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祭谷公,再拜祖宗

2016-09-13陈旖旎

福建人 2016年7期
关键词:黄石东山文昌

本刊记者 陈旖旎

先祭谷公,再拜祖宗

本刊记者 陈旖旎

谷文昌让我们看到信仰这东西,不抽象,很具体

2014年,94岁的何赛玉带全家四代人到谷文昌陵园祭拜

“祭拜谷公,是我立下的家规!”2015年还没到10月,东山县95岁的阿婆何赛玉已经开始张罗谷文昌的祭拜事宜。“10月15日就是谷文昌书记百年诞辰,我叫儿媳们提前准备一些供品,到时去陵园祭拜他老人家。”

在东山,这样做的又何止何赛玉一家?谷文昌逝世已35个年头,每年清明节,不用政府组织,不用村里通知,老百姓都会自发来到谷文昌的陵园祭拜,然后再祭拜自家的祖宗。“先祭谷公,再拜祖宗”就这样相沿成习。

谷文昌就是我们的祖宗

“谷文昌的事迹,今天大多数人都是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了解的,对我而言,却是实实在在发生在我的身边,伴随着我的成长,是几天几夜也说不完的。”东山谷文昌精神研究会会长黄石麟说。

他是土生土长的东山人,原任东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退休后致力于谷文昌精神的研究,已不知与多少人讲了谷文昌的故事,而当记者问及时,他那股子兴奋劲儿,仍似初次谈起。

1981年初,谷文昌被确诊为食道癌晚期,1月30日在漳州病逝。弥留之际,他满心仍是东山:“我喜欢东山的土地、东山的人民。我在东山干了14年,有些事情还没有办好。我死后,请把我的骨灰撒在东山,我要和东山的人民、东山的大树永远在一起!”

1987年的7月15日,谷文昌遗愿得偿,他的骨灰被迁回东山,安葬在他当年亲手建立的赤山林场。

黄石麟永远也忘不了,安葬骨灰那天,当地许多百姓扶老携幼、提着贡品,前来烧香祭拜谷文昌,寄托对老书记的哀思。

当时,他见到70多岁的何赛玉,带着儿孙,来到谷文昌的墓前跪拜。上前一打听,原来她是曾经的“乞丐村”山口村人。

黄石麟问:“阿婆啊,您腿脚不好,孩子来了就好,您怎么还要自己来?”

“你不知道,谷书记是我们的恩人啊,没有他领导我们种树,我们山口早就被风沙埋掉,哪有现在的幸福生活,”何赛玉说着,情绪愈发激动了起来,“我7岁就跟着家人到外面去当乞丐,我们家几代人都死在讨饭的路上。我们没有祖墓,谷文昌就是我们的祖宗,谷文昌的墓就是我们的祖墓!”

2014年的一天,黄石麟在谷文昌的墓前,又遇到了在儿孙的搀扶下前来祭拜的何赛玉,彼时她已94岁高龄了。

“阿婆啊,今天又不是节日,您怎么又来祭拜?”黄石麟不解。

“我有好事要告诉老书记,”何赛玉喜滋滋地说,“今年几个孩子养鲍鱼赚了100多万,都买小汽车了,我们家第五代孙子也出生了。我要把这些好消息告诉谷书记,不要让他老是惦记着我们过去的那个‘乞丐村’。”

诚如黄石麟所说,“谷公和群众总是保持着血肉联系”。

这种“血肉联系”,也令导演黄健中惊叹连连:“一个地方官员能够让一代又一代的老百姓去祭拜他,这个人是真正深入民心了。谷文昌在我心中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我作为一个电影人,为什么不去弘扬这样一个人物呢?”

北有焦裕禄,南有谷文昌。1990年上映的电影《焦裕禄》感动了无数人,同为县委书记的典范,以谷文昌事迹为题材的专题纪录片《谷文昌》、电影《公仆》、电视连续剧《谷文昌》等

图一_上世纪90年代,东山县各界人士捐资兴建谷文昌纪念园

图三_这棵“谷公树”是1959年5月谷文昌亲手种下的,如今树高16米,胸径36厘米,树冠冠幅达200平方米

图二_2004年,谷文昌纪念馆建成

图四_每年清明,东山百姓都会自发到谷文昌墓前祭拜也相继推出。据悉,2016年7月下旬,由黄健中执导的电影《县委书记谷文昌》将在福建开拍。

“我从影56年,采访拍摄过各类人物,但最让我感动的是谷文昌!”这位年逾七旬的中国第四代导演对谷文昌极为推崇,“我跟制片人说,谷文昌的事迹,就是拍50集电视剧,都不用虚构任何故事和情节,所以,这部影片一定是我黄健中这一生的倾心之作!”

图三_这棵“谷公树”是1959年5月谷文昌亲手种下的,如今树高16米,胸径36厘米,树冠冠幅达200平方米

图四_每年清明,东山百姓都会自发到谷文昌墓前祭拜

谷文昌纪念园

上世纪90年代,东山县决定为谷文昌建纪念园、造塑像。老百姓们一听说这个消息,纷纷积极响应,短短几天,捐款就达120多万元。他们说,现在日子好过了,应该把谷文昌纪念园建好一点。

当时,大产村有一个叫李荣宗的78岁孤寡老人,平时靠卖编织草席为生。那天他正在集市上卖草席,听到人家谈论捐款的事情,他马上把身上仅有的5元钱拿出来捐了。

杏陈镇有位名叫陈和春的村民,为了方便群众插香祭拜,自掏腰包请人打造了一个石雕香炉放在谷文昌墓前,上面刻着“谷公,人民敬仰”。他说:“谁打的、谁送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谷公活在我们心里,东山人敬爱他。”

1990年,谷文昌的半身雕像建成,时任省委书记陈光毅题写了“绿色丰碑”四个大字。

1999年,谷文昌事迹展览馆及谷文昌纪念园落成,之后当地百姓经常自发前往祭拜,外地人到了东山,也都会到这里参观、瞻仰。

你能像谷文昌那样吗?

每年清明节后的第一个星期天,20多位曾经和谷文昌一起工作的同事,都会来到他的陵园,祭拜老领导,数十年如一日,不管刮风下雨,不管多忙,从未间断过。

东山退休干部朱子周,曾经与谷文昌共事8年,他说:“我们这些在谷书记身边工作过的人,一说起老书记,经常会讲这样一句话:‘跟着谷书记,不可能升官发财,但是也一定不会犯错误,活得很踏实。’”

“谷书记很少跟我们讲什么大道理,但是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无形中感染了我们、教育了我们。”对于朱子周的这话,另一位退休干部朱财茂深有同感。朱财茂说,谷文昌于他,是父亲般的存在。

朱财茂出生在东山顶西村一个贫苦家庭。自小父兄相继病逝,他与体弱多病的母亲相依为命,只念完小学就辍学务农。1956年1月,18岁的朱财茂被招到县委通讯班当通讯员,谷文昌对这个身世可怜却很懂事的小伙子特别关爱。

当时,朱财茂双脚膝盖旧伤复发,经常酸疼,多次吃药、敷药治疗都不见好转。谷文昌见了,默默记在心上。一天,谷文昌要去漳州开会,想到朱财茂的伤病,便把他带上了。到达漳州时已是傍晚,谷文昌马不停蹄地又是掏钱给他买饭,又是到旅社为他登记房间,接着又帮他联系医院,把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的。经过治疗,朱财茂的膝盖伤病明显有了好转。

“通讯员应该服务首长,谷书记却服务我这个小通讯员。”朱财茂深受感动。

无论是在谷文昌身边当了近3年的通讯员,还是调到别的工作岗位,只要一见面,谷文昌总是亲切地问:“财茂,最近在忙什么?”“你母亲身体还好吗?”……简单的几句话,总能熨帖朱财茂的心。

谷文昌知道通讯班的通讯员文化程度都不高,经常关心鼓励他们要努力提高文化水平。

1958年10月,组织部门选派朱财茂去漳州学习,通知说是到电影学校读书,这可把他乐坏了。可到了学校,牌子挂的却是“龙溪地区广播电影技术学校”,学的是无线电课程。他对这个专业不感兴趣,不愿学下去,便写信给谷书记,希望回县里继续当通讯员。

一周后,他等来了谷文昌的回复:“党的需要就是你的志愿,就是你的爱好,要安心学习,为革命掌握技术本领。”

“回到谷文昌时代,确实不可能、不现实,也不是今天我们呼唤谷文昌的目的,但有些东西,无论任何时代都不能变,比如立党为公,比如执政为民,比如真抓实干。”

谷文昌的话一下子便让朱财茂收了心。结束了4个月的培训后,他回到东山,被分配到县广播站工作。1962年7月,他成为东山县广播站第三任站长。

朱财茂珍藏着一张50多年前的老照片,那是谷文昌调离东山时与身边几位工作人员的合影,落款时间为1964年4月5日。

望着照片,朱财茂眼神祥和。他说:“50年来,我要是遇到难事,总会翻出这张照片来看看,他的工作作风、生活作风总会带给我力量,这是一种鼓舞人前行的力量!”

谷文昌的形象深入民心,百姓有意无意地总会拿他比照后任领导,这给东山的干部们带来了一定的外部压力,却也形成了内在动力。内外二力相合,造就了特殊的“东山现象”。东山县第13任县委书记杨琼说,谷文昌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3任东山县委书记,在他之后的历任县委书记,基本上都得到百姓认可。

“来东山挂职前,我只知道谷文昌是个好干部,感受还不是很真切。”东山县委常委傅志雄到东山不到两年时间,出入谷文昌纪念馆已数十次,或陪同客人参观,或独自前往学习,“每来一次,都是精神上的洗礼,每来一次,都觉得常学常新”。

“回到谷文昌时代,确实不可能、不现实,也不是今天我们呼唤谷文昌的目的,”福建解放军长江支队历史研究会副秘书长李晋榕说,“但有些东西,无论任何时代都不能变,比如立党为公,比如执政为民,比如真抓实干。‘先公后私’应该做到,‘公私分明’必须做到。很多东西,就是必须守住党性原则,守住权力底线。”

“谷公让我们看到,信仰这东西,不抽象,很具体,有时就是说的一句话、干的一件事,”曾长期在谷文昌身边工作、退休前担任东山县委组织部部长的林木喜,经常这样问一些年轻干部,“换个位置,换个情境,你能像谷文昌那样吗?”

猜你喜欢

黄石东山文昌
东山果事
文昌发射场暮色
黄石国家公园庆祝150年蛮荒岁月——这是怎样的历史
东山由义井
核雕收藏有什么窍门
奋力创造建设现代化新黄石的崭新业绩
何来胜《李白忆东山(其一)》
黄石俱乐部度假别墅
藤县挂榜岭和东山的史事
神像与游走:文昌出巡非遗口述史系列之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