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区水景设计安全性策略分析
2016-09-13秦诗文
秦诗文
住区水景设计安全性策略分析
秦诗文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生
安全性设计在水景设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在对广州市部分住区水景设计中安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住区水景安全要素及其设计策略,研究结果对住区水景设计有参考价值。
住区水景 水景设计 安全要素
1.引言
水景具有改善居住环境、调节人们情绪及预防住区水患等的功能,是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安全性设计在水景设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调查结果表明,当景观布局与住区安全冲突时,89%的人会选择安全性。本文以广州市部分住区水景设计为例,基于安全视角,对住区水景安全要素及其设计策略进行了分析。
2.住区水景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以广州部分住区水景为例)
在对广州市中海名都、珠江帝景、富力广场等九个住区景观的调查发现,大部分住区水景安全性设计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因水景主体要素设计(如水量预测设计、水边防护栏设计,水景防滑设计等)存在安全隐患,导致发生摔跤、刺划伤、扭伤,甚至落水溺亡等安全事故。二是在高科技人工水景(如喷泉)设计时,未充分考虑高压喷水伤人、漏电、炫光对人眼的伤害,喷泉循环水雾致使细菌传播,水边植物可能导致人体皮肤过敏及虫蛇叮咬危害等影响安全的因素。
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景观总体设计时,对水景的受众分析不到位,借鉴优秀案例时对其内在功能分析不够,在强调景观的奇特与美观时,忽略了景观设计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二是水景设计未充分考虑儿童、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的需要,采取的安全措施缺乏针对性,增加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三是对居住地的地域特征、气候环境、降雨量及水量变化等因素的动态规律缺乏深入研究,导致水景设计科学性不够。四是对高科技景观引入后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水景布局与水岸景观、铺地环境的协调关系考虑不周。
3.基于安全性的住区水景设计要素分析
3.1水体形态及其安全性策略分析
水体形态包括水体平面形态和水深两部分。
水体平面形态中的点状水景(如点状喷泉)和带状水景(如小河溪)较为安全,水景设计中常常采用。湖泊、河流、水塘等自然形态水面积过大,易造成溺亡、滋生蚊虫等安全问题,在住区景观设计时,应重点考虑安全措施。大型喷泉、瀑布虽然美观,但易误伤居民,一般不建议在住区中使用。
水景水深设计不宜过深,瀑布落差超过1米时,建议采取阶梯式多级设计;涉入式河溪水深应小于0.3米;溪流水深超过0.4米时,应建造护栏、矮墙等设施。泳池设计应将儿童泳池放在较高位置,水经阶梯式或斜坡式跌水流入成人泳池。
3.2亲水设施及其安全性策略分析
住区亲水设施可以在小环境中缩短人和水景的距离。水岸具有防水、护岸、观赏、亲水等特点,可设计成规则几何形状或自然曲折形状。护栏可设计成全封闭、全开放或半开放型。护岸材料应采用防滑材料。溪流水深超过0.4 米时,应在溪流边设置防护设施。对于半开放式、开放式的水岸坡及水深的池边区域,可采取以下安全措施:一是将水边部位设计为阶梯状,使踏步一直延伸至河床;二是以缓斜坡形式将水边部位及与其相接的水面以下部位连接在一起;三是将河岸向河内延伸的水域设计成浅水区。
滨水步道一般由紧贴河岸的走道或是由多级沿河岸的台阶组成并延伸至水下,台阶的坡度应平缓,材料选择上要考虑防滑及后期维护保养等因素。
亲水平台可使水、陆空间形成一个完整的视觉空间,给人以温馨、亲切的感觉,是小孩、老人经常光顾的地方,因此,平台铺装应采用防滑材料,并设置防护设施。
在浅滩、小溪等跨度不大的水面上采用汀步形式跨越水面,可以营造出有情趣的跨水小景。设计时,单个汀步面积一般不小于0.4米×0.4米,并满足连续跨越的要求。
3.3景观材料及其安全性策略分析
小型水景水底宜采用黑色和深绿色材料铺装,以防止人误入。池底不能种植苔藻类植物,宜选用沙石、地垫等防滑材料,池岸铺设软质渗水地面或防滑地砖。溪流底部宜选用大卵石、砾石、瓷砖等铺砌。
护岸及亲水设施中采用的山石可选天然型石材,或人工景石。景观桥的木材材质应具有弹性,木桥踏面应是由架空层和平面铺设的面板组成。
滨水步道路面可以根据景观氛围铺设防滑青砖,既安全又可以营造旧日里弄路面的感觉。为安全考虑,景观桥通常采用不易腐烂及虫蛀的樟树或复合木板,表面应粗糙。
泳池与相邻植物、硬质铺装衔接界线分明,线条挺直,与观赏性水景相区分,内面一般铺贴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玻璃马赛克或陶瓷马赛克,且要铺贴平整,无起壳,无泛碱。
[1]游瑞君. 基于居住区景观的安全性设计研究[D]. 福建农林大学,2013
[2] 俞琦. 居住区室外空间环境的儿童安全性研究[D]. 南昌大学,2012
[3] 魏文信. 喷泉水景和泳池电气安全[C]. 节能照明控制与LED技术学术论坛,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