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更有质量 更加健康
——“十二五”水产养殖业发展良好

2016-09-12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养殖处

中国水产 2016年3期
关键词:水生动物滩涂十二五

文/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养殖处

更有质量更加健康
——“十二五”水产养殖业发展良好

文/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养殖处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五年来,全国渔业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中央决策部署,结合本地实际,扎实推进现代渔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和成绩。为宣传各地在“十二五”期间取得的突出成就和工作亮点,并为渔业“十三五”规划提供参考,本刊受全国渔业“十三五”规划编写研究组的委托,特开辟“渔业跨越‘十二五’专栏”,对“十二五”期间我国渔业发展取得的突出成就进行总结和宣传。

“十二五”期间,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决策部署,扎实开展水产养殖管理,养殖生产持续增长,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水域滩涂养殖权制度逐步健全,现代渔业种业发展进入快车道,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体系逐步完善,取得显著成效。

水产养殖生产持续增长,主要水产品市场供应充足,水产养殖业加速转型升级

“十二五”期间,养殖生产持续增长,养殖水产品年产量突破4000万吨,2014年达到4749万吨,占世界养殖总量的64.2%,比“十一五”末增长24%,年均增长率达到6%。养殖水产品产值突破7000亿元,增加值突破4000亿元,2014年分别达到7888亿元和4410亿元,比“十一五”末分别增长65%和62%。2014年海淡水养殖产品产量比为62:38,海水工厂化和深水网箱养殖产量增长明显,产量增加超过50%,主要养殖品种四大家鱼、海水鱼类、对虾等价格稳定,市场供应充足。

“十二五”期间,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增长,2014年水产养殖总面积达到839万公顷,比“十一五”末增加74万公顷,增长9.7%。淡水池塘养殖面积稳定;工厂化养殖面积显著增长,2014年达到3267万立方米,比“十一五”末增长26%;湖泊、水库等公共水域网箱养殖规模缩减,面积减少135万平方米;稻田综合种养发展迅速,面积增加到149万公顷,比“十一五”末增长12%;“三北”及沿黄地区低洼盐碱荒地渔业开发掀起高潮,山东黄河三角洲200万亩国家生态渔业基地、内蒙等地沿黄综合渔业园区发展迅速。海水设施养殖快速发展,2014年海水工厂化养殖面积达到2565万立方米,比“十一五”末增加1倍;海水普通网箱面积增长迅速,2012年后增速放缓;深水网箱增长迅速,深海养殖空间得到开拓,2014年面积达到606万立方米,比“十一五”末增长20%。自2011年起专业养殖渔民数量逐年减少,由2011年的529万人下降到2014年的512万人,淡水专业养殖渔民明显减少,海水养殖渔民有所增加。

养殖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水产健康养殖全面推进,为养殖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池塘养殖是我国水产养殖的主要方式,大部分池塘因建造时间较早、建设标准偏低、长期缺乏维护,达不到健康养殖要求。“十二五”期间,各级财政加大了对养殖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扶持力度,以中央财政渔业标准化健康养殖、现代农业发展资金等项目为引导,各地财政和养殖者不断加大投入,支持池塘、工厂化和海水网箱养殖设施设备升级改造,特别是加大了对废水处理和循环利用等节水减排工程的投入。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投资各地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20余亿元,支持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包括新挖)120余万公顷,在全国形成一批健康养殖、稳产高产的生产基地,池塘养殖生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大幅提升,疫病发生率和死亡率下降,能耗、水资源消耗和药物使用明显减少,养殖产品档次提高和产品质量提升,从业农民收入提高,促进了养殖生产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

为推进水产健康养殖,树典型、创榜样、以点带面、示范推动,“十一五”之初农业部启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活动。“十二五”期间,继续组织开展示范创建活动,鼓励一批企业、合作社和养殖大户按照健康养殖的标准,自觉加强基础设施改造,规范养殖生产操作,健全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促进节能减排,扩大辐射带动,率先实现健康养殖。 “十二五”期间,全国共新创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4000多家,2015年底示范场数量达到5856家,示范面积达到约300万公顷,培养示范养殖户约20余万户,健康养殖示范规模比“十一五”末增长了3倍多。为推动健康养殖由点向面发展,实现养殖主产县养殖场、合作社全面达到健康养殖要求,改善企业生产条件,完善县域服务体系,健全行业管理制度,“十二五”期间,农业部启动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创建活动,到2015年末,共有10省(区)的43个县区申报创建示范县,并已经有5个县区通过验收,健康养殖示范已经从整县和养殖场等不同层次同步快速推进。

水域滩涂养殖权制度逐步完善,依法确权保障渔民权益,科学规划促进可持续发展

水域滩涂养殖权是养殖渔民生命线,长期以来,渔业水域滩涂使用权缺乏法律保护,渔民“失海、失水”现象严重,生产生活面临很大困难。“十二五”期间,农业部指导各地全面推进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颁布和养殖发证登记工作,定期通报各地养殖规划编制和发证登记工作进展,指导和督促各地工作。各级渔业部门不断推进养殖证核发工作,推动新版养殖证换证工作。目前,全国已有11个省级、153个地市级和1363个区县级人民政府颁布实施本级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五年累计核发《水域滩涂养殖证》近20万本,2015年底仍有效的《水域滩涂养殖证》达16.4万余本,确权登记水域、滩涂面积约512万公顷,占总养殖面积的61%。我部将养殖证作为享受渔业油价补助等支渔惠渔政策的凭证,并积极支持各地开展养殖权抵押贷款,充分发挥养殖证的作用,保护和实现渔民合法权益。

现代渔业种业发展进入快车道,水产原良种繁育体系初步形成,苗种生产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发展

渔业种业是水产养殖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产业,良种在推动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4年,水产苗种产值和增加值分别达到597亿元和310亿元,比“十一五”末分别增长59%和56%,海淡水鱼苗产量达到1.3万亿尾,比“十一五”末增加 2.5倍,虾苗产量达到6678亿尾,比“十一五”末增加18%,贝苗产量达到1.9兆粒,比“十一五”末增加56%。以遗传育种中心为龙头、国家级及省级原良种场为基础、苗种繁育场为骨干的水产原良种研发和生产体系不断完善,到2015年,全国已建成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80家,省级原良种场830家,遗传育种中心25家,其中“十二五”期间,新验收通过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26家,国家投资5亿元支持225个水产原良种新建及改扩建工程,原良种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保种供种能力显著增强。品种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十二五”期间,审定品种由年均不足10个增加到年均20个左右,系列品种不断推出,研究工作持续深入,培育主体开始多元化,育种技术快速发展,研究成果批量显现。到2015年,共审定通过水产新品种168个,其中“十二五”期间新审定通过水产新品种68个。育繁推一体化步伐加快推进,2013年初,我部启动全国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创建工作,到2015年,全国有87家种业企业达到示范场创建标准,年苗种生产能力超过2000亿尾(只),苗种销售额达到17.8亿元,这些种业企业生产规模大、苗种质量高、市场竞争能力强、经济效益好,为现代渔业种业发展起到辐射带动作用。渔业种业生产监管逐步加强,各级渔业主管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了水产苗种生产监管工作,严格苗种生产许可证核发条件,组织苗种生产专项整治行动,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规范苗种生产秩序,还组织管理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帮助企业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规范投入品使用,保障苗种质量安全,苗种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合格率上升到98%,苗种质量安全水平逐年提高。

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体系逐步完善,疫病监测网络初步形成,重大疫情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

近年来,公共卫生安全形势复杂,动植物疫病虫害种类增多,防控形势严峻。各级渔业部门紧紧围绕“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的工作目标,切实提升防疫能力,加强水生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目前全国共建设省级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13个、县级水生动物防疫站628个。认真组织实施《水生动物疫病监测计划》,开展病原检测和病害测报,“十二五”期间累计检测重大水生动物疫病样品1.5万余个,妥善处置鲫造血器官坏死病、克氏原螯虾白斑综合征等多起突发重大疫情,定期发布《中国水生动物卫生状况报告》和《水产养殖动植物病情月报》。在北京、天津、江苏等省(区、市)开展主要病原微生物耐药性普查,摸清各种致病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程度及各地间的差异化情况,为指导水产养殖科学用药和规范用药提供基础数据。加强水生动物类执业兽医队伍建设,目前全国共有水生动物类执业兽医1886名、助理执业兽医1206名,加强水生动物医学学科建设,在上海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等院校设立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成立农业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专家委员会,为水生动物防疫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开展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全国已有541个县试点开展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强化水生动物防疫检疫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在北京、天津、浙江、青海等4省(市)开展无规定疫病苗种场建设试点,探索疫病区域化管理新模式。组织实验室能力测试,提升水生动物防疫系统实验室检测水平,加强水生动物病原库建设,开展水生动物病原收集保存工作,制修订水生动物防疫相关标准,公布实施水生动物防疫相关标准82项,充分发挥全国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辅助诊断服务网功能,提升防治服务能力。

猜你喜欢

水生动物滩涂十二五
浏阳市外来入侵水生动物风险预警与防控
国家水生动物疫病监测计划启动
霞浦滩涂
柬埔寨可出口四类食用水生动物至中国市场
上岸的鱼
区别认识2019新型冠状病毒与水生动物病毒
滩涂上的丹顶鹤
滩涂评估方法适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