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水土保持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2016-09-12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6年7期
关键词:水土保持山西水利

□毕 鑫(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山西水土保持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毕鑫(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全人类的共同目标,水利事业发展至今,可持续发展也成为水利发展的重要主题。另一方面,由于水土保持在水利发展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故而在二者之间进行了探讨。文章首先探讨了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简述了山西地方水利发展现状,并在最后提出了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以及新形势下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所应采取的行动和转变。

水土保持;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转变

1 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1.1水土保持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关键

近年来,水土保持工作步伐进一步加快,水土流失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得以维系。各级政府及相关水利部门通过总结经验、统一认识,总结出水土保持所需要坚持的几个关键要点:第一,应建立长远观念,放弃短期片面效益及对自然的贪婪无度的掠夺和索取,恢复生态环境,强化生态建设;第二,应全面关注上下游水土保持情况,放弃过去只重下游忽视上游的做法;第三,完善水土保持工作体系,合理规划,建立地区性、流域性、全国性的水土保持工作网络;第四,水利工程应因地制宜,合理设计,放弃对的大项目的盲目追求,转变为多种规模水利工程相结合,节约水土保持的治理成本。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水土保持是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是保证农业发展的基础,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国策。

1.2水土保持是治理洪涝灾害的根本

目前,根据不完全统计,截止至2010年底,全国各种类型的蓄水水利工程的淤泥沉沙累积量高达200亿t以上。以洞庭湖为例,由于其相关流域的生态破坏及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每年有上亿吨泥沙淤积在湖底,其湖面面积逐年缩小,蓄水能力和防洪标准大大降低,对防汛工作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在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治理所取得的成就令世界瞩目,特别是60 a来保持无大型洪灾。该体系降低了暴雨产生量和泥沙产生量,并起到了拦蓄暴雨径流的作用,极大地减轻和降低了黄河的泥沙洪水之害。大量实践证明,水土保持在改善生态环境、治理洪涝灾害所起到的作用是根本性的,无可替代的,值得国家长期坚持。

2 山西现有水土保持工作不足

2.1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滞后

目前,作为地方行政区域的山西,其水土保持工作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水土保持理论研究不够深入,无法用科学技术来对水土保持工作进行指导;二是水土保持领域科研成果较少,转化率较低,应用速度非常慢;三是现代城市化进程中人为原因导致的水土流失严重;四是研究力量分散、设施仪器不够先进、缺乏高层次综合性人才,在水土保持领域的科研及技术转化上难以产生重大突破。

2.2水土保持意识淡薄、政府管控力度较低

自从水土保持法出台以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水土保持工作的政府规范化体系。山西政府紧跟国家形势,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是其宣传的力度还需要加强,从而能够杜绝片面追求局部利益等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山西作为国家重要的行政区域地方,在进行水土保持工程的过程中,因其涉及到较多的技术性,涉及多方面的问题和矛盾,经常导致不同程度的认识混乱,给水土保持执法工作造成了极大的障碍。加上管理体制不完善,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各个部门措施彼此冲突,缺乏统一集中的管控渠道,导致水土保持的综合效益极差,短期难以提高。

2.3治理难度较大,投入严重不足

长期以来,虽然山西地方政府对于水土保持工作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关注,但是财政经费投入较少,经常出现局部有所改善、整体继续恶化的现象。目前,已经把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有所加大,但较之水土流失面积增长幅度仍有不如。目前仍然面临的水土保持工作任务艰巨,在资金不够充分的前提下,水土保持的治理质量和进度都无法有效保证,和国家先进水平差距十分明显,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3 山西水利发展进步

3.1水电开发

山西在水电建设发展进程中,按照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原则并结合当地水土环境治理,目前水电发电总量相比较去年已经提升了15%,可以说有效促进了水利、能源、环境的共同协调发展。

3.2供水灌溉

新兴灌溉方式不断出现,喷滴灌、节水灌等多种方式,保证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高效稳定,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明显。改革开放以来,城市供水系统及居民、工业供水量保持高速增长。在供水方式上,山西由过去单一的乡镇供水工程供水发展到当前再生水、循环水、自然收集供水、联合供水等多种方式,大大保障了人民群众生活用水和工业经济建设的用水需要,促进社会发展。

3.3水体水质

目前,人口结构趋于饱和,城市化水平较高,伴随产业结构调整及国家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出现了诸如滥用化肥、三废排放等肆意破坏水体水质的行为,导致了严重的水污染。山西水利在改善水质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有效提升了人们对饮用水的纯净度,提高了人们工业用水的质量,让人们能够在放心的环境下进行多种水质的使用,对于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品质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4 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

4.1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人类需要通过水利行为对水资源进行控制、支配和改造,因此水利事业十分重要。在这个基础上,水利可持续发展就是指:水利行为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当前需求,还要不损害后代人的用水利益。这就对水利发展所涉及的各个方面提出了要求,比如水利法规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水土保持工作的综合统筹等方面,都需要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创新,从而更好地维系水资源承载力和水土环境的持续保持。

4.2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第一,水土保持能够大大减少洪涝等水灾害的发生。通过适当的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土壤的入渗量增加的同时还能够拦蓄径流,提高水利设施抗洪能力。第二,水土保持能够减轻水土流失程度。水土保持设施诸如排灌沟渠、梯田、大坝等都可以拦挡泥沙,减少水库江河湖泊的淤泥堆积,延长水利设施的使用寿命和水文景观的生态平衡维持度。第三,水土保持能够减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破坏性灾害,降低了水利工程遭受损坏的几率,从而保证了水利可持续发展得以顺利进行。

4.3新形势下的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

第一,人们逐渐认识到,水利发展涉及多种资源,开发方式多样,水土保持和水利规划应该统筹考虑和综合分析,系统规划是唯一出路。山西在进行水利规划过程中,应该对各种方案进行全面评估和仔细筛选,以不破坏生态系统为原则,实行多层次、全方位、网格化的总分结构的规划和部署,优化配置开发多种水体的保持方案,综合考虑防洪供水,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第二,为顺应国家长期的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山西水利规划目标应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和取舍,这不仅顺应认识规律,更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这就需要在决策层不断提高各级政府的水利观和水土保持意识,破除唯GDP的扭曲观念,杜绝盲目发展,明确规划编制依据,根据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综合论证,进行水利规划方案和水土保持办法的制定,从而在制度和规范上保证多方面综合效益的统一和优化。

第三,山西在国家大力发展水利的基础上,在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才,来谋求经济方面持续和稳定的发展。在发展观念中,应该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具有长远目标的举措放到重要位置,用以指导水利规划和水土保持工作,将社会对水资源的需求、水土保持方案的经济性和工程效益与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影响进行有机联系和综合考虑,在可承受、持续、和谐的前提下,使得水资源得到长远和合理的利用,使水土保持方案既经济又环保,造福子孙后代,实现新形势下的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

[1]张红,李明会.浅论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J].水利天地,2010(05).

[2]任宇.简论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08(04).

[3]陶涛.关于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作用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8(08).

[4]王娟,赵琳琳,赵国艳.浅谈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06).

[5]张红,李明会.浅论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J].水利天地,2010(05).收稿日期:2016-04-11

(责任编辑:韦诗佳)

S157

B

1673-8853(2016)07-0017-02

猜你喜欢

水土保持山西水利
我在山西等你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山西叹五更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土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