再加上收购、加工渠道的放开,导致该省生产的原棉品质上参差不齐、整齐度差,“三丝”问题严重,质量档次单一,缺乏品质一致、档次丰富、适合不同纺织要求的原棉,尤其缺乏市场需要旺盛的高品质原棉。1.3棉花科研现状目前,安徽省从事棉花科学研究的主力单位是高校和科研院所,主要从事棉花的遗传育种、病虫害防治、栽培以及生理、生化机理方面的研究工作,核心单位有安徽农业大学和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等。育种研究上,除高校和科研院所外,该省的大中型种子企业如丰乐公司、荃银高科、宇顺种业、创富种业、绿亿种业等多家公司均参与棉花商业化育种研究。1986~2010年安徽省审定棉花新品种103个,其中常规品种33个,杂交种(组合)70 个。25 年来平均每年审定棉花新品种4.1个,“七五”期间年均审定新品种0.8个,“十一五”(2006~2010 年)期间 增 加到10.8个。育成的96个中熟春棉品种的皮棉产量主要分布在1 300.00~1 700.00 kg/hm2,其中皮棉产量在1 500~1 600 kg/hm2的品种占31.82%,总体平均皮棉产量为1 341.03 kg/hm2,位居全国中上等水平[2]。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培育出一系列常规棉品种和杂交棉品种(组合),尤其是在杂交棉育种上更是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以皖杂 40、皖棉24号、皖杂5号、皖杂9号为代表的杂交棉品种(组合)在全省大力推广,带动该省棉花生产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整个棉花产业进入过一段繁荣的时期。

表2 2013~2015年安徽省审定棉花品种平均产量、品质及抗病性

由表2可知,2013年~2015年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共审定棉花品种24个,全部为春棉杂交棉品种(组合),品种类型极其单一。24个品种除皖棉优1号品质指标较为突出以外,其余品种基本上处于同一水平。24个品种平均产量最高为1 548.0 kg/hm2,最低1 383.8 kg/hm2,产量水平差异不大。在品质上,纤维长度最高32.07 mm,最低28.96 mm;断裂比强度最高34.65 cN/tex,最低28.25 cN/tex;马克隆值最高5.45,最低4.43;抗病性方面:枯萎病指高于10.0的有7个品种,最高14.15,表现为耐枯萎病,其余品种都在10.0以下,表现抗枯萎病。黄萎病指有两个品种超过35.0,处在感病范围内,其余品种均在20.0~35.0,最低为25.95,表现耐黄萎病。全部24个品种中无一抗黄萎病的品种。总体来看,审定的品种类型单一,同质化严重。栽培研究上,该省在棉花栽培技术集成应用研究与推广方面成效明显,仅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所就先后制订了16项相关技术标准,其合作研制的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已连续多年被农业部确定为重点推广技术。另外,在棉花全程化学除草技术、棉花基质育苗移栽技术、水浮育苗技术的引进和推广上也成效显著。

2 安徽棉花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

2.1分级研究,培育适应时代发展特色的新品种影响棉花产量的高低、品质的优劣的因素除气候和栽培水平外,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棉花品种的优劣。建国以来,我国棉花产业每一轮的发展与进步都与棉花育种的发展与进步息息相关。因此,要按照该省棉花科研单位在研究水平上的差异,进行分级研究,培育适应时代发展特色的新品种,要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由一级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棉花资源收集与创新、棉花基因工程、分子育种等基础研究领域中开展攻关研究。这是一项基础性的、系统性的和长期性的工程,不能急功近利,只有这样才能研究出原创成果。一级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经过攻关研究创新出的育种新材料交由二级的大中型种子企业研发部门,由其根据企业的发展方向进行商业化育种研究,最终培育出适应时代发展特色的、综合性状优良的常规抗虫棉品种,高抗枯、黄萎病的品种,高品质棉品种、彩色棉品种、短季棉品种、机采棉品种等优良系列品种。特色品种的推广能够显著提高棉产品的附加值,从而带动整个棉花产业走向繁荣。

2.2加强省工、节本、环保型植棉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要加强省工、节本、环保型植棉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降低棉花产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产量水平,增收节支,提高安徽省棉花产业产品的整体竞争力。棉花生产中劳动力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例较高,研发推广棉花省工简化栽培技术如:化学除草技术、全程机械化植棉技术等能有效节约用工成本,研发推广配方施肥、缓控释肥、精准施肥技术、智能滴灌技术以及抗虫棉技术不仅能节约生产成本和水资源,还能显著减少化肥、农药对农田和水环境的污染。

2.3由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头,实行订单式农业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可以联合纺织企业,根据纺织企业的需求,选定符合质量要求的品种,进行订单式生产和销售,实现棉花品质的高度一致性,真正做到优质优价,促进整个棉花产业链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2.4加强棉花综合利用研究,延伸棉花产业链,提高棉花副产品的附加值棉花全身都是宝,除棉纤维外,棉秸秆、棉仁、棉籽壳都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加强该类棉花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研究与开发,不但可以延伸棉花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还能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变废为宝,利国利民。

3 结语

棉花产业是我国的优势产业,同时也是不可或缺的产业。棉花产业的兴衰不但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而且影响种业安全,甚至影响人民的基本生活。当前,棉花产业处于低谷时期,究其原因不是棉花没有需求和市场,而是棉花产业供给侧出现了问题。只有从供给侧入手,提高棉花产品的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整个棉花产业链的整体效益,才能从根本上带动棉花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因此,要大力加强科技投入的力度,培育适应时代发展特色的新品种,推广栽培新技术,提高植棉规模化、机械化和智能化水平,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安徽省及我国棉花产业在新的社会经济形式下面临的问题,真正从供给侧进行结构性改革,要以纺织工业和服装工业的需求为导向,调整棉花科研、生产、收购、加工等各环节的工作思路[3],从产业源头上下功夫,苦练内功,加强协作,提质增效,推动安徽省及我国的棉花产业健康发展和繁荣。

[1] 2016年安徽省棉花实播面积192.9万亩 降20.2%[EB/OL].[2016-06-15].http://www.ahcotton.cn/show.asp id=1983.

[2] 何团结,林毅,程福如.安徽省棉花品种遗传改良成效分析[J].中国棉花,2012,39(4):18-21.

[3] 杨伟华,王延琴,周大云,等.对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C]//中国农学会棉花分会2016年年会汇编.徐州:中国农学会棉花分会,2016:1-3.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Cotton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Anhui Province

ZHANG Yi, HAN Wen-bing, HE Tuan-jie et al

(Cott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e Sciences, Hefei, Anhui 230031)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otton industry in Anhui Province was analyzed, problems existing in cotton produc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were pointed out, and some countermeasures were proposed, such as research by grading to cultivate new varieties to adapt to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era, strengthening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of labor and cost sa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cotton cultivation technology, leading by large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enterprises, implementing contract farming, strengthening research of cotton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extending cotton industrial chain, increasing the added value of the cotton by-product, so as to promote cotton industry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nhui Province.

Cotton; Development status;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Anhui Province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人才发展基金(11C0708);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学科建设基金(14A0723);安徽省财政种子工程项目(16D0709)。

张翼(1963- ),男,安徽桐城人,副研究员,从事棉花遗传育种与栽培研究。

2016-06-20

S-9

A

0517-6611(2016)21-185-02

猜你喜欢

棉区安徽省棉花
成长相册
棉花是花吗?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棉花
美国农业部公布各产区2018年度棉花产量情况
洞庭湖棉区油茬棉花直播一播全苗技术
第三讲 棉花肥害诊断及其防治
浅议兵团北疆棉区种子生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