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读教材要“见树见林”

2016-09-10刘韩萱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研读本质教材

刘韩萱

摘要:教材研读一直是新课改推进过程中的一个焦点。也正因为如此,给教师的备课赋予了新的任务——潜心研读教材,感悟教材设计意图,从而能够善用教材。但是教师对教材意图的解读却难免会出现偏差。本文笔者从浙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路程、时间与速度”一课例谈研读教材如何“见树见林”,以回归本质教学。

关键词:研读:教材:本质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材主题图如下:

在该课的教材内容研讨时,教材提供的主题图引发了笔者的思考。

一、教之惑一线段图是助力还是负担

本节课的线段图,在浙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虽不是首次出现,即便不是引导学生探究,只是采用讲授法,都要占用不少的课堂时间:用线段表示路程,线段的长短对应着路程的长短;将线段按时间的多少进行等分,即表示出速度,所以路程÷时间=速度。若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出线段图,并进行相关的操作,则耗时更长。更重要的是,如此多的时间花下去,学生真能掌握画线段图的技巧?真的会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二、学之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一位学生在课后提问:“老师,你不是说比快慢就是比速度吗,那为什么还要说速度是每秒(分、时)的路程呢?速度和路程到底是什么关系?”学生的问题一下就触动了笔者的思考:速度与路程有什么关系?统一时间可以比较路程,统一路程可以比较时间,这些方法也能比出快慢,为什么还要学习速度的求法?在生活经验里,速度就是快慢,可速度除了用“快慢”这样的口语化的词语表达外,还能不能让“速度”更加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能够感受得到它更深的意义呢?一连串的思考让笔者联想到了教材呈现的线段图——就能把速度与路程对接起来,直观地呈现速度就是每个时间单位的路程。有了对教材意图的深层次理解,笔者进行了新的尝试。

三、践之行——感悟“速度”之源

入课伊始,教师创设了如下情境:

1.师:我班有两位同学也喜欢比赛,请看小华PK李明。

课件动态出示:小华说:我上学走了5分钟。李明说:我上学走了3分钟。谁走得快?

生:李明走得快。

追问:为什么?

生:因为李明走的时间短,所以他走得快。

师面向全班同学:你们同意吗?

大多数学生表示同意,只有三位男生犹豫地举起了手。

一生质疑:我觉得有可能小华走的路程多,李明走的路程少呢?

教师乘势追问:看来只知道时间能比出快慢吗?还需要知道什么?(路程)

2.补充条件,自主探究小华(5分钟)李明(3分钟)

3.师:能比出快慢了吗?

生:能!

师:那还不赶紧动笔算出来?

教师巡视,指名板演。

理解了解法的意义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150÷3=50(米),每分的路程50米;

300÷5=60(米),每分的路程60米。

50米<60米。

师:这么说来,每分的路程在解题上重要吗?

生:重要。

是的,正因为它很重要,所以在数学上我们给它个特定的名称,叫做速度。再找找看,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我发现速度都是用除法算出来的。

师:再说具体点,速度是用什么除以什么得来的?

生:路程÷时间=速度。

师:这个发现太重要了,我们把它记录下来。(板书:路程÷时间=速度)

有了线段图,有了解题思路,速度与路程的关系也就不言而喻了。

4.师(指着线段图):看看老师的路程,你能在这表示出老师的速度吗?

指名学生操作(三等分,并指出)。

师:李明的速度,只能用第一段表示吗?还可以用……

生:第二段、第三段表示。

生:每一段都能表示出李明的速度。

师:如果把李明的速度换种说法,还可以说成是……

生:李明每秒的路程。

师:同学们都在路程上表示出了速度,能不能说说速度与路程的关系。

生:(略)……

四、行之得——追本溯源方能知明笃行

因而,常见数量关系的教学,不能拘泥于教材的编排,不能为教材的“除法”背景所困,而应将其推远,放置在更大的背景中审视、处理。

如许卫兵老师执教的《路程、时间与速度》一课,是这样处理的。

师:我们知道速度×时间=路程,为什么求路程要用乘法呢?

生:因速度是1时、1分、1秒能行多少,时间就是几时、几分、几秒,它们乘起来就可以算出路程。

师:对!速度就是1份,时间就是几份,路程就是总数。为什么求速度或时间要用除法呢?

生:总数除以份数等于每份数,而总数除以每份等于份数。

师:我们来回顾二年级的学习内容。

课件出示:有4个盘子,每盘有3个苹果。

师:可以列出怎样的算式?

生:3×4=12,12÷3=4,12÷4=3.

师:哪个数据相当于速度?

生:3相当于速度。

师:对!因为3是每份数。4相当于什么?12呢?

生:4相当于时间,12相当于路程。

课件出示:由砖铺成的墙。

师:什么相当于速度?

生:砖相当于速度。

师:什么相当于路程?

生:总数。

师:是不是还有些数量也是这种一乘两除的关系?

课件出示:单价、数量、总价。

师: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本课例教学中,许老师不过分纠缠于速度概念,而是从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限速”的理解直接介入速度学习,通过解决速度问题归纳建构“路程÷时间=速度,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同时沟通了不同模型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内化模型、提升模型内在张力的目的。

通过这一次的教学经历,让笔者明白了研读和感悟教材深意的重要性。其实,不仅是在本课中,在我们平时每一节课中,都应当用心思考教材编排意图,对教学内容中蕴涵的基本思想要深入挖掘。这样不但可以拓宽我们的教学视野,可以促进“数学味”的本色回归,还可以彰显数学教学的高度、深度和魅力!

猜你喜欢

研读本质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浅谈如何研读合唱作品
例谈“一文一字尽风流”
西风凋树惆何处,灯火阑珊情满路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