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更需要普及性知识
2016-09-13高峰
2014年发表在《中国校医》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指出,22.6%的学生有过性行为,初次发生性关系的年龄在19~21岁之间的占61.2%,正是上大学的年龄;部分高校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高达26.19%,远高于2001年的16.9%;只有30%的大学生发生关系时使用安全套,知道安全期避孕方法不可靠和人工流产不良后果的学生不足50%。最新发布的“广州大学生性安全意识调查”结果显示,68%的男生和34%的女生接受婚前性行为,但性安全意识薄弱、对性知识存在缺失和误区等现象突出。
大学生性问题突出
开放的社会让人们不再压抑性需求,婚前试爱、同居、一夜情等现象也逐渐被接受。大学生性观念开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大学生是一个对新奇事物接受力很强的群体,从紧张压抑的高中步入相对自由的大学后,更渴望释放自己。恋爱免不了有性爱,如何健康、安全、美妙、负责地体验性,对大学生而言却是一个空白。繁杂的网络和性爱电影带给他们的只有青涩的悸动和碎片化的知识。性开放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匮乏的性知识和不安全的性行为,以及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后果。
大学生成流产“主力军”。每到寒暑假,很多医院都会出现人流高峰。北京五道口地区高校附近遍布各种人流小广告,甚至声称“凭学生证优惠”。原国家人口计生委2012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5岁以下女性人流数为600多万,占全国人流总数的一半以上。
性病高发。没有保护的性行为会传播淋病、梅毒、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浙江省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2014年前10个月,全省共报告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3327例,其中学生有104名,这一群体85.7%的增长速度远高于总人群21.2%的增幅。
同性性行为群体已占到高校男生的4%,而他们对无保护措施性行为危害的知晓度却非常低。10年前见到十八九岁的学生来看性病,医生会很惊讶,如今已经见怪不怪了。
妇科病高发。过早开始性生活、事先不采取避孕措施、事后服用紧急避孕药、不注意性卫生等,都容易导致盆腔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堵塞等婦科疾病,致使意外怀孕、宫外孕、宫颈癌频发。还有很多学生担心去正规医院遇到熟人,想瞒着父母,去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的小诊所做人流,风险更高。
流产带来心理阴影,流产后,丧失的痛苦、对健康的担忧、生怕父母斥责以及恋爱中的挫折感,都会让学生背负太多压力,个性不成熟的人可能会出现抑郁情绪,甚至自杀行为。流产给许多女性留下一生的创伤。
性教育不是“无师自通”
隐藏在人流、性病背后的大学生性教育就像一张满是破洞的网。
读了这么多年书,但有多少人好好上过一堂性知识课呢?性行为就像穿衣吃饭,没什么可避讳的,但社会仍将“性”视为洪水猛兽。出一本有关小学生性教育的读本,马上就有反对声音说“这是在教唆,会教坏孩子”。
我国性教育开展多年,效果却有限,专家认为存在以下难点:其一,有关“性”的话题本身就有争议,而性教育一直就不乏反对声音;其二,学校与家长并没有意识到性教育匮乏的严重性,甚至将其视为“不正经”;其三,正面、科学的声音明显不足。
社会对于性开放的尺度还在摸索期,开放过度可能会导致性泛滥,但压抑性本能可能会增加性冷淡。但无论如何,性教育不是无师自通的。
专家建议,首先应从学校层面加强性教育。学校要将人体构造、性行为的危害、如何预防性病等正确性知识传递给学生,而不是让他们通过网络、小说、视频获得错误的性启蒙。大学性教育应上升为伦理教育与哲学教育,探讨爱情、婚姻、家庭的伦理问题和性的本质问题,培养良好的性道德。
其次,性教育要成为家庭必修课。家长应在孩子上小学时就开始性教育,让他们形成明确的性别意识,知道哪些私密部位是不允许别人触摸的;中学时让孩子及时了解月经、遗精等生理现象,引导孩子进行健康的异性交往,大学时与孩子探讨恋爱、避孕等问题,培养婚姻和恋爱的责任感。家长不妨坦然地告诉孩子,谈恋爱是一件正常而美好的事情,但不要让所爱的人因为你的错误行为身心受到伤害;情难自禁时,一定要采取安全措施。假如孩子意外怀孕或感染性病,家长不要施加压力,应和孩子一起面对,及时修补他们的伤口。
最后,大学生自身要有强烈的性安全意识。大学生在婚前发生性行为,应采取避孕措施;如果意外怀孕,必须到正规医院就医。同性恋者更要珍爱自己,杜绝多性伴行为,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不发生性行为。如果不幸感染性病、艾滋病,除了勇敢面对、及时去医院就诊,更要洁身自好,不要再去感染别人。
(编辑 凤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