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华文:坚守初心 步步为“赢”
2016-09-12中国农资吴江
□《中国农资》记者 吴江
胡华文:坚守初心 步步为“赢”
□《中国农资》记者 吴江
匠人精神诠释了胡华文坚守责任、不忘初心的独特魅力,而他瞄准的目标始终让“祥云”步步为“赢”。
“工匠”是有工艺专长的匠人,“工匠精神”即是对他们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理念的内在刻画。既为匠者,乃为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无畏坚守、以致无穷,一份执着体现其中。喻为精神,不仅劳其筋骨、倾其心血,并殚精竭虑、保持初心,以致不断升华、达于物我两忘的至高境界。
回眸历经风雨的中国肥料工业市场,无论市场好了、坏了,从业人员进了、出了,生产企业死了抑或活了,起死回生之时,试问还有多少坚守!回顾湖北祥云(集团)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他们始终专注于中国肥料工业,坚定执着、心无旁骛。其“掌门人”湖北祥云(集团)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华文则是不忘初心、守住事业,一刻未曾动摇。
守住初心守望精神
工匠,自然需要融入一种持续的心思和技艺,坚守的就是一份初心,守住一种精神。“静下心来做好一件事、做精一件事,才能做出一流的产品。”当年,胡华文并没有让人感受到后来的叱咤风云、驰骋化肥界的感觉,但是,一种匠人精神的支撑,成就了他的宏伟事业。
1990年,大学毕业后的胡华文作为一名普通员工被分配到祥云集团的前身武穴市磷肥厂,不知不觉在基层干了几年。但是,从1992年任团委书记到三年后升任总经理助理,年轻有为的他开始崭露头角。1999年底,化肥行业的第一个严冬来临,行业困境把胡华文推到了风口浪尖。2000年3月份,市委组织公开选拔,胡华文被一举推选为祥云集团总经理,临危受命的他开始了辉煌事业的起步。短短半年后,33岁的他就已经是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一肩挑,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一种机遇!
上任后的胡华文为企业的生存动了一番脑筋。为了让脆弱不堪的企业不再发生动荡,他没有进行任何人事变动,只是给每个老班子成员配备了一个大专以上学历的年轻人做副手,半年后才将这些年轻人一次性全部调整到位,“四两拨千斤”的用兵之策,实现了企业的平稳过渡。
为了求生存,胡华文开始寻找自己的市场,挖掘“祥云”的第一桶金。当时,祥云集团只有两套硫酸生产装置,规模还只是10万吨/年,磷铵虽然年产7万吨,但是由于成本原因也只开了29500吨,就这样还每月亏损170多万元。为了改变被动局面,胡华文提出了以磷铵和复合肥为主,确立了“以肥为主”、“盘活现有装置求生存”的发展方针。短短半年的时间,企业很快扭亏为盈。沿着“以肥为主”思路发展的同时,又将发展战略调整为“以化养肥”,胡华文又提出“盘活现有装置求生存,开发精细化工求发展”,在2001年开发精细化工产业。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祥云”的企业架构日渐清晰,为未来发展做好了准备。
剑锋出鞘后的胡华文开始崭露头角。改制后的企业生存已经不是问题,但是胡华文依然不改初衷,将战略延伸为“以肥为主、以化养肥、肥化互动”两条路子走,并转回头做大做强磷铵、硫酸、复合肥等主导产品。用化肥反哺精细化工,使精细化工逐步走向正轨,同时也打造了肥、化双轨赢利增长模式。
守候初心,物我两忘。回顾胡华文多年来的行走轨迹,从走马上任时的“盘活现有装置求生存”,到后来的“以肥为主、肥化互动,以肥促化、以化养肥”,无论胡华文的专心专注化工事业,还是锲而不舍、追求卓越的人文情怀,都为“祥云”注入了“工匠精神”的企业基因,更为日后企业发展埋下一粒绽放的种子。
打造独特独占鳌头
“工匠精神”逐步回归不是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随着中国化肥工业的发展,买方市场随之形成,中国农业对肥料产品本身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视质量如生命,绝不让不合格肥走‘出门’”也成为“百年祥云”的生存信念。
“祥云”认为:“企业安身立命靠产品”。“为客户提供无可挑剔的产品,是祥云安身立命之本。祥云股份公司有技术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研究所、实验室、质检中心都有两个体系!”胡华文曾经骄傲地告诉记者:“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打造绿色、安全、可靠的产品,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要。”为此,祥云股份公司早在1997年就在全国同行业中率先通过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认证。2011年,“祥云”又以总计453分的优势,顺利通过评审的一致确认,成为黄冈市第一家国家A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近年来,祥云又通过了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能源管理体系三认证,并荣获湖北省长江质量奖提名奖、黄冈市首届大别山质量奖。
尽管质量追求是企业立足之本,他们更将提升核心竞争力作为强企之道。俗话说:“站得高,才能望得远。”对于中国肥料工业来说,企业的强势体现在产品理念的不可复制性,才能使产品具有独特的竞争力。
为了打造不可复制性,胡华文始终是逆流而上,逆势而为。他认为,肥料界的不可复制性首先体现质量立足,其次是在能够保证产品质量的原料强势。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打造自己的“原料库”,胡华文开始围绕资源做文章。当被市场折磨得苦不堪言的化肥企业,开始意识到被人卡住“喉咙”而纷纷采用联姻、重组和联盟等方式、策略控制资源时,胡华文已经从源头建立了自己的产业链条,并在确立战略方针之初,就把磷矿、硫铁矿、硫酸等资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上,用矿、酸、运输优势“三足鼎立”的指导方针支撑起“祥云”的强势发展。
一路走过,胡华文大刀阔斧地围绕原料主线构建的企业框架日渐明朗,在当前节约成本型、销售市场型营销策略中,占据了最为积极的资源优势地位,不仅是不断开发的新产品质量得到保障,也使“祥云”一举成为成本制导型企业。
奠定强势的基础,才能打造强者之躯。如今,质量立足以及依靠原料优势保障产品质量的生存理念,使“祥云”已经实现了日新月异的大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农用磷酸一铵、工业级磷酸一铵、高纯磷酸二氢钾生产基地之一。不仅是国内全水溶性磷元素肥料最大的供应商,复合肥生产规模也在全国名列前茅,年肥料综合生产能力达400余万吨。企业连续多年荣获中国化工企业500强、中国化肥企业100强、湖北省企业100强。
匠心独具适度创新
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时代大背景下,现代工匠具有新的历史使命,工匠精神也被赋予了更多新内涵。
人们用匠心独具形容匠人工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和独到的灵巧心思,故而,创新性是“工”上升为“匠”的根基。也就是说,创新性是工匠精神与生俱来的良性意识。对于肥料企业来说,工匠精神更是对于“浮躁”和“炒作”的最好诠释。
人们认为,“匠人”在工作时常常将自己的“心意”和“魂魄”注入作品之中,对于中国肥料行业来说,创新无疑是行业之“魂”。在肥料市场竞争白热化的今天,求新、求奇给企业注入非理性兴奋剂!注重造概念、没有实质性创新、产品定位混乱导致行业“浮躁”,即兴式、投机性泛滥。然而,适度创新不仅是时代对于企业的一种感召,也是工匠意识的一种回归。随着中国农业对于肥料产品的环保性、高效性等附加值的追求,审时度势、借助优势、适度创新已经成为唾弃伪科学、崇尚真创新的一种价值观和社会共识。
正像“祥云之歌”中唱的那样,祥云股份公司一直将追求卓越视为成长发展的基石。多年来,不断开发新产品,从高塔肥料、缓释肥料、水溶肥料到全水溶的复合肥产品,创新已经成为“祥云”企业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中国工业调结构、促转型的今天,“祥云”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化工企业,积极践行国家“减施增效”的倡导,深刻领悟国家关于农药、化肥“两减一增”的重要意义,这些大背景为“祥云”企业的产品创新注入新的“灵魂”。
他们认为,健康的食物源自健康的作物,健康的作物源自健康的土壤,健康的土壤源自健康的肥料。为此,“祥云”举全社会之智、全员之力,他们结合自身多方面的优势,率先开发出“健康云”系列产品,全面开创这项伟大的事业,大力开发系列健康肥料,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满足农业需要。这种融入时代理念的独特定位,也为“百年祥云”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激烈的市场竞争折射出胡华文的睿智与果敢,他以犀利独到的慧眼斩获了市场。上任之初他设定的“初心”主线从未动摇,追求卓越的强者意识造就了其独特风范,创新意识则保持了企业持续不断的核心竞争力。匠人精神诠释了胡华文坚守责任、不忘初心的独特魅力,而他瞄准的目标始终让“祥云”步步为“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