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大赛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探索
2016-09-12董玉峰周艳海
董玉峰,邱 硕,周艳海
(1.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1;2.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1)
职业技能大赛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探索
董玉峰1,邱硕2,周艳海1
(1.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1;2.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1)
基于国外成熟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我国高职院校建立了符合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遵循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注重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目标来组织教学,重视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举办技能大赛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联系学校与企业,学习与就业的纽带和桥梁,对加快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职业技能大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是近年来教育领域热点讨论的话题之一,但还没有形成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统一概念。梳理归纳现有资料,主要有以下代表性的观点:
第一种是目标方式说,教育主要研究两面的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及“怎么样培养人”,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两者的结合。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教育理念下,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运行方式及建造模式(杨杏芳1998,蔡炎斌2006)。
第二种是结构方式说,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为受教育者所构建的能力、知识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此结构的方式。(曾冬梅、黄国勋2003)
第三种是要素组合说,认为人才培养是对培养过程的设计、构建及管理,是各种相关要素的集合。(李志义2007)
总之,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都要以提高培养目标的发展能力为根据,重点关注课程体系结构、专业设置方式及教学管理服务等三项内容,而课程体系结构则是核心。本文认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遵循一定的高职教育理念,结合企业实际需求设定人才培养目标,依托自身办学条件,在预定时间内使学生达到符合职业要求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以及实现此种结构的有效运行范式。
二、国内外典型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基本要求
(一)国外典型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发达国家的高职教育已有很久的历史,并形成了一些可供借鉴的相对成熟的运营模式。典型的有美国的“合作教育”(以社区学院为代表)、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日本的“产学结合”模式、英国的BTEC模式(即“三明治”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加拿大的CBE模式以及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MES模块模式,以上模式均对人才培养产生了积极作用。
表1 几种国外典型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情况
由表1可以看出,纵观国外发达国家的几种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它们都有自己的理念和主张,都自成体系,各具特色,但它们的精髓都是一样的,即都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宗旨,注重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校企联合培养学生;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结合,更加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课程的设置与内容注重满足社会实际需求,以职业岗位对技能和知识的需要为主要依据,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素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注重“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既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也要熟悉各种实际操作技能。
(二)我国典型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在高职教育的实践中,在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理论和经验基础之上,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也逐渐形成了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模式。比如“产学研结合”模式、“订单式”模式、“双证书”融通模式、“工学交替”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前校后厂”模式和“以就业为导向”模式等,这些模式强调校企互动合作,学习与实践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学生毕业即可到岗工作,深受企业偏好。但这些模式仍然处于不断探索和完善阶段,目前还没有形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为方便研究,本文归纳总结了国家首批28 所示范性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模式的特点归为14类。从表2中可看出,共有155种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三明治式、工学结合、工学交替、订单培养模式等四种是主流模式,占比65.16%;工学交替、工学结合模式仅占29.03%;教学做模式、证书模式、过程模式等占比18.06%,表明部分高职院校开始重视过程和实践能力的职业教育观念;但选择德国多元制模式的只有一所,说明各高职院校结合实际来理性选择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是盲目模仿和照搬国外。
表2 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分类培养模式统计表
数据来源:刘松林,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第一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方案的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09(1)
总之,我国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基于国外成熟模式建立,基本上遵循了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注重校企合作,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来组织教学活动。
三、技能大赛对加强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支撑作用
职业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是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素质的新途径,也是连接学校与企业、学习与就业、理论与实践的新桥梁,对于新时期加快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和改革,具有强力的支撑功能。
(一)技能大赛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效果提升
技能大赛内容要囊括最新的行业技术和要求,承载着锻炼和选拔适应新技术、新要求和新环境的新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对高职教学具有极大的示范引领作用,这要求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要尽量做到“以赛促教、赛教结合”。一是以赛促教,基于职业岗位要求,设置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注重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教学模式,实施紧跟行业最新动态的教学内容,以岗位工作流程设计教学组织形式,最终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和技能的提升。二是赛教结合,技能大赛不仅是教学成果的校验和评价环节,更重要是锻炼和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实践平台,要把以大赛带动教学,把职业技能素质培养真正融入教学之中,实现赛教一体化。三是以赛促学,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大赛,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学习动能,找出和弥补短板,增强学习信心,为成为合格的职业员工奠定基础。四是以赛促改,通过技能大赛,找出教学中与实际行业、岗位需求不相匹配的地方,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技能大赛与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相得益彰、相互推动的良性互动局面。
(二)技能大赛的目标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一致性
技能大赛的关键在于试题内容的选择和命制,一般都是根据职业核心能力要求来设计的,目的是检验参赛者的职业技能素质,以赛促学,提升职业能力。高职院校举办和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就是要通过大赛促进学生学习,强化学生职业技能素质,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符合行业实际岗位需求,实现学校学习和企业职业有效对接。技能大赛不仅是一个比赛过程,也是一个教学过程,更是检验教育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职业技能大赛的目的是促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训练,高职院校主要是为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培养高素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两者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三)技能大赛有利于促进教学模式和课程内容的改革
高职技能大赛的竞赛项目都是来自岗位工作任务,来自企业生产实际,这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是紧密贴合的,整个比赛过程就是一个贴近“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技术实现和技术重现能力的培养。通过参加技能大赛,检查教学目标与企业需求的差异性,人才规格的社会适应性,明确企业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需求,以更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并以此作为实施工学结合、项目教学模式的衔接点。通过校企合办技能大赛,把企业最新的职业动向和需求融入大赛,改革旧有的教学项目,总结和汲取大赛内容和标准,并有效转化为新的教学项目,不断丰富和完善项目教学模式,逐步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增强课程内容的时效性,培养学生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能力,做到赛教同步发展。
(四)技能大赛有利于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技能竞赛不仅检验教学效果,也是教师总结经验,进行继续教育的最佳平台。既有利于形成教师个人教学特色、风格,又有利于促进师生对弱势项目进行教与学的反思,无疑有助于教师业务素质的共同提高 对新时期培植“双师型”师资有着重要意义。通过企业专家和教师一起参与竞赛内容、制定标准与研讨,保证竞赛内容与实际生产岗位密切联系,提升了教师的双师素质。通过由企业专家和教师共同组成指导教师团队,一起全程参与赛前准备、训练、考核,教师可以充分与企业专家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及时全面掌握行业企业对现代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和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促使教师学习新知识、新技能,锻炼师资,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提升专业理论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五)技能大赛有利于改善高职院校仿真实践教学环境
高职院校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举办技能大赛可以倒逼承办院校改善实训环境,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通过承办技能大赛,进一步紧密校企合作,在校内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外提供顶岗实习基地,为学校实施半年至一年的学生职业岗位实习提供了保证。技能大赛通常使用当前社会先进的新型设备,这些新型设备要求指导教师和学生必须对相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充分的了解并熟练应用,这就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依据,校内的实训基地就必须引进新设备,满足竞赛的要求。此外,技能大赛强调真实的生产环境,实现与企业岗位的零对接,实训基地就必须优化实训环境,通过校企合作,满足竞赛训练的需求,这大大改善和保证了实践教学条件。
(六)技能大赛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技能素质水平
技能大赛具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取得名次者也能够获得一定荣誉和奖励,在就业时有很大帮助,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感,充分激发起求知欲和好胜心。在积极备赛中,能够锻炼学生的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的意识及能力。在竞赛目标和任务的驱动下,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促使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调研等方式获取资料,提高其信息、知识的获取能力。技能大赛一般以团体项目形式展现,通过参加技能大赛,不仅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锻炼人际沟通和团体协作意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通过向他人请教,相互探讨来开拓思路,开发利用各种资源来开阔视野,提升专业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技能。
[1]刘松林.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第一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方案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9,(01).
[2]李明宇,刘柏霞.基于职业技能大赛视角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4,(03).
[3]陈利,李绍中.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1, (05).
[4]李艳梅.关于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的导向功能[J].职教论坛,2012,(05).
[5]薛叙明,贺新.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与人才培养融合途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1,(08).
Exploration on Vocational Skills Contest and Talents Training Mode of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es
DONG Yu-feng1, QIU Shuo2, ZHOU Yan-hai1
(1.ShijiazhuangPostandTelecommunicationsTechnicalCollege,HebeiShijiazhuang050021; 2.HebeiCollegeofYoungManagementCadres,HebeiShijiazhuang050031)
Based on the well-developed higher vocational talents training mode overseas, China’s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es have established the talents training mod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hich basically abides by the guiding thought of “centering on vocational ability”, pays attention to organizing the teaching with vocational position ability requirements as objectives, and emphasizes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Vocational skills contest is an important route for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es to cultivate talents, and also the link and bridge to connect the school and enterprises, as well as learning and employment, and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accelerate the talents training mode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es and cultivate highly-skilled and high-quality talents.
Vocational skills contest;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e; and talents training mode
2016-04-26
董玉峰(1983-),男,河北曲阳人,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金融教育研;邱硕(1982-),女,河北沧县人,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研究;周艳海 (1979-),河北正定县人,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金融教育。
G710
A
1673-582X(2016)06-01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