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讲话精神统领城市副中心建设

2016-09-12杨斌

前线 2016年13期
关键词:通州中心群众

杨斌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全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对于通州区的广大党员干部,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就是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统领和指导城市副中心建设,贯彻好五大发展理念,落实好“五大统筹”,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践行者,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努力把城市副中心打造成为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

不忘初心,以城市副中心建设伟大事业激励广大干部群众砥砺奋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党中央部署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国家战略。在通州建设城市副中心,作为破解首都发展瓶颈、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关键节点,在国家发展全局、首都发展大局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使命。党中央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提出要“结合功能疏解,集中力量打造城市副中心”的要求后,通州全区上下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城市副中心建设大局,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奋发有为,各项建设全面推进、功能设施日益完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今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工作,更是史无前例地把在通州建设城市副中心提到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凸显出城市副中心建设的独特地位,凸显出中央对城市副中心建设的重视和关心。6月2日,市委书记郭金龙、市长王安顺到通州调研,就贯彻落实中央决策,推进城市副中心建设进行再次动员。通州发展从未如此与国家战略、顶层设计紧密相关,全区上下备受鼓舞、群情振奋。这既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更是通州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通州发展的美好愿景令人向往,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宏伟蓝图催人奋进。当前,通州的中心工作就是贯彻落实好中央政治局会议和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团结带领广大群众以更高水平加快推动城市副中心建设,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建设美好家园矢志奋斗。

不忘初心,勇于担当使命,全面做好承接疏解,为实施国家战略、服务首都发展积极贡献

我们党在95年的发展历程中,顺应历史潮流、勇担历史重任、敢于作出巨大牺牲,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当前,在通州建设城市副中心,是调整北京空间格局、治理大城市病、拓展发展新空间的战略选择,同时也是首都北京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京津双城联动发展的突破口。通州能否担负起历史使命,切实做好承接疏解工作,将对战略实施起到决定性作用。这既是对通州广大党员干部勇气魄力的检验,也是对能力素质的考验。作为通州的党员干部,既要为重大历史机遇而光荣自豪,更要将特殊历史使命着着实实地扛在肩上,按照“补短板、强基础;调布局、留空间;重管理、优环境;高水平、谋发展”工作思路,直面挑战,迎难而上。一是树立大历史观、大空间观,深入推进规划编制。规划的理念、标准要有标杆和典范意义。眼界上从通州延展到京津冀、环渤海;细节上发挥“工匠”精神,精雕细刻,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实现功能与生态的融合、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的融合。二是不惜伤筋动骨疏解低端产业、整治工业大院。不仅“腾笼换鸟”,还要“拆笼腾地”,同时结合新型城镇化和农村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试点政策,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改革,为承接疏解和城市副中心未来发展腾退出更大空间。三是坚决打好生态环境建设攻坚战。继续深入推进“减煤”工作,2017年底前实现农村地区全面煤改电、煤改清洁能源;下大气力做好水环境大文章,涵养“千年城市”水韵人文底色;按照“一区一城三环三网四片五镇多园”的总体布局,构建形成“绿道贯通、绿带环绕、绿廊相连、绿块镶嵌”生态景观。四是加快实施“内升外引”战略。在全市统筹下,引进一大批学校、医院等优质资源,不断增强“反磁力”。五是把绿色城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的理念真正贯彻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中,广泛应用世界先进节能环保技术、标准、材料、工艺,大力度、高水平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尽快补齐短板。六是加快编制城市管理改革方案,着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在商务中心区等重点区域,率先实施管理模式创新。同时,以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为抓手,努力把市民的文明素质和城市管理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不忘初心,矢志推动改革创新,走出一条城市副中心建设的科学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让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让发展更有质量,让治理更有水平,让人民更有获得感。客观来讲,在通州建设城市副中心面临的挑战巨大。一方面,从市级层面看,要在一个人口经济比较密集的建成区,来推动功能重组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从通州来看,要从一个远郊区县的底子跨越到社会主义大国的城市副中心。没有既有模式可鉴,更无现成路径可循。这其中,功能疏解、资源承接、人口调控、资金筹措、土地利用、服务配套、推进机制等很多矛盾和难题,必须要以改革创新破题。一是通过广泛深入地学习加快知识更新,加强实践锻炼,了解国际国内城市规划建设的最新理念和最新发展动态,学习借鉴外地城市管理的好做法、好经验,使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跟上时代节拍,使我们的管理水平尽快适应城市副中心建设和通州发展的需要,努力成为做好工作的行家里手。二是把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管理的基点落在创新上,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体制机制、方法路径乃至每一个具体项目、每一项具体工作上都要大胆改革创新,充分激发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活力,以此解决问题、攻克难题。三是充分利用通州作为北京市综合型改革先行先试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平台,勇于探索、敢闯敢试,加快体制机制、机构设置、城市管理等各领域的改革创新,在改革中探求规律、寻求出路、谋求突破,以创新生发城市副中心建设的不竭动力、迸发无限活力,将通州打造为最具改革优势、最富创新实力的活力之城。

不忘初心,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集聚各方智慧,用最先进的理念引领城市副中心建设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党和人民的事业要不断发展,就要把各方面人才更好使用起来,广开进贤之路,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等各方面优秀人才吸引过来、凝聚起来。城市副中心作为首都北京新阶段科学发展的窗口,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窗口,国家城镇化、现代化的窗口,大国形象的窗口,必然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5000多年灿烂优秀传统文化,也必然要广泛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历史上看,通州“一京二卫三通州”的历史辉煌,源流于运河、根植于开放。大运河沟通南北中外,通州作为北起点,是南北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也是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散地,这一独特优势塑造了运河文化的一个本质特征——开放,并由此派生出强大的包容性、扩散性、凝聚力和向心力。当前,在全球化深入演进、国家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的大背景下,建设首都北京的城市副中心,更高层次的开放是必然选择、必由路径、必备格局。无论是对“一带一路”的融入,还是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呼应;无论是顶层设计,还是对重大问题的破解;无论是体制内资源的集聚,还是对体制外力量的调动上,“关起门来搞建设”绝对行不通,必须以开放的思维、开放的胸襟、开放的格局去研究、去谋划、去推进。特别是在破解城市副中心建设重大问题和短板上,必须以更加自觉的开放意识,打开视野、开阔胸襟、开放包容、海纳百川,更加善于借用“外脑”,利用好首都北京丰厚的智力资源,充分凝聚科研机构、高校院所、非政府组织、专家学者、企业家等社会主体的智慧和力量,让城市副中心建设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舞台。同时,不断完善鼓励政策和举措,着力为国际国内资本、组织、人才创新创造、发展成长提供空间、打造舞台,激励各方面的创新人才积极投身城市副中心建设,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不忘初心,充分发动群众、更多惠及群众,实现城市副中心共建共享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既是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根本保障。在行政办公区一期棚户区改造中,面对前期准备不足两月、没有现房安置、多村域大规模拆迁同步启动等困难约束,通州用100天时间完成了6个村、6平方公里近5000户家庭拆迁工作,开创了农村集体土地上全国首次尝试棚改的成功典范,特别是创造了仅用13天住宅100%签约完成的速度纪录,在北京市首次实现了无滞留、无上访、无强拆的“三无”目标,营造了群众拥护、和谐拆迁的良好氛围。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就是坚持最大限度让群众共享发展红利和成果。潞城棚改的经验证明,要实现“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有时代特色的城市副中心建设路子”,根本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始终注重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始终注意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利益,真正实现美好家园共治共管、共建共享。在城市副中心规划、拆迁、建设、运行、管理等各个环节,都让广大群众最大限度地分享发展红利、发展成果,广大人民群众就会真心真意地支持、满腔热情地参与、同心同德地奋斗。一是以更大力度完善功能配套,创新公共服务供给,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环境保护等基本公共服务。二是着眼于实现“城在绿中”、“水城共融”目标,呼应群众对城市副中心的生态需求,全面打造国际一流和谐宜居示范区。三是坚持“身入”基层、“心入”群众,深怀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在发展的每一步、建设的每一策中,都注意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对群众一时不解的“政策问题”、一时不平的“情绪问题”、一时不满的“利益问题”,坚持以理服人与解决问题相结合、教育疏导与改善服务相结合、宣传动员与示范引导相结合,切实增强群众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

不忘初心,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城市副中心建设始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管党治党,必须严字当头,把严的要求贯彻全过程,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当前,城市副中心建设是一场“大考”,只有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在改革发展中保持优良作风,锤炼坚强党性,才能更好地完成使命,交出让百姓满意的答卷。一是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把全面从严的要求落实到每个组织、每名党员,从思想意识上严、从组织建设上严、从制度机制上严,进一步认清“从严”形势,把握“从严”标准,落实“从严”要求,确保“从严”实效。二是认真开展好区、乡镇两级领导班子换届选举工作,严明纪律,明确责任,严格落实“九严禁”要求,把换届风气情况作为检验各级党委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情况的重要指标,加强领导和统筹,确保换届选举圆满完成。三是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持续不断纠正“四风”,持续开展“为官不为”、“为官乱为”专项整治,推进作风长效机制建设。针对城市副中心建设工程多、资金量大的情况,着重加强对重大工程的监督检查,严格执纪问责,确保公开透明、廉洁高效,为城市副中心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责任编辑:梁齐勇

猜你喜欢

通州中心群众
浣溪沙·春日单车走通州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熔岩灯
磁悬浮初探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先定中心后搭配
最有故事的通州楼市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通州过热的房市正在降温
站在世界中心感受 Thinkpad T4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