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尾部碰撞的钣金修复
2016-09-13海南王萃奋
◆文/海南 王萃奋
车身尾部碰撞的钣金修复
◆文/海南 王萃奋
现在的汽车碰撞事故基本上可分为车身前部碰撞事故、车身尾部碰撞事故、车身侧部碰撞事故及车身顶部碰撞事故(比如翻车)。本文中一辆奔腾B50被严重追尾,受损程度如图1、图2所示,维修人员对其进行了钣金修复。
1.事故车分析
根据检查发现,这辆奔腾B50碰撞受损情况如下:尾盖严重变形,后窗台严重变形,左右后翼子板严重变形,左右后翼子板内衬变形,尾挡变形等;后窗玻璃破损,后窗台饰板变形,左右后尾灯破损等;左后门与左后翼子板间隙变小,右后门与右后翼子板间隙变小等;左C柱与左后门间隙变大,右C柱与右后门间隙变大。
2.拆卸相关部件(报价)
拆卸相关部件,进一步检查损坏部件及变形情况,为制定维修方案与报价做好详细的检查。戴好相关防护服、手套、眼镜等;拆卸行李箱盖、后保险杠、尾灯、行李箱各饰板等。
3.制定维修方案
根据车身变形状况,考虑车身的维修质量与效率,制定维修方案。方案如下:更换左右后翼子板、后窗台、尾挡、尾盖、后保险杠、后窗玻璃、左右尾灯等。
4.拆卸相关部件(修复)
拆卸相关部件,根据维修方案对在修复过程中可能会损坏到的相关部件都要拆卸;对在修复过程中可能会影响修复作业的部件都要拆卸。清除后窗残留玻璃与铲点玻璃密封胶等,方便后期的切割与钻孔;拆卸后排座椅、地毯及相关饰板等,方便进行工作;拆卸油箱,做好安全预防工作。
5.上校正仪
上校正仪如图3所示,做好拉伸准备;戴好相关防护服、手套、眼镜等;上校正仪,检查校正仪四个夹紧座是否对车身下筋夹紧到位;拆下左右后轮胎与后沙股胶等。
6.拉伸左右后翼子板
(1)这辆奔腾B50的修复方案是对左右后翼子板更换,但要考虑现在的后翼子板与后门间隙、C柱与后门间隙都是不合格的,如果不拉伸而直接更换后翼子板,那么更换的结果达不到技术要求。
(2)穿戴好相关防护服、手套、眼镜、安全帽等。
(3)对左右后翼子板拉伸,使两后门与两后翼子板间隙符合要求;对左右后翼子板拉伸,修复两后翼子板内衬;对左右后翼子板拉伸,使两后翼子板相关联件恢复到原来位置。
(4)先从左后翼子板(左右都行)开始拉伸,找一根直径至少5mm、长400mm的钢筋,对其进行对正弯折(头端与尾端相差100mm)。使用保护焊将对折后的钢筋焊在左后翼子板尾端上,先对翼子板上端平面拉伸(其平面吸收的能量最多),4个位置都要牢牢焊紧。
(5)装上拉柱,用链钩勾在钢筋上进行拉伸(图4),一边拉伸一边监看左后门与翼子板的间隙,重点是C柱与翼子板的间隙,分几次拉伸,防止拉伸过度,在拉伸过程中可一边敲击左后翼子板拱起、压折应力集中的部位,释放其在碰撞时吸收的应力。
(6)在绷紧的状态下修复左后翼子板内衬,修复后窗台左边部位,拱起、压折应力集中的部位修复,释放碰撞时其吸收的应力。
(7)因为左后翼子板变形严重,为了使车身相关间隙位置符合技术要求,再自制一钢筋弯钩,焊在左后翼子板侧面,进一步拉伸(图5)。
(8)拉伸到左后翼子板相关间隙位置并符合技术要求,接着对右后翼子板进行拉伸,方法步骤参照左后翼子板的拉伸状况。
7.拆除尾挡旧件
(1)穿戴好相关防护服、手套、眼镜、口罩等。
(2)使用电钻对尾挡焊点进行钻孔,用8mm的钻头,钻孔时注意板件的背后是否有软管、电线等。
(3)用扁錾对尾挡边沿焊点进行剥离,如此便可拆下尾挡,如图6所示。
8.拆除左右后翼子板旧件
(1)穿戴好相关防护服、手套、眼镜、口罩等。
(2)用铲刀对遮住焊点的密封胶、原子灰进行铲除。
(3)使用8mm的电钻对翼子板焊点钻孔,注意钻孔的板件背后是否有软管、电线等。
(4)根据左右后翼子板受损情况确定切割线位置,切割线的定位既要方便切割也要便于新件对位;切割线的定位要避开加强件,避开车身的定位孔、测量孔、螺丝孔等。
(5)画出切割线,切割线呈直线方向,检查切割线背后是否有软管、线路等。
(6)对车身进行遮盖,防止切割的火花对饰板、真皮、地毯、油漆、玻璃产生灼蚀。
(7)用风动砂轮机或风动锯对切割线进行切割。
(8)用扁錾对左右后翼子板边沿焊点进行剥离,如此便可拆下左右后翼子板,如图7所示。
9.修复后翼子板内衬
穿戴好相关防护服、手套、眼镜等,测量左右后翼子板内衬尺寸,使用对称测量法,对左右变形部位拉伸并敲击修复,使用轻型液压顶对内衬高度进行调整,如图8所示。
10.拆下后窗台,定位后窗台新件
穿戴好相关防护服、手套、眼镜等。拆下后窗台,拆下后窗台方法与拆下尾挡的方法一样。对后窗台连接的板件进行处理,修整焊点,安装新后窗台,边沿与旧痕对齐。使用2mm的钻头对新后窗台钻孔并安装自攻螺丝定位。
11.新件后翼子板切割与定位
(1)穿戴好相关防护服、手套、眼镜等。
(2)根据旧件的切割位置画出新件的切割线,但要多出20~30mm的余量,防止切割过量。
(3)使用砂轮机或风动锯切割左右后翼子板。
(4)将切割下来的左右后翼子板新件各套比在车身上,调整好相应位置,可用适配法与参数法配合调整。重点调整后翼子板与后门间隙及后挡风玻璃框的大小,后翼子板与后门间隙可用适配法调整,而后挡风玻璃框的大小可用参数法交叉对称调整(图9)。
(5)调整好的板件位置可先用大力钳固定,再用2mm的钻头钻孔安装自攻螺丝紧固。特别是在门边位置安装自攻螺丝才能把后门扣紧,检查后门与后翼子板间隙是否符合要求。检查后翼子板尾端的位置是否符合要求,用卷尺交叉对称测量后翼子板尾端与车顶后端的参数。
12.新件尾挡与其他板件与部件的定位
(1)穿戴好相关防护服、手套、眼镜等。
(2)定位尾挡,可直接上后横梁螺丝对尾挡定位。尾灯座等板件,可先用大力钳与尾挡固定,用参数法测量尾盖框的交叉对角是否符合要求。测量合格后可用2mm钻头钻孔上自攻螺丝固定(图10)。
(3)安装尾盖铰链、尾盖胶条、尾盖等,调整尾盖与左右后翼子板的间隙。一般存在的问题是左右间隙一边大、一边小或左右间隙高低不一样等。可松开铰链与尾盖的螺丝或松开铰链螺丝调整等,如还不行可检查后翼子板的尾端是否高低不一样,可用轻型液压顶修复。在调整尾盖过程中确定装好锁机与锁扣,模拟正常的尾盖工作状态是否合格。
(4)装上尾灯,调整尾灯与行李箱盖、翼子板的间隙。装上后杠支架、后杠并调整(图11)。
(5)最后,装上后挡风玻璃(不打胶),检查整体的间隙位置是否符合要求,特别是尾盖与后挡风玻璃间隙,后挡风玻璃与后挡风玻璃框左右的间隙是否合格。
13.新件焊接、打磨
(1)穿戴好相关防护服、手套、眼镜等。
(2)对车身内饰、玻璃、座椅、油漆等部件遮盖。
(3)拆下尾灯、后杠、后挡风玻璃,对板件与板件间连接的关键位置优先焊接。如尾灯座与尾挡的连接处,后翼子板与后门框的连接处,后翼子板与后挡风玻璃框的连接处等。有些重要位置要一边焊接一边装配检查其间隙,如尾灯座、后挡风玻璃等。焊接紧固好这些关键部位后,再次装上尾灯、后杠等部件,整体检查间隙位置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的要调整,符合要求的便转入其他位置的焊接。
(4)后翼子板接口的组焊。在车身上直接把后翼子板多出来的余量画出来并切割掉,使用风动锯切割。切割完后打磨接口处,可使接口平面低于周围平面1mm,不因后期的修整而影响焊接质量。开始焊接,先在接口处关键位置点焊几点固定,有些关键位置不对位可用小一字撬对位再点焊。接口处组焊按照先中间后两边顺序组焊。
(5)对焊缝、焊点打磨。其他点焊要打磨平整,组焊的打磨不宜打磨过薄,允许有稍微的突起。
(6)再次装上行李箱盖、尾灯、后杠等,检查间隙位置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14.新件的防锈、密封
(1)对焊点防锈处理,只要有金属裸露,损伤的部位都要涂抹环氧防锈。
(2)密封处理,对车身要求密封的部位先涂上环氧防锈再抹密封胶,对外表要求美观的密封位置先可在间缝两边贴上纸胶布,沾些酒精对密封胶面抹平整(图12)。
特别是尾挡与行李箱内部间缝不仅要抹胶,外部的间缝更要抹胶,防止雨水渗透生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