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象更新话大年

2016-09-10本刊编辑部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年味主持人老师

本刊编辑部

“元旦”即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是公历新一年的第一天。“元”的本义是头,引申有第一、开始之意;“旦”是一个会意字,太阳出现在地平线上,即天亮了,故“元旦”就是新年第一天的意思。我国从1912年起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尽管元旦的来历已经有3 000多年历史,经历了不同发展时期,很多国家都有过元旦的习俗,每年都会举行庆祝活动,但在我们心中,却远不及过大年那样令人开怀沉醉和欣喜若狂。元旦到了,也就意味着期末临近。同学们一定会急切地盼望着寒假,盼望着过年。我们国家,一年当中,传统节日有很多,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唯有延续不衰的传统春节独占鳌首尊为大,故民间称为“过大年”。我国过大年的方式丰富多彩,习俗源远流长。

今天是元旦,在这万象更新的日子里,笔者邀请了本校的几位出生于不同年代的老师及班里的同学,请他们谈谈对过年的感想。

甜蜜的回忆

主持人:“‘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这里有几位老前辈,这朗朗上口的童谣有没有勾起你们对于儿时过年的甜蜜回忆?”

“我小时候,也就是上个世纪60年代,大家过年非常热闹,年味非常浓。”首先发言的是李老师,他明年就要退休了,从他的话语里,我们听出了激动与自豪。他喝了口茶水继续说:“做糖糕、包粽子、泡豆腐……这是每家每户必备的年货,快过年的那段时间,村里人互相帮忙,总之你家忙完忙他家,从腊月十五起,家家户户忙碌不停。”

刘老师是个急性子,抢过话题:“最有意思的是杀年猪。那时候每家每户都养猪,一到过年,村民们就开始轮流杀猪,左邻右舍都会来帮忙,大家每一天都能热热闹闹地从清晨忙到深夜。谁家杀年猪,都会请要好的左邻右舍吃饭。”

主持人也进入了状态:“印象最深的是妈妈回来说,万师傅(村里的裁缝)后天到我们家。因为我们过年最盼望的事就是有新衣服穿。当然啰,我们村还有一个民间越剧团,从正月初二开始,越剧团就开始在村头大晒场上演戏,正月里大伙儿闲着没事就到处接亲友来看戏,浓郁的年味一直要到元宵节后才逐渐消失。”

吴丹霞同学眼睛睁得特别大,好奇地说:“老师,这是真的吗?”

教历史的郑老师说:“是真的呢,我们村也有一个戏班子,那时没有电视,农闲时他们练戏,我们就去听。上世纪70年代,年夜饭、压岁钱、新衣服、放鞭炮,虽然一样也不会少,但是和现在的过年比起来,那还是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我们过年的零食,都是自己家制作的,像沙琪玛、冻米糖等。那时什么都要凭票供应,买布要布票,买糖要糖票,而且除了一些必需的生活用品外,极少有别的东西卖。过年的时候偶尔有点咸带鱼什么的,马上就被四邻八舍的乡亲抢购一空,稍来得迟一些便买不到。”

政治老师温老师接着说:“到了80年代就是守着春晚过大年了。一边包团圆饺子吃年夜饭,一边看春节联欢晚会,逐渐成了大伙儿约定俗成的过年方式。”

主持人补充说:“应该是80年代末了吧?80年代中期,有电视的人家就是‘土豪’了。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生活水平逐渐开始好转,吃的、穿的、用的都极大地丰富起来。”

年味浓与淡

“但对于许多人来说,除了除夕那顿团圆饭,现在似乎年味是越来越淡了。”温老师说,“以前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烧菜做饭,然后吃一顿红烧猪肉,就能让自己开心一个春节的时光,仿佛已经一去不复返。”

教数学的杨老师说:“我小时候还没放寒假就开始攒零花钱了,一天一两毛地攒。到过年大概能攒到十几元钱,然后几个小伙伴相约到集市上去买小鞭炮、擦炮、摔炮,每人买一小箱回家。晚上约定出来玩,美其名曰‘擦炮大战’,每晚必大战数十上百回合。玩擦炮时会丢到酒瓶里、雪球里甚至牛粪里,充满了各种欢乐和趣味。现在春节回老家不见有小朋友们出来玩炮仗了,他们也不稀罕串门拜年得到的糖果、花生、瓜子了。没了孩童三五成群的欢声笑语,便少了一股浓厚的年味了吧。”

“上世纪90年代,我家已经过上了‘富裕年’了。”今年40多岁的林老师还沉浸在记忆之中,感叹道,“那个年代,看舞狮子,看电影,走亲戚,逛街买点小玩意,从年三十直到正月十五,一家人总是闲不住,乐不够,人们开始品味生活富起来的滋味。可是现在……”

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小程老师感叹:“虽然时代发展使人们过年的形式发生了变化,除了回家团聚、放鞭炮、挂灯笼、贴对联、发红包等民俗在点缀着现在的春节,其他的好像没什么感觉。身边的很多同龄人过年不喜欢出门,选择‘宅’在家,逛网上庙会,发网上拜年祝福,放网上鞭炮,甚至发红包都在网上这种与中国传统春节风俗习惯截然不同的过年方式也蔚然成风。再说,春晚也没多大意思,好多人吃了年夜饭就相约去打牌,一直打到天亮。这就是年味变淡的现象。”

“我爸爸妈妈每年三十晚上都出去打牌。”秋亮同学顶了程老师的“帖”。

主持人:“你过年打牌吗?”

秋亮的脸“唰”一下红了,声音低了八度:“我们村里的小孩子都打,有了压岁钱……再说是过年,父母也不管。”

“不会都打牌吧?”同村的凯豪有些不服,“不就是你们那几个人,我们的压岁钱是用来买课外书的。”

凯豪清了清嗓子接着说:“我觉得过年挺有意义的。放假了,我们一大家子人一起去年货街购年货。一条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长街映入了我眼帘:大大小小的摊位,融成了一个整体,人们红红的脸也和红红的年货融在一起。工整有力的毛笔字附在红艳艳的春联上,晃花了我的眼;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漂亮灯笼在风中舞动,像在给来往的人们拜年;甜酥酥的芝麻糖、披着花衣裳的喜糖,还有串在竹签上晶莹诱人的冰糖葫芦,都是人们抢购的对象。守岁、放鞭炮、看春晚、吃汤圆,不都是过年的意义吗?过年,是全家人聚在一起,在一片喧闹和喜庆中,享受幸福与安详。”(凯豪不愧是作文高手,说话像背散文一样,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主持人:“不少人认为,现在年味越来越淡了。年味的‘味’首先是‘人情味’,一切的形式都是产生于人的情感。因此年味更应注重情感,而不是外在的形式。最浓、最重、最香的年味就是和家人在一起的味道,是多陪陪家人,和师长或朋友互相走动、互相看望、互相祝福的过程。而现在把‘年味’和放鞭炮以及各种灯展等活动形式等同起来,是没有必要的。也许把物质上的东西稍加削减,而在心灵,如亲情、友情方面相应增加,年味就更浓更纯。”

地理老师张老师唱了两句:“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接过话题,“家对于每个中华儿女来讲是归宿,是目标,也是寄托。而团聚是中国人在过年期间最重要的事情。因此会有那么多外出打工的人‘挤破头’,找各种渠道,用各种方式和交通工具回家,甚至出现十万‘摩托大军’返乡景象,为的就是一家人吃一顿团圆饭,对于长年在外打工的人来说,年味真的就是回家团聚。所以,这走亲访友的人情味不能淡。时下,物欲横流,人情寡淡。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不再是简单的祝福,有的甚至是利用,这怎能体现中华民族之‘礼’?是时候了,有必要重唤最初最简朴的年味,然而现在想要这样的味道又如此不易。”

英语老师吴老师补充道:“除此之外,年味还体现在民俗中。年的味道必须有个载体,体现人们喜庆得有个表现形式,于是各地丰富多彩的民俗应运而生。”

主持人:“是呀!什么是年味?如果一年不买衣服;每月吃一次肉,除夏秋外不吃水果;放弃手机、网络、高铁,和亲友写信联系;不看任何娱乐节目;每周只休一天,还要早起做家务。然后过年你会发现穿新衣服很开心,敞开肚皮吃鱼肉果蔬很幸福,亲友团聚好热闹,春节晚会真精彩,假期睡懒觉超级舒服。这就是过去的‘年味’。现在物质条件改善了,不可能回到过去,也没人愿意回到过去。我认为,年味就是全家团圆的喜乐气氛,就是晚辈孝敬长辈围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就是屋外烟花闪耀飘进鼻内的一股幽香,就是妈妈忙前忙后做的一顿年夜饭中的饺子……人情味淡了,年味自然也就淡了。过年想过得有年味,就得先找些人情味回来。”(几位老教师频频点头。)

过有意义的春节

主持人:“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是欢聚一堂阖家欢乐的日子,上学的、工作的、离家很久的游子们都迫不及待地踏上归家之路,承欢父母膝下,共享天伦之乐!大年初一大拜年,走亲访友相互祝福,伴着喜庆的温馨,举杯痛饮香馥的美酒,人们在新年的欢乐氛围中如醉如痴,享受着生活的甜蜜!那么如何过一个有意义的春节呢?”

张老师:“我认为过大年最欢乐的莫过于‘闹’。比如闹新春、闹社火、闹花灯,特别是自古以来人们把正月十五象征圆满的元宵节称为‘闹元宵’,把过大年的大喜大庆推上了高潮。在饱含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深层意识的过大年里,人们把过大年的意义体现在岁岁年年恭喜发财的祝福上,在互道吉祥的大拜年上。这是有道理的,因为祝福和拜年维系着中国无数个家庭骨肉间的情结,交融成炎黄子孙千百年来不可分离的凝聚力。”

程老师边拿出手机百度,边说:“刚才张老师和郑老师都说得很有道理。我这里给大家念一段山西省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高专诚的意见:‘从传统的角度来讲,春节最重要的就是和家人的团聚,这是最核心的内容。春节时和父母、家人在一起,并不需要太多奢华的东西,哪怕只是安安静静地吃一顿饭,也是很美好的。目前,传统的春节礼仪,已有所缺失,我认为必要的礼仪、人情世故也是需要的。比如春节期间,去看望一下亲朋好友、同事、师长,这都是传统习俗,需要尊重。’”

刘老师听完欠了欠身说:“我认为最浓、最重、最香的年味就是和家人在一起的味道,只有亲情才能体现有意义。”

吴丹霞同学频频点头说:“年味是一种传承,放下手机,离开网络,好好陪父母吃顿饭,认真地听他们讲一下以前的故事也挺好的。”

凯豪同学马上补充说:“就是,应当举办大型或小型非低俗媚俗文化活动,我突然想,如果改良麻将规则,使其成为竞技游戏而非赌博活动该多好呀。”

主持人:“是呀!把过年的快乐寄希望于社会环境、家人朋友,不如自己认真对待更有用。我们改变不了家长,但自己要把握。比如,家长去打牌,我们不应该跟着受影响,我们应该明白什么是低级趣味,要像凯豪同学一样,要让压岁钱为自己的学习服务。”

过年民俗充分体现出了我国五千年来悠久的文化传统以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春节民俗更是文化遗产的精华部分,我们要把这些优良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非常感谢大家今天的讨论,祝大家能够过一个祥和而有意义的春节!

猜你喜欢

年味主持人老师
舌尖上的年味
刘老汉的烦恼
阳原县第四实验小学
古代的年味
童年的年味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小蛇圈圈绕的答疑会
咖喱岛(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