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胎衣不下的防控措施
2016-09-11石传林章丘市畜牧兽医局
(聂 曼 石传林 章丘市畜牧兽医局)
奶牛胎衣不下的防控措施
奶牛胎衣不下也称胎衣滞留,是指奶牛分娩后胎衣在12小时内不能自然完全脱落而滞留于子宫内。奶牛胎衣不下可引起子宫内膜炎、发情推迟、配种次数增加,严重的会导致不育而被淘汰,重度的可引起败血症造成死亡,给奶牛生产带来严重经济损失。现将奶牛胎衣不下的防控措施介绍如下。
1.奶牛胎衣不下发生的原因。
产犊季节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天气闷热,奶牛在热应激条件下,体质下降,采食量减少,加上产前营养不足,奶牛易出现胎衣不下。每年7~9月是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最高的时间段。
不同胎次 随着胎次增加,奶牛产道损伤的可能性增多,配种次数增加,子宫感染机会加大,胎衣不下的发病率明显上升。6胎后,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可达40%。
不良应激 助产不当、过热与过冷、疾病感染、饲料或饮水中毒、噪音等不良应激,都会抑制子宫的收缩,干扰胎衣的正常排出。
营养失衡 体况过瘦、过肥,采食量和饮水不足,日粮中能量和蛋白质含量低,钙、磷、硒、碘及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矿物质和维生素的缺乏,都可引起奶牛胎衣不下。
运动不足运动不足可导致奶牛血液循环不流畅,子宫缺乏能量和氧气,易引起胎衣不下。
异常分娩 异常分娩包括双胎、难产、流产、死胎。双胎、难产可使母体分娩时间延长,胎盘充血、水肿,子宫收缩不足引起胎衣不下;流产和死胎时,奶牛雌激素分泌不足,孕酮含量高,可引起胎衣不下。
2.奶牛胎衣不下的防控措施。
合理调整经产奶牛群结构 适时淘汰老龄、低产牛,可减少胎衣不下发病率。合理的经产牛群结构比例是:1~2胎45%,3~4胎35%,5~6胎15%,7胎以上不超过5%。
人为控制产犊季节 尽量避开炎热季节产犊,对个别夏季产犊的奶牛,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不使母牛体力消耗过大。
设置产房,减少应激 让分娩母牛在预产期前5天进入产房;产房要安静、舒适、没有贼风;奶牛不栓饲,能自由活动;分娩后尽早将母牛赶起来活动。
加强运动,供足营养 改变栓系饲养方式,增加奶牛运动场面积,每天舍外运动不少于4小时;夏季在运动场内为奶牛搭建凉棚或遮阳网降温;饲喂全价配合饲料,产前两个月适当添加维生素A、E及微量元素硒。对有胎衣不下病史的牛及体质差、胎次高的牛,产前1周可肌肉注射1次维生素D3;在离母牛预产期45天和15天时,各肌肉注射1次亚硒酸钠维生素E,每次5毫升;对5胎以上的经产母牛,产后可采取补钙、补糖措施。
科学助产,加强护理 助产时必须剪指甲、洗手消毒,或戴手套,按助产要领助产,不可生拉硬拽。遇到难产,在胎位正常情况下要注射氯前列烯醇。在奶牛分娩破水时,可接取羊水500毫升于分娩后立即给奶牛灌服,能促进子宫收缩,有利于胎衣排出。产后及时给奶牛饲喂益母草和红糖,能活血化瘀,防止虚脱,有利于胎衣排出。
药物预防 一是产后及时(24小时内)肌肉注射缩宫素,可使奶牛子宫肌的张力持续增高,促进胎衣排出。二是用露蜂房2~4个,撕碎,加水15千克左右,煎取汁液,奶牛预产前10天开始饮服,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1.5千克,加红糖100克,饮至奶牛产后10天,可预防胎衣不下、乳房炎、子宫炎等疾病。三是分娩当天颈部皮下注射20毫升初乳,可缓解本病发生。四是奶牛产后6小时,及时向子宫内膜和胎衣间隙之间灌注中药“宫净”600毫升(用温水加热至38℃左右再灌注),药液逐渐向里渗透,促使胎衣排出。
(聂 曼 石传林 章丘市畜牧兽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