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汝州市城市水利生态系统规划探索与实践

2016-09-12张银伟孙素果汝州市水利局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6年7期
关键词:洗耳汝州市城区

□张银伟 □孙素果(汝州市水利局)

汝州市城市水利生态系统规划探索与实践

□张银伟□孙素果(汝州市水利局)

水是一个城市生存的灵魂和发展的动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水涝灾害、水资源短缺及水环境恶化的问题日益突出,正肆虐和危害着城市的存续安全。“十二五”期间,汝州市的城市水利规划已先行一步,由农村转入城市,治水思路实现了从传统水利观念向现代水利文明的转变。在分析和研究城市发展过程中,人们认识到城市水利生态环境被恶化的严重性和持续性;如何加强体制、制度、用水、自然几大要素统筹规划城市水利,推进城市人与水的有机融合,构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探究和实践的根本。

城市水资源、水环境危机;新治水思路规划;探索;实践

1 分析汝州市现行水资源供需关系和潜在危机

1.1用水效率偏低,亟需加强节水

2014年汝州市工农业生产及生活供水总量为1.96亿m3,其中地表水为0.53亿m3,地下水为1.28亿m3,外调水为0.15亿m3,利用本地水资源量为1.81亿m3,分类用水情况详见表1。

表1 2014年汝州市用水量统计表

2014年,汝州市国内生产总值331.70亿元,用水总量为1.96亿m3,万元GDP用水量为59.10 m3/万元,远低于河南省地方用水定额标准B41/T385-2009中的120.00 m3/万元的定额标准。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6,同国内外先进水平0.70~0.80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1.2自然禀赋条件差,拦蓄水功能较差

汝州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仅650 mm,近5 a平均降水量低于450 mm,多年平均蒸发量1902 mm。2014年水资源总量3.60亿m3,人均水资源量为338 m3,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200 m3/人的15.40%,低于国际公认的1000 m3/人的水资源紧缺标准和国际公认的人均500 m3严重缺水标准。

1.3涉水工程建设落后,城市水系连通不畅,水环境亟待改善

汝州市重要的输水渠道东二干渠、幸福渠、跃进渠等年久失修,老化严重;流经中心城区的河流有北汝河、洗耳河等。洗耳河属季节性河流,径流量小,且枯水期经常断流;治理前,河道排污口较多、垃圾堆积严重,破坏了河流生态。幸福渠为20世纪50年代人工开挖的灌溉渠道,经过多年运行其从北汝河引水保证率和引水量均变小,渠道断面也不断萎缩,输水能力变差;跃进渠为人工开挖的城区排涝渠道,目前为城市内排污河道,城市建设迫使河道断面不断萎缩,河道内垃圾污水严重影响城市景观。

1.4水生态理念及水文化建设滞后,顶层规划有待加强

汝州市河道治理属于是个别河流单独治理、断续开展、缺少系统规划,治理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以防洪为导向的基础整治,“硬化、渠化”现象严重。虽然提高了河流泄洪能力,但却阻断了水土之间物质循环和交换通道,降低了河流生态多样性,劣化了河岸滨水生态环境。

汝州市的水利工程建设在滨水宜居、自然景观、文化休闲等方面的结合还不够;生态保护和节水理念还不够深入,水资源管理制度不完善,水文化建设滞后,顶层规划亟需加强。

2 如何推进汝州市水利生态文明城市上位规划

2.1专业论证,科学布局

聘请专业水利调研机构,组建针对汝州市的水利水资源测评队伍,密切结合当地的气候和自然资源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充分依托北汝河、洗耳河、香炉山、九峰山水土保持及南北两山生态林水源涵养区等优越的资源条件,创建和策划河南省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规划以汝州城区为核心,以恢复和保护南北两山生态林水源涵养区为背景,以马庙水库、安沟水库、涧山口水库、滕口水库为支点,以北汝河、洗耳河、东二干渠为纽带,以汝州东二干渠、幸福渠、跃进渠综合治理为突破,打造水系连通和综合利用体系。

2.2城市总体规划与水利规划高度契合,做到多规合一

汝州市的城市水生态规划研究了如何利用制度、用水、自然三大要素,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水生态文明体系。从生态保护、环境改善、水资源综合利用的角度出发,深度结合土地利用、水土保持、林业发展、城市建设等多规合一的规划战略,统筹城市水利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做到了城市总体规划与水利生态系统规划的高度契合。

3 汝州市水利生态城市规划统分结合、重点突出

3.1一脉

合水系连通工程,打造汝州市城区重要城市水脉。构建布局合理、生态良好,引排得当、循环畅通,蓄泄兼筹、丰枯调剂,多源互补、调控自如的水库、河道、湖泊水系连通体系,统筹打造汝州市城区重要城市水脉。

3.2两河

综合治理北汝河、洗耳河,打造滨水生态乐园。北汝河是汝州市的母亲河,城区段全长20 km,规划南北两岸为生态保护区,北岸以文化、休闲和运动为主题,保护荆河湿地、培育建设滨河湿地公园;南岸以自然、生态防护为特色,保护现有生态林、培育建设滨河生态森林公园,打造成为汝州市城市滨水休闲绿脉。

洗耳河是北汝河的支流,自北向南贯穿汝州市中心城区,目前洗耳河一期工程已完工。规划通过洗耳河综合治理和中心城区建设改造,将洗耳河打造成为人文、商业、生活、运动、历史汇聚的人文体验带。

3.3三渠

改造提升东二干渠、幸福渠、跃进渠,打造水景观赏绿廊、活力宜居城市水带。东二干渠为汝州市的重要灌溉输水渠道,不仅为沿线灌区提供水源,也同时作为城区连通补源水系。规划对其全线疏浚维护,提高输水效率。

幸福渠和跃进渠自西向东贯穿城区,幸福渠进入城区后汇入洗耳河,东延5.50 km汇入嵩河五湖湿地公园,全长23.70 km;跃进渠穿越东城区进入沙河,全长15.50 km。规划对幸福渠和跃进渠进行综合治理,使其全面转型为城市生态河道,作为城市滨水休闲、亲水观赏的活力宜居带。

3.4四库

加强马庙水库、安沟水库、涧山口水库、滕口水库蓄水能力,打造居民节日休闲、郊野度假的休憩地。

规划对四座中型水库进行清淤扩容、植树造林、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使其为汝州人民度假、野营、垂钓、休憩的郊野生态体验点。

3.5五湖

规划在汝东高新区沿嵩河故道,自北向南扩建风穴湖、汝湖、宋湖、瓷湖、钟湖等五座湖泊,打造河湖生态湿地。

4 汝州市水利生态文明城市规划实践初见成效

4.1北汝河及洗耳河示范工程

北汝河自西向东穿城而过,将城区分为汝南产业集聚区和中心城区南北两部分,区段全长20 km;目前北汝河已治理完成18.50 km河道,兴建了3座橡胶坝,完成堤顶绿化硬化长度3.50 km,规划再建5座橡胶坝,治理8 km河道。洗耳河城区段全长14.30km,自北向南与北汝河相汇,形成纵横交错的城区生态水网,洗耳河一期治理工程累计治理河道9.80 km,修建橡胶坝3座,亲水岸坡、绿廊、步道、健身露台等已呈现。两河治理为沿岸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生态景观提供了有效的水资源保障,对促进汝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2香炉山、九峰山水土保持及生态林水源涵养区示范工程

2012年,汝州市被河南省水利厅确定为淮河上游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项目县,2013年,香炉山水土保持及生态林水源涵养区被汝州市确定为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区域。项目区位于汝州市北部,包括洗耳河、风穴寺、冷水河、画眉沟、大红寨五个小流域,总面积133 km2。项目设计新增治理面积32 km2,治理措施有新修梯田、发展经济林、栽植水保林、封禁治理、修建谷坊、蓄水池等,计划分3个年度实施完成。目前,项目已实施完成第一期投资,生态效果初步显现,水土流失断面初步形成。

九峰山流域结合景观建设,采取保护现有植被、合理搭配绿化的措施,增加森林郁闭度,尤其要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打造“一心·一轴·一带·五区·多节点”的景观结构。目前林区治理和景观塑造已完成90%。

5 汝州市水利生态文明城市规划建设经验分享

5.1规划注重兴利除害,体现城市品位、承载人文历史

城市水利建设不是单纯的水利建设,也是城市水生态景观的一部分,甚至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品位。城市水利建设既要考虑到水利工程的应用功能,也要考虑到其景观价值。其布局应最大限度地与周边景观相结合,体现城市的人文发展历史。

5.2加强城市水利规划的体制和制度建设至关重要

试点期建设围绕制度、用水、自然三大要素,强化体制和机制建设,加强法制管控,保护现有水域,控制人为侵占,开展以制度文化建设构建水系连通、强化水质良好、保障生物多样性为目标,合理布置新的调蓄及水生态衍生体系,加强城市水生态管控体制建设,对保障城市水环境安全、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责任编辑:左英勇)

TU 984

B

1673-8853(2016)07-0006-03

2016-05-06

猜你喜欢

洗耳汝州市城区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洗耳”原非“恭听”
“洗耳”原非“恭听”
“洗耳”原非“恭听”
“洗耳”原非“恭听”
汝州市
金霞早油蟠在保定满城区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汝州市地质矿产志》出版发行
习作点评
汝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