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创新型企业为何显得“懒散”
2016-09-12徐实美国南加州大学医药工程博士
◎徐实 (美国南加州大学医药工程博士)
美创新型企业为何显得“懒散”
◎徐实 (美国南加州大学医药工程博士)
作为先发工业国,近现代企业管理起源于欧美。19世纪后期,“科学管理之父”、美国人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创立的计件工资制,可算是近现代管理学的开端。然而,当今美国的创新型企业,却早已经抛弃了“泰勒制”。这是为什么呢?
泰勒制起到过重要作用
泰勒制主要包括3个部分:
1.通过工时研究确定工资标准;
2.实行差别化的计件工资制,体现劳动强度和难度;
3.根据劳动结果而不是岗位计酬。
在传统制造业时代,特别是劳动力密集型生产占据优势的时代,泰勒制确实起到过重要作用。泰勒制虽然源于美国,其影响却波及几乎所有工业国。
泰勒制在中国的大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情,从早期的乡镇企业到后来的外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大都采取泰勒制的管理。有的企业管理对工人人身自由的限制极为严苛:上下班打卡不说,上厕所要报告还要限制时间,请假几天就会饭碗不保。
创新企业貌似“懒散无度”
美国本是泰勒制的发源地,可是如今美国的创新型企业里却看不到泰勒制的痕迹。旧金山湾区是美国创新型企业最密集的地区,著名的硅谷就位于湾区西南部。湾区孕育了大量优秀的IT、生物制药、医疗器械、新能源等领域的创新型企业,比较知名的有苹果、谷歌、推特、基因泰克、迈创、特斯拉等等。
这些创新型企业的工作节奏非常有趣:
▲压根没有打卡上下班这回事。只要能让同事找得到、能把活干完就行。
▲工作时间弹性大。经常有员工因为家庭原因,很早就来上班,然后下午回家带娃。
▲按照有些企业的规定,上班时间出去理发、补牙、购物都不扣工资,还可以带宠物。
▲有些企业设有健身房,员工随时可以去放松一下。
▲(在家)远程办公相当普遍。
上述管理制度足以让很多中国企业大吃一惊:这样也能运营得下去?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貌似“懒散无度”的管理,并未影响这些创新型企业跻身世界一流的行列。为什么这些企业普遍采取高度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而压根不考虑泰勒制呢?
企业管理制度涉及利益分配,而决定利益分配的是管理制度背后的价值观。泰勒制背后的价值观可以总结为2条基本假设:
▲一切努力都可以很容易地量化;
▲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因素是物质刺激。
创新型企业之所以不采用泰勒制,正是因为这两条基本假设在科技创新领域都不成立。
高端人才靠物质刺激不够
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劳动基本属于重复性劳动,而创造性劳动难以用工时或计件加以量化。比方说,对于软件分析师、制药科学家来说,他们的劳动价值体现在能否提出技术问题解决方案,而和每天写多少行源代码、养多少盘细胞没多大关系。虽然丰厚的薪酬会有一定吸引力,但是单纯的物质刺激并不足以激励创新型企业的员工。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在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还会产生高层次的需求。
创新型企业需要的是专业素养极高的员工,接受高等教育几乎是“标配”。以美国著名生物制药企业基因泰克为例,有资格带五六个人团队的资深科学家,很多人都有在斯坦福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哈佛大学等顶尖高校做博士后的经历;哪怕是在团队里做具体工作的实验员,70%以上都有生物方向的博士学位。这样的员工阵容实在是太华丽了。他们更感兴趣的是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有人不免要问:如果没有很多限制性的管理手段,员工会不会无法无天?从美国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来看,基本不存在这个问题:高层次人才整体上很清楚一点——企业不可能养白吃白喝不做事的人,所以,高层次人才并不会滥用企业给予他们的宽松环境。
(原载观察者网,本刊有删节)
本栏目责编/郑挺颖 zhengtingying@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