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质量标准是体育教学从此岸走向彼岸的灯塔

2016-09-10潘建芬

体育教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获得感新常态

摘 要:质量是体育教学的一个基本起点,也是体育教学永恒的梦想与追求。本文基于政策和新常态发展视角,基于对体育教学质量研究观点的分析,认为学生的实际获得主导和体现体育教学质量,体育教师的价值取向决定和影响教学质量。

关键词:体育教学质量;新常态;获得感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1-0016-02

“有质量的教育”是许多国家和地区对教育的基本要求和渴望,“有质量的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教育的生命线,既体现着体育教师为体育教学改革发展和学生发展需要的专业水平,又是衡量体育教师核心竞争力与持续发展力的根本标志。体育教学质量,一个紧迫而永恒的时代命题,是学校体育永远追寻的灯塔与目标,是每一个体育教师需要思考和关注的问题,是学校体育人需要用永恒的坚守和执着的追求到达的彼岸。

一、新常态呼应和导航体育教学质量

质量是体育教学的一个基本起点,也是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永恒话题。新常态给学校体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认识、适应和引领体育教学新常态,是体育教学工作的基本遵循。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体育教学内涵发展,是新常态下体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体育教学工作的落脚点。

1.“提高教育质量”成为教育改革的时代强音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未来5年要坚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更加注重教育内涵发展[1]。由此可见,“提高教育质量”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成为教育改革的时代强音,为“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需要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上下大力气、下苦功夫,需要在提高教学质量上找准切入点、扎实落实,真正践行起“通过相当负荷量的身体练习帮助学生锻炼身体、学习运动技能和接受品行教育”的责任,承担起“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锻炼学生身体”的使命,肩负起“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任。

2.“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成为学校体育的发展航标

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和改革攻坚期的背景下,“公平”“立德”“改革”成为深水区课程改革前行的灯塔。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也步入“深水区”,“教学质量”将成为改革深入期的航标。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意义重大。在体育教学创新走向深入和多元的今天,更需要有质量的发展。在以往,对于学校和体育教师来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看似一个口号,诸如“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体育教学研究,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模式,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等[2]。当下来看,“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应是质量导向的发展目标,可以彰显学校体育改革的新品质,需要实施以质取胜的新策略。

二、研究观点诠释和理解体育教学质量

关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概念界定与内涵,不同的研究者基于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观点和表述。但回到质量本义来看,本质上差异不大,均是量和质的统一体,是一种管理的价值追求,是一种指向质量本质的价值评价。

1.体育教学质量即满足需求度

“满足需求”是诸多质量定义的核心内容。按照ISO9000给出的定义,“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在相关文献中,最具代表的是孙立海对体育教学质量内涵的定位表述:体育教学质量是通过体育教学这一固有特性,达到体育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及受教育者个体的发展要求。体育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体现在这种满足程度的高低,即学生学与练的质量上,及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运动技能、锻炼习惯、社会适应和体育素养等综合素质的变化程度上[3]。可见,体育教学质量的好坏应以是否满足学生需要、是否使学生得到最大发展为基本标准,满足学生体育学习需要是体育教学质量的本质特征,因为只有满足学生体育学习需要,才能保障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体育教学质量即目标达成度

体育教师在进行学情分析和了解需求后,会根据实际情况明确教学目标,其后的一切课程与教学活动均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和实施,最后看目标的达成程度评判教学质量。在相关文献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于素梅在《对体育教学质量内涵及影响因素相关问题的研究——从强化体育课谈起》一文中的表述:“所谓体育教学质量,是体育教学效果的综合体现,主要由反映学生学习效果的各目标要素集合而成,指向的是教学结果,而非过程。”并认为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可从体质健康促进目标、运动技能掌握目标和健全人格培养目标三位一体目标的达成度上切入[4]。我们知道,体育教学目标一般都是分解的、条目式的、具有检测性的,对于体育教学质量高低的考核也是较容易操作和达成的。

三、学生的实际获得主导和体现体育教学质量

满足学生的真实需求和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是教育治理的根本,也是教育治理的逻辑起点。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转向,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出发点,成为改革实践中的判断标准和体育教学质量的体现标准。从以往相关研究来看,研究者对体育教学质量的定位也逐渐由关注体育教学过程转向关注学生。

1.关注学生实际获得的主导价值取向

随着改革的推进,全国各地无论是教育改革政策的制定,还是教育举措的落实,都围绕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而开展,成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主导价值取向。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也就是学校、教师要关注学生,基于学生需求,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开展教学。体育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放远眼光,立足于学生的未来,学会基于学生一生的角度去思考学生当前的发展,切实关注学生一日在校体育学习和活动,切实关注学生的发展样态,尊重体育教学规律与学生的发展规律,愿意并舍得花时间和力气,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习惯入手。

2.教学质量就是让学生有更多的体育学习“获得感”

如果学生没有自由、自主、全面、健康的发展,谈教学质量,那可以说是伪教学质量。教学质量只有体现在学生自由、自主、全面、健康的发展上,才能说是高教学质量。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要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有获得感,要有高的体育教学质量,就是要让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就是要让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与交往能力;就是要提高学生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基本形成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就是要让学生在“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中,能终身享受体育文化并依靠这个过程幸福生活一辈子[5]。

四、体育教师的价值取向决定和影响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力军。没有体育课堂教学就没有体育教学质量,没有体育教师就没有体育教学质量。全国50余万中小学体育教师,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锻炼学生身体的责任人,肩负着维护近1.7亿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重任,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可以说,体育教师的价值取向,一定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体育教学质量。

1.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是体育教师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在当前学生体质出现严重问题、体育课追诉核心素养、体育课身体锻炼价值待强化的形势下,在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体育教师的使命显得更沉重,更不能懈怠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锻炼学生身体的责任。体育教育是一份责任,身为体育人要肩负起体育教育的责任。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是体育教师的一种责任,也是体育教师的一种态度,因为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运动技能有多高,学生的体育技能与身体素质就有多好。体育教师的水平决定着学生体育素质,体育教师的理念决定着体育课改方向,体育教师的工作决定着体育教学质量。

2.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是体育教师应有的一种信仰

体育教育对于体育教师来说,不仅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信仰、一种情怀。身为体育教师要有对体育教育的信仰,要有教书育人的情怀。对于体育教师来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将爱心和责任转化为课堂教学实践,形成一种自觉、自发的氛围。对于体育教学来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需要靠体育教师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节课,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各环节不折不扣地执行,形成注重教学细节、精益求精的习惯。对于教学质量来说,需要体育教师不断强化体育教学质量意识,创建教学质量文化,构建教学质量体系,才能使体育课堂有生命力,用心呵护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新华社.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专家解读“十三五”规划建议教育新亮点,教育部门户网站http://www.moe.gov.cn/jyb_xwfb/s271/201511/t20151104_217569.html,2015-11-4.

[2]赖天德.聚焦学校体育的质量和效益[J].中国学校体育(卷首语),2012(11):1-3.

[3]孙立海.影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及其对策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6.28(5):77-78.

[4]于素梅.对体育教学质量内涵及影响因素相关问题的研究——从强化体育课谈起[J].体育学刊,2014,21(2):81-85.

[5]潘建芬,毛振明,陈雁飞.体育教师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获得感新常态
“获得感”大盘点,你的2016有收获吗?
洛阳老城:群众“获得感”的党建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