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届“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一生只为发扬传播光大中国现代水墨第一位获得美国画廊签约的台湾艺术家 台湾艺术大师刘国松:现代水墨之父

2016-09-13刘素玉

台声 2016年5期
关键词:水墨艺术

作者丨台湾特约撰稿人 刘素玉

首届“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一生只为发扬传播光大中国现代水墨第一位获得美国画廊签约的台湾艺术家 台湾艺术大师刘国松:现代水墨之父

作者丨台湾特约撰稿人 刘素玉

被誉为“现代水墨之父”的刘国松,自上世纪60年代提出“中国画的现代化”命题之后,始终在“现代”与“水墨”的双重议题上,用乐此不疲的“革命”精神,持之以恒、锲而不舍,进行着各种实验,到世界各地演讲、教学、展览,致力于宣扬中国画的现代化,终而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中国现代水墨大家。

2016年4月底至6月初,85岁高龄的他,再次将他的现代水墨艺术的“革命”推向又一个巅峰:一场集他一生经典代表作和最新力作的现代水墨个展,在上海中华艺术宫隆重举行。这个展,必将再现刘国松艺术生涯的灿烂辉煌,必将推动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迈入一个新的里程。

英烈后代,流亡中培树出反叛的性格

刘国松祖籍山东青州,1932年生于安徽蚌埠。他的父亲是个军人,母亲带着他和妹妹随军迁移,居无定所。1938年,他7岁那年,父亲在武汉保卫战中战死疆场,他成为了一位英雄的遗孤。之后,兄妹二人随母四处流亡。先后去过湖北、湖南、陕西、四川、江西等地,一路历尽艰辛,逃亡中小妹也不幸夭亡。

直到今天,刘国松还清楚地记得,虽在逃亡,但贤达而坚强的母亲从未放松过对他的教育,时时教导他和妹妹如何做一个坚强的人,一个有理想目标的人。正是这段经历,培育出刘国松对任何事物有着永不服输的坚强意识,也造就了他后来在认准的艺术道路上敢于创新反叛的一种“革命”精神。

1948年,刘国松考入南京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次年被迫随校到了举目无亲的台湾。而母亲则留在了大陆。他现存最早的一件作品《妈妈,您在哪里?》是刚到台湾后,内心备感孤寂时而画的一张水彩画。在小小的明信片背面,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哭泣的男孩。这张刘国松的自画像表达了他对海峡对岸母亲的思念之情。

刘国松14岁开始学习传统国画,随即就展现出非凡的绘画才能和艺术天分。16岁时,在就读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时,美术就成了他最拿手的科目,他的许多国画作品都被装裱起来,挂在当时的校长蒋中正以及校董主席宋美龄的办公室,还有贵宾室、会议室等。19岁时,还是台湾师范大学附中高二生的他,由于优秀的绘画才能,以同等学历提前破格考上了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一时间成为佳话。

在台师大美术系学习期间,刘国松更是如鱼得水、如饥似渴,先是受教于黄君璧、溥心畬、金勤伯等国画家,不仅使自己打下了扎实的国画根基,而且对当时的中国画有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一年后,在他20岁的时候,他改习西画,受教于朱德群、廖继春、孙多慈等西画家。这样一来,他的绘画根基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对西洋现代艺术思潮与画风有了细致而精辟的掌握。

正是有了这些作基础,刘国松胸怀大志,内心常常惴惴不安,似有一只兔子在胸中突突乱奔,那久藏内心深处的一种精神被激荡了出来。

“五月画会”,掀起台湾现代艺术运动

这精神,就是他对台湾画坛保守的反叛。

1956年,刘国松自台师大毕业后,随即创立“五月画会”,发起了台湾现代艺术运动。那是那年6月,他与台师大同学郭东荣、郭豫伦、李芳枝借用师大的4间教室举行了一个“四人联合画展”。联展结束之后,决定成立正式画会。当时他们都很欣赏创办于1945年的巴黎前卫画派团体“五月沙龙”,有人提议仿效,但刘国松认为“沙龙”一词过于洋化,建议命名为“五月画会”,并在每年5月举行画展。就这样,“五月画会”正式诞生了。

刘国松,祖籍山东青州,1932年出生于安徽蚌埠。1948年考入南京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1949年随遗族学校到台湾。1951年考入台湾师范学院美术系。1956年创立“五月画会”,掀起台湾现代艺术运动。1960年应聘担任台湾中原大学建筑系讲师。1961年受建筑界材料理论影响,放弃油彩与画布,重回纸墨世界。1968年发起成立台湾“中国水墨画学会”,倡导中国画的现代化,因开辟了在现代时空下表达现代人精神的水墨画新境界而被台湾画坛誉为“现代水墨之父”。曾任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主任、台南艺术大学造型艺术研究所所长,受聘美国威斯康辛州立大学、爱荷华大学客座教授,当选国际艺术教育协会亚洲区会长。获世界艺术文化学院颁发的荣誉博士学位、中国首届“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参加世界各国美展50余次,画作为世界63家收藏机构收藏,在世界各地举办个人画展百余次。

刘国松对现代水墨画的努力创作和贡献,风格独具、影响深远,先后影响了韩国、日本、东南亚,而后扩及中国大陆,促使东方画系的水墨画创作发生根本的变化,形成了复兴的新局面。其部分画作被大英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收藏。

2013年3月,刘国松于台湾美术馆个展现场留影(台湾美术馆供图)

1957年5月10日,“五月画会”举行了第一届“五月画展”。同年,台湾美术史另一个重要的前卫艺术团体“东方画会”也在酝酿之中。而刘国松与“东方画会”的一些主要成员也颇有渊源。如霍刚、李元佳就是他在南京遗族学校的老同学,刘国松在筹组“五月画会”的前两年,就透过霍刚、李元佳的介绍而认识萧勤、吴昊、夏阳等人,因为同样具有前卫的绘画观念,因而时常往来。当霍刚等人筹组“东方画会”时,却没有想到,刘国松已与台师大的同学筹组了“五月画会”,其首展出时间还比“东方画会”(11月)早了半年。这以后,刘国松连续参加过10多届“五月画会”展。

“五月画会”选择每年5月办展,除了是因应画会名称顺势而为之外,还别有用意,就是与每年也是5月展览的“台阳美术协会”互别苗头。创办于1934年的“台阳”,当时的成员已都是名高望重的艺坛大佬,如陈澄波、杨三郎、颜水龙、李石樵、李梅树、廖继春等。“五月画会”胆敢与大佬们同时间办展,足见初生之犊不畏虎,也标示了他们在艺术上的先锋精神。

刘国松与5月特别有缘,因他的生日就在5月。1963年,他有一幅大笔触的水墨作品,就提名为《五月的意象》,这是以毛笔书写水墨的方式完成,气势辉煌的黑色笔触由下翻腾而上,如风火雷动,剧力万钧,黑墨之外的层层渲染,如云彩又似烟雾,营造出苍茫气氛,动态十足的画面增添一股灵秀之气。

不断“改革”,大胆而独创出希望之路

尽管如此,通过“五月画会”,刘国松在毕业后的寻职工作过程中却不断出现坎坷,一些老师也对他十分排挤。现在想来,除了因为他当年年轻气盛之外,最重要的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在于艺术见解方面的不同。当年,刘国松醉心于现代艺术,不但努力于绘画实践,更是勇于冲撞体制,拼命喊口号、写评论,甚至不惜与前辈、高手大打笔战。这自然得罪了很多人。而这也导致他虽以美术系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却无缘依照惯例留校担任美术系助教,竟被分发去教育资料馆画图表。他一气之下,跑去基隆中学当了一名美术老师。后来,幸获廖继春老师推荐至台南成功大学建筑系担任郭柏川的助教。

1961年,有感于一味追随模仿西洋现代艺术思潮与画风之不当,更基于对发展与宣扬民族文化传统的强烈使命感,刘国松在创作上做了180度的大转弯,重拾东方画系的水墨媒材,从事水墨的革新,倡导中国画的现代化。他提出一个至今仍有价值的口号:“模仿新的,不能代替模仿旧的;抄袭西洋的,不能代替抄袭中国的。”对此,大诗人余光中教授曾撰文称他为“浪子回头”。

提出“中国画的现代化”理念后,刘国松开始进行对“国画改革”的探索。起初,他在画布上涂上石膏,再以水墨和油彩画半抽象作品,并试图以这种画法和抽象结构“诠释”《溪山行旅图》一类古代经典;60年代初,他放弃油彩,回到水墨宣纸,但不用笔墨方法而采用拓墨法和拼贴法——把刷染于皱纸、皱布上的墨色拓印到宣纸上,制造出类似树石肌理的效果,然后再加以拼贴;接着,他发现一种附有粗质纸筋的纸可以利用——画上墨再撕去纸筋,就形成类似自然肌理或书法飞白的效果,于是他请纸厂特制这种“刘国松纸”,在坚持拓墨法、拼贴的同时加上了“撕纸筋法”。这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多先用大笔挥写出有草书般动感的、粗壮的抽象笔线,然后经过撕纸筋、拓印乃至渲染处理,形成有似雪山、云雾般的意象。他还多才艺,赋予这些抽象性作品以诗意的命名。如《连嶂起》《流动的山峰》《春梦无痕》《寒山雪霁》《春醒的零时零分》《升向白茫茫的未知》等等。这些又不失水墨韵味和诗意境界的抽象半抽象作品,给台湾画坛注入了虎虎生气。

刘国松于画室(刘素玉摄)

海外发光,使中国水墨画进入西方殿堂

1964年,刘国松的“现代水墨”探索被美籍华裔艺术史家李铸晋教授发现。那时,李铸晋先生在爱荷华大学教授亚洲艺术史和西方现代艺术史,他意识到以刘国松为代表的台港画家的现代水墨探索,融汇了中西古今,为东西方的艺术交流开辟了一个新途径。于是,他就在美国策划了为期两年的“中国山水画的新传统”巡回展,展出刘国松、冯钟睿、庄喆、陈其宽、余承尧、王季迁6人的探索性作品。

1966年,又经李铸晋特别推荐,刘国松获得洛克菲洛基本会的环球旅行奖金,使他得以用两年的时间周游美国和全世界18个国家的90多个城市,对西方艺术有了更多的了解。在这过程中,他走到哪里,都不停作画,欧美画廊开始找他签订合同,他的生活和地位也开始得到改变。特别是应邀在纽约诺德勒斯画廊(Nordness Gallery)举办首次个展,结果广受好评。这家位于曼哈顿麦迪逊大道的美国画廊以推动美国当代艺术家闻名。此后,该画廊还与刘国松签订了长期合约,年仅35岁的刘国松成为了第一位获得美国画廊签约的台湾艺术家。多年来,他在世界各地举办过上百次的展览,而典藏其原作的重量级美术馆已经超过70家,包括大英博物馆、哈佛大学美术馆等。

1967年,刘国松(右)与伯乐李铸晋教授于美国纳尔逊美术馆留影(刘国松供图)

1983年,刘国松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个展与李可染、艾青、林林等合影(刘国松供图)

2007年4月26日,“宇宙心印——刘国松绘画一甲子展”于北京故宫武英殿开幕,刘国松致辞(刘素玉摄)

2011年12月19日,刘国松荣获“中华艺文奖终生成就奖”,于北京国家博物馆领奖后,与太太黎模华(右)及大女儿刘令徽(左)合影(张孟起摄)

“刘国松是一位使传统的中国山水画与现代观念融为一体的不屈不挠的代表者。他那种蘸满墨与颜色扫帚式的笔,使整张画纸充满活力:海、山与河谷在画中若隐若现,画面上处处像似已被重压和力量扯裂而打开的许多裂缝,其实这不过只是拼贴而已。总之,每一个细节都是非常优雅的。”这是著名艺评家、《纽约时报》主编约翰·卡纳迪(John Canaday)发表于1967年1月21日的文章。

已故的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美术史教授高居翰(James Cahill)于1980年做文提到:“刘国松属于一个大运动,而这个大运动是未来艺术史家毫不疑惑地公认为20世纪后期的一个支配性的运动,并且多数令人感兴趣的画家亦属于此一运动。60年代初期,刘国松在经过早期对中西风格的模仿性探索之后,对‘新中国’的模式便定出一个具有创造而有意义的看法。”高居翰是中西艺术史权威,并有“最懂中国画的美国人”之称,当年对刘国松的评论,相当于给他在艺术史上的一个定位。

不遗余力,发扬传播光大中国现代水墨

因艺术见解比时人前卫而不容于台湾的刘国松,1971年迁居香港,并再度受到伯乐李铸晋的介绍,出任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主任。这一去就是21年。于此之际,他在国际艺坛上的地位日益隆起,陆续在美国、德国、瑞士、澳洲等地举办展览。

1981年,刘国松应中国画研究院的邀请,第一次来大陆参加画展。“当时偷偷摸摸的,不想声张,结果一回台湾,就有台北的画家朋友打电话问我说,你去北京了?我当时就想,连朋友都知道了,台当局肯定也知道了,索性豁出去了。”之后,刘国松多次在大陆举办巡回展和演讲。1983年,他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了第一次个展,随后3年巡回展览于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上海等18个城市。他的知名度也在一次次巡回展览暨演讲示范中,在大陆乃至世界各地遍地开花,美国加州大学沈揆一教授甚至以“刘国松现象”探讨刘国松在上世纪80年代对中国美术界的影响力,华南师范大学教授皮道坚则指出:“这近30年来,中国现当代水墨的发展,刘国松功不可没。”

出名了,成大师了,但刘国松没有忘记一个根本,那就是要向世界传播光大中国现代水墨艺术。1971年,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时,刘国松便首创“现代水墨画”课程,并在校外进修部成立“现代水墨研习班”。除此之外,他在各地举行艺术展览之际,也同时展开演讲,甚至亲自进行技法展示及教学示范。上世纪80年代,在大陆各地巡回展览时,必定同时伴随公开演讲与技法示范。在他的学生中,后来成为著名画家,甚至也当起大学美术教授者不在少数。

1992,他自香港中文大学退休,回到台湾之后,先后出任东海大学、台南艺术大学教授,仍然作画、教学并进,而且一如往常,也招收一批又一批对现代水墨有兴趣的校外学生。此外,他又热心筹组画会。如1995年成立的“21世纪现代水墨画会”,举凡画会活动几乎无役不予,既出钱又出力,画会成员并非全是他的学生,还有艺术爱好者,甚至非画会成员,他同样都热情支持。为了进一步扶持同好、提携后进,近年来,他更亲自带团出征,在两岸三地,及至美国各个城市举办“白线的张力”“传功等现代水墨联展及刘国松师生展。其实以刘国松个人在艺术界的地位,大可不必如此。但是他活力四射,连年轻后进都自叹弗如。更重要的是,他从未忘记自己肩负着推动现代水墨的强烈的使命感。

他总是念念不忘,“作为中华儿女,两岸艺术家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思想和责任。希望两岸艺术家一起努力,迎接中华文化认同世纪的到来!”

温馨家室,成为大师“革命”的助推器

对于刘国松,他的夫人黎模华给他一个极具西方色彩的称谓:现代水墨传教士。

对此,刘国松十分享受。其实,现实中,刘国松在宣传中国现代水墨的热情上,就如西方宣扬宗教的传教士一样,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受到他热情感召而开始学习现代水墨的各界人士无计其数。甚至有专家评论,他影响了大陆中青年画家,推动了近30年来中国当代水墨各种风格的涌现。

生活中,黎模华有时还埋怨刘国松对画友、学生比对自己还好,甚至好上好几倍。为了推动现代水墨画,他出钱、出力、出汗,无怨无悔。如果说,刘国松为了推动现代水墨画是“无怨无悔”,那么黎模华对于刘国松的所作所为就是“有怨无悔”,怨归怨,但黎模华对刘国松总是全力支持。年轻时,热情好客的刘国松动不动就邀请画友、学生来家里吃饭,还经常事先未知会夫人,一群人呼啸而来,黎模华只得立刻动起来,淘米、煮饭、烧菜,尽力使他们宾主尽欢。近几年来,二老年纪都大了,热情好客的本性还是一点也没变,各界朋友们去拜访他们时,黎模华虽不亲自下厨了,但却改在外面馆子里请客。

1970年,《日月浮沉》57.7cmx94.8cm

1974年,《钱塘潮》45cmx87.5cm

1978年,《溢出的不是月色》 57.7cmx94.6cm

1976年,《流动的山峰》57.5cmx94.5cm

2005年,《夜静雪山空》 93cmx61cm

如今,刘国松从艺一甲子过去了,尽管年龄越来越大,但他对推动现代水墨画的热情丝毫未减。依旧是赋有强烈的使命感,而且身体力行,画画、办展览、提拔学生,从不知疲倦为何物。黎模华常怪他“好为人师”,真是一语中的!这点连大女儿刘令徽都看不下去,近年来更担心他的身体负荷不了,母女两人经常苦劝他别再教学生画画了,但是刘国松还是依然故我。

刘国松有3位子女,个个都很优秀,在事业上、家庭上都各自拥有一片灿烂的天地。不但如此,他们都支持父亲对艺术的贡献。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都不贪恋父亲的艺术成果。3年前,刘国松捐出了100幅画给山东省博物馆,成立“刘国松现代水墨艺术馆”。当时,刘令徽陪父母去参加开幕典礼,现场有大陆的记者访问她时问道:“你父亲无偿捐出这么多画给博物馆,身为子女,难道没有任何意见吗?”刘令徽说:“父亲热爱艺术,我们做子女的都十分清楚,他可以为了推动现代水墨画做任何事,捐画的事我们当然支持。”

想想看,100幅画作市价值多少?以他目前的画价来算,已经好几亿元了。还有,这些画中,有些是他当年自掏腰包从外面买回来的。他不但捐画,还捐钱,而且还是好大一笔钱。2011年,他获得中国文化部颁发的“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奖金是100万元,他全部都捐给了山东博物馆,作为推动现代水墨艺术的研究基金。而在此之前,他还捐了新台币500万元及每年作为讲座教授的薪金,全部给了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作为“刘国松现代水墨奖学金”。

刘国松热心掖助后进,并非只针对热爱艺术的人,他还是个有菩萨般柔软心肠的人。自六七年前起,刘国松便与女儿刘令徽一起支持“捡珍珠计划”,认养山东省济宁县泗水高中的清寒学生。一般人顶多认养一两位学生,刘国松却是一口气就认养50位,而且是连续3年,一位学生3年学费及生活费是7500元,所以50名学生3年下来就是37万多元。如今,他所认养的这些学生已经上大学了,他又继续认养了山东曹县的50名清寒高中学生。

这就是大师的一家人,这就是刘国松,一位顶尖级的艺术大师,他一生荣誉奖项不计其数,当选过台湾“十大杰出青年”,被列入“美国名人大辞典”“世界名人录”“成就人士录”“国际著名知识分子大辞典”等,而在艺文界所囊括的奖项更是无数,远者姑且不论,近年来最重要的艺文奖就有:2008年荣获“台湾最高艺文奖”、2011年荣获中国最高艺文奖“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

2004年,《早春图》91.5cmx184.5cm

2000 年,《世界屋脊》 88cmx184cm

一辈子都在倡导和坚守现代水墨的刘国松,今天依然没有停下追求的脚步,依然在两岸、在世界传播宣扬,依然一如往昔、只要一得空就进入画室作画……这是他的“中国梦”。4月底至6月初,美国加州大学美术史论家、著名策展人沈揆一教授,将在上海中华艺术宫为他举行一场他这一生中最重要的现代水墨个展。此展除了展出最新作品之外,还有他一生当中许多精彩的代表作,包括1989年为美国运通银行香港分行落成而创作的巨幅水墨画《源》(高1952米、宽366米)……

我们坚信,刘国松此次个展,必将推动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迈入新的里程,必将迎来中国现代水墨艺术盛世的到来!

猜你喜欢

水墨艺术
水墨
纸的艺术
泼尽水墨是生平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当代水墨邀请展
水墨轻画
水墨青花
爆笑街头艺术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