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走笔记

2016-09-10李雨丝

少年文艺 2016年10期
关键词:笔友爸爸妈妈

从有了出走的想法,到切实实施起来,花了总共不到5分钟的时间。

我以飞快的速度收拾好了背包:换洗衣服,水杯,证件,所有的现金。当然,还有那个写着目的地的信封。

火车咔噔咔噔,颓废地行进着。不是什么旺季,也不是什么重要线路,这节车厢除了一个闷头玩手机的男青年(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之外,就只有我一个人了。我曾幻想过无数次独自出行的场景:不告诉父母,不告诉朋友,不告诉任何浸泡在我日常里的人。我必须独自一人——当然,还要有钱——直奔一个全新又陌生的地方。

沉浸在黄金档电视剧中的父亲、早点铺两块钱的包子、同桌的打哈哈、母亲每周三的青椒炒肉……如果我的身边只有平凡琐碎的意象,世界不会予我什么精彩的反馈,我也永远不可能成为小说里的主角。

我得逃出去,逃离这日复一日的日常。

到达阿丛所在的城市,已经是下午4点。我打了一辆车,直奔信封上写的地址。

为我开门的是阿丛妈妈。

“你是?”

不等我说话,她就自己回答了:“哦,你是阿丛的朋友吧?她还没放学,你进来等一下她吧。”

阿丛妈妈给我倒了一杯橙汁,甚至没问我是谁,几句随意的寒暄后就回里屋了,留我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发呆。事情顺利得有些不可思议,堆在嘴边的自我介绍又被我全都吞回了肚子里。

阿丛是我通过杂志认识的笔友。我曾在那本杂志发表过一篇豆腐块,阿丛看过后给我写了信,一来二往,我们成了笔友。她的字清秀精致,用词温婉,在我想象中,应该是个腼腆温柔的女孩。不知其人是否如字?不知她会否抗拒我这个笔友的意外造访?我希望不会,因为那样的话,我可就没地方去了。记得她曾在信中写道“我们距离如此近,相逢也许就在不经意之间”,但愿这不只是一句客套话。

大概坐了十几分钟,阿丛回来了。她背着一个军绿色的斜挎包,嘴里含着棒棒糖,一进门便瞧见了傻坐在沙发上的我,脱口而出:“怎么只有你一个人?”

“阿姨在里屋。”

“你是工作室的吗?”

“我是空想少女。”末了,觉得不妥,又补充了一句,“和你写信的那个。”

阿丛的表情大概停滞了那么几秒,在我怀疑她的棒棒糖要从嘴里掉出来的时候,她颇有点震惊地说道:“你跟我想象中完全不一样,”顿了顿,“没想到你会做出离家出走这种事。”

“啊啊?我可没说我是离家出……”

“你脸上藏不住心事,我一眼就看出来了。”

当然,我更愿意相信她是通过推理推出来。

阿丛才跟我想象中完全不一样,她留着一头毛糙糙的短发,身材瘦削,五官小巧,虽不算惊艳美丽,但那双圆圆的眼睛格外可爱,像两颗巧克力豆,浑身散发出一股“糖果小恶魔”的混搭气息,根本与腼腆温柔沾不上边。

“因为对你的设定就是温柔小美女嘛。”在听完我的看法后,她颇有些得意地指着贴在书桌上的一张纸说。那上面写了一长串的名字,我在其中找到了我的笔名,后面标注了五个字:温柔小美女。

“伪装成不同样子的人比较有趣。跟你的话,设定是这个,跟另一个笔友就是傲慢大小姐——当然,这个形象不怎么讨好,没写几封信对方就不理我了。啊对了,我还跟一个笔友称兄道弟,他一直以为我也是男生呢。你说好玩吗?”

当然好玩,这听起来真是太有趣了。

“我妈是个画家,她一般都在工作室,今天你能碰到她真是好运气。”阿丛介绍起自己的家庭情况,“我爸是个没什么名头的导演,他倒是经常在家,不过生存技能负分,还得我照顾他。”

“太酷了。”我由衷感叹。

相比而言,我的生活真是平淡多了。我那个爱看八点档电视剧的爸爸,是公司职员,按时上班按时下班,按时打开电视机,从来没出过意外;我妈是位人民教师,她教小学数学,极度缺乏想象力,精打细算,比如星期三超市青椒特价,那么星期三一定要吃青椒炒肉;这样的家庭下长大的我,也是个无趣的人,虽然脑子里总会空想一些伟大的创举,现实却仍然像一团泡软的方便面。

晚上,阿丛去超市买菜,我陪着她一起。

“那你打算来这里待几天呢?”

“我也没计划好。”

“哇,还是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啊。”

“嗯,也算是。目前为止还是挺新奇。我没想到满口‘相逢’‘知己’的你这么好玩。”

“你这离家出走……”

“不叫离家出走,就叫出走。”我纠正道,“这两个词语感可是完全不一样。”

“噢噢,你这出走,就是想尝试一些新奇吗?”

“当然。”

阿丛低头思考,“小恶魔”的味道开始散发。过了一会儿她看向我,咧嘴笑了,“其实,何必跑这么远,只要你想要生活变得新奇,随时随地的事。”

“一本正经地胡说些什么呀。”

“你不信吗?”

我从鼻子里发出哼的一声。

此时,我们已经来到了超市的酒水区,穿过这里就是蔬果区了。阿丛突然做出了一个莫名其妙的行为,她伸出手,举起一瓶白酒,朝我笑。

啪——

在我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那瓶不知道多少钱的酒,便遵循万有引力定律转瞬落到地上,发出碎裂的声音。

啊!怎么回事?

“还看什么?跑啊!”

我想也没想,跟着阿丛拔腿就跑。

自然,我们连超市门都没跑出,便被保安捉了回去。叫家长,赔钱,道歉。流程完整无缺。

阿丛被妈妈从超市一路骂回了家。刚刚还在我心中树立的那股“女艺术家”气质荡然无存,阿丛妈妈就像任何一个小孩犯错的妈妈一样,顺着这件事情展开了长篇大论的责备。阿丛闷声不敢反抗,我也大气不敢出。

到家没多久,阿丛爸爸也回来了。阿丛爸爸戴着厚厚的眼镜,对于阿丛超市砸酒瓶的事闷声不吭,埋头吃饭。当我说“叔叔好”的时候,他局促地答应了一声,目光仿佛不敢望向我。一个“书呆子”爸爸,我在心里做了评定。

于是,饭桌上的格局就是三人沉默,一人发飙。好在吃完饭,阿丛妈妈便继续去画画了,我和阿丛回到了卧室。

“为什么要突然砸酒瓶啊?”关上门,我小声喊道。

“你看,新奇的日常。”小恶魔朝我眨眨眼,终于从刚才那副半死不活的萎靡状态脱离出来。

“所以你所谓的新奇就是被超市保安和你妈骂个不停吗?”

“这只是用实际案例给你做个解释嘛!让生活新奇一点还是很容易的,你可以选择更有趣的方式。你别管别人怎么看你,只要你自己活得头头是道,别人才不在乎其中的谬误呢!”

“别人只会把你当神经病!明日报纸头条:少女超市怒摔酒瓶,原因不明。”

“明日报纸头条:少女无故离家出走,下落不明。”

她这话接得我哑口无言。

“喂,你不给家里打个电话吗?”

“为什么?”我没好气地闷哼。

“对于你是新奇的日常,对于你爸妈可是惊吓的日常了。”

我撇撇嘴,但还是接过阿丛递来的手机,给家里报了个平安。

第二天,阿丛跟学校请了假,要陪我“干些好玩的事”。

“请假陪我?你不怕你妈把你从城东骂到城西吗?”

“孔老夫子教导我们,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何况,你傻吗?我妈昨天生气的是我打断了她画画,而不是砸碎酒瓶本身。学业的事,她不操心我,就像一个艺术生不会在乎文化课。”

我们去了剧院,阿丛请我看一部叫做《凡尔纳之诗》的话剧。现在正是工作日,这部原创话剧不出名,所以小剧院并没有坐满,只有稀稀拉拉几个人没精打采地盯着舞台。关灯,开始了,一个神神道道的男子走上前,朗诵一首赞美月亮的诗。末了,情绪激昂地呼喊道:“我要把大炮送上月球!”

“这是我爸。”阿丛悄声在我耳边说。

“啊?你爸?”

扮演诗人的阿丛爸爸开始说一些机灵话。灵巧的动作、连贯的语言,一下子变得极富有艺术气息,让人完全联想不到昨晚那个拘谨沉默的眼镜男。

“你爸还是个双重性格啊……”

“我跟你讲个有趣的爱情故事吧。”阿丛一下来了兴致,“当年,我妈给剧院做布景设计,见到了这样的我爸——一个富有才华的导演,天生的诗人——我妈原话。她一心动,两个人从剧场出来就去领证了。可惜剧场里和剧场外的我爸完全是两码事,一个可以侃侃而谈,一个是生活无能的交流障碍者。不过证都领了,我妈后悔也来不及了。哈哈。”

这爱情故事听得我哑口无言。

“真是奇怪,哦不,奇妙的一家人。”我总结道。

从剧院出来后,阿丛带我逛了其他她经常去的地方。我们钓了小金鱼,买了最新的那本共同看的杂志,还在路上碰到了放鸽子仪式。转个弯,阿丛又领我去了一家她在信里提到过的果汁店。

“这是我第一次和别人来。”她从军绿色小包里掏出钱,有点开心地对我说。

“你不带朋友来吗?”

“我几乎没有朋友。”

怎么可能,难不成她也和她爸爸一样,在学校里和学校外完全是两个人?想到这里,我看着笑嘻嘻的阿丛,突然觉得背后发凉。

“嗨嗨,你别瞎想。”她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抓抓自己的短发,“只是你不这么认为吗?同学和朋友是两码事,我不否认在学校可以交到朋友,然而可惜的是,我只交到了同学。”

“我理解你的意思,不过,也是你对朋友的要求太高吧。”

“不高。比如,我突然来到你的城市找你,如果你愿意请假陪我出去玩,你就算够真诚。如果你舍不得你那两天的数理化,我会觉得很伤心。”

“你是在变相夸自己咯?”

“没有没有,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可是现在,大部分人都把学习当成了人生第一要务,忽略了其他重要的东西。”

“这该怪谁呢?”

“我也不知道。总之,我不会做这样的人。”她接过店员递来的橙汁,吸管利索地扎下去,发出“噗”的一声。

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晚上。阿丛妈妈不在,爸爸一个人在书房。我跟阿丛在客厅里聊天,没一会儿,就听到了阿丛爸爸生气的声音。

“我已经告诉过你,我不去!你就说我出差!我去巡演了!”

“你怎么可以这么说话?相处这么久了你还不知道我的为人?”

“够了,大不了就不过了。”

……

阿丛爸爸猛然开门从书房走出来,拿起外套便离开,期间没有看我和阿丛一眼。我尴尬地坐在沙发上,阿丛对此却熟视无睹,打开电视机,问我喜欢看什么节目。

“你爸怎么了?”

“每周都要有那么一两次,跟我们的女画家激烈地讨论政治大事。”

“为什么?”

“因为政见不合。”她笃定地点点头,然后自顾自地换到了一档娱乐节目,跟着节目笑起来。我肯定她是答非所问。

睡前,阿丛给我看了她与笔友写的各种各样的信。有的来信跟她讨论游戏、电影、赛车;有的跟她甜甜地聊着偶像、小说……信封信纸堆满整整两只抽屉,每一沓都整齐地分门别类。就像《哈尔的移动城堡》里那扇能够切换到不同空间的门,阿丛也可以按照不同的寄信人,切换到不一样的自己。

“我也是想让生活变得有趣一点。如果每天活成一成不变的模样,会是多么无聊。不过幸好,我有这些来自天南海北的笔友——你看这封,她是个混血儿,中文不太好,希望可以跟我做朋友,顺便练习一下中文。当然,我觉得她本意是跟我练习一下中文,顺便做个朋友,嘿嘿。”

我们俩躺在床上,开始一封一封地阅读那些来信,不时笑得打滚,不时凝重地叹息。每个个体的世界真是完全不一样啊。

就在我和阿丛快要睡着的时候,阿丛妈妈回来了。她拉开卧室的门,带着一身酒气,告诉阿丛明天要按时去上课。

“我们没时间管你,你自己最好知道分寸。”

“那就不劳烦您了。”我听到阿丛在被窝里闷声说。

“你说什么?”

“没什么,我明天会去上课。”

阿丛妈妈关上门。不一会儿,隔壁房间隐约传来吵架的声音。

虽然阿丛仍然主张逃课陪我出去玩,但是我实在不好意思这样拖累她,硬是让她背着自己军绿色的小挎包乖乖去上学。

而之后的我,便去市图书馆一泡一整天。

奇怪的是,我一点也不想我爸妈。他们在得知我出走到笔友家后,也没有骂我,只是告诉我“早点回家”。从小到大,我并没有做过什么出格的事情。我不知道他们是基于对我的放心,还是出于对我的无感,抑或是,他们就是这样活得没什么剧情的人呢。

我在图书馆遇到过阿丛爸爸。当时,他抱着一摞厚厚的《希腊神话》,在前台办理借阅,不过,似乎是因为不熟悉流程,他一副手忙脚乱的模样。他看到了我,却没有立即作出反应,而是四下张望了一圈,仿佛是在确认实在无可回避后,才跟我打了招呼。

“你怎么还不去上学?”

“学校放假。”

“噢。”他低头,似乎是想结束这尴尬的对话。

“叔叔,阿丛带我去看过你的剧,你演得真好。”

阿丛爸爸有些意外地看向我(这似乎是他这么多天来,第一次好好看我):“是、是吗?不敢当不敢当,我的演技很差。”他有些脸红,不过,我能看出他有点开心。于是,我忽然理解了阿丛对我说的那句“你脸上藏不住心事”。因为阿丛爸爸似乎也是这样一个人。

他办理完借阅,与我告辞离开。走出几步后,却又突然转身回到我跟前。

他扶了扶厚厚的眼镜,仿佛犹豫很久,才开口说:“那部剧是我出演过的唯一一部剧,因为在我看来其他人都演不出我要的凡尔纳。我心中的凡尔纳就是一个诗人,一个拥有伟大的想象力的诗人。用富有逻辑的想象,去构造一个完整的世界,这是世上再美好不过的事情了。所以,你能喜欢我的演出,我觉得很开心,谢谢你。”

我不知道该回答什么。

他不好意思地冲我笑了一下,仍然难掩喜悦心情,“对了,现在可没有学校会放这么久的假。玩够了就早点回家吧。”

他挥手离开了图书馆,留我一个人在原地发呆。

周三,阿丛学校因为高年级考试占教室,下午放了半天假。作为她请我看话剧的回报,我请她去看了新上映的《小黄人》。

有很多父母带着孩子来看这部电影,放映室有点吵闹。不过阿丛看得很开心,随着孩子们的笑声自己也放声大笑,笑完再塞一把爆米花到嘴里,什么也不耽误。

我转头看了看咯咯笑着的她。

其实,褪去那些特别的想法,她也是个会沉浸在合家欢电影里的普通小姑娘。她的母亲不怎么管束她,父亲在现实世界不善言辞又拘谨,两个太有个性的人,总会隔三差五“激烈地讨论政治大事”。不知道在跟我轻松地调侃过后,阿丛是否也会觉得孤独或者难过?

或许我所看到的现实本就是阿丛的空想,她只是想让这一切看起来更有趣一些。而剥开她空想的那一层,也许也是和我一样的,波澜不惊的日常,甚至,苍白而令人沮丧。

世事烦恼都一样啊。

不知怎么,我突然想起了我的爸妈。这是我出走数天之后,第一次认真地回想起他们的模样。我的上班族爸爸没有交流障碍症,我的人民教师妈妈脾气也温和许多……此刻,我才后知后觉意识到,他们的那句“早点回家”,根本不是无心,而是满怀着小心翼翼与无奈。内敛的爸爸和刻板的妈妈,他们都不敢刺激到我,所以不敢轻易表现出自己的情绪。不知他们现在是否在扳指头数着日常的流逝?或者,对坐在一起,焦虑而担心,静静地等待他们叛逆期女儿的回归。

“你想家了吧?”

“啊?”我慌乱地摇摇头,看向已经不再关注电影的阿丛。

“你傻吗?你脸上是藏不住心事的。”她以一贯的语气说。

我没有反应,想着怎么回复她这句自大的话。阿丛突然温柔地拍了拍我的肩膀:“没事的,想哭就哭吧。”

哈?我为什么要哭?再说,乌漆墨黑的电影院,你怎么可能看出我的表情……

不过,好像确实有什么东西从眼眶流了出来,止也止不住。

我买了回家的车票,当天,特快。

我承认,我仍愿意追求不同寻常的日常,我也有许多的空想计划想要实现,就像凡尔纳把大炮送上月球一样荒诞离奇,却自成逻辑。

但是,我有些累了。现在的我只想回家。

对了,今天周三,也许,还可以尝到久违的妈妈牌青椒炒肉呢。

发稿/赵菱

创作谈:

在写这段创作谈之前,我试图重新阅读这三篇小说以找寻思路,却并不能按读者的心态静心读完它们。很多时候,已经过去的经历或心境,我总是不愿意去面对,因为它们令我感到“难堪”——或者这么说,我此刻的心境已变,已不能理解当时为何做出那般行为,写下如此文字。

人啊,就是这样时时在改变。《朱莉不是公主》的单纯和美好,《动物》的冷漠与克制,《出走笔记》的迷茫与追寻——不只是主题,它们的文风甚至都全然不一样,很难想象是由一人完成。

我曾觉得自己没有任何写作的天赋。懒惰、迟钝、缺乏耐心、想象力匮乏。然而现在想来,复杂的性格与多变的情绪,或许才是促使我能写作至今的根本性“优势”吧。我不断地变化(并不是单纯的成长),不断地否定过去,产生新的想法和情绪,时而极端,时而中庸,时而热情投入,于是才会有这些风格不一的文字一起出现。

李雨丝

猜你喜欢

笔友爸爸妈妈
一封乌龙的信
一封乌龙的信
我和爸爸
爸爸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爸爸冷不冷
不会看钟的妈妈
可怜的爸爸
妈妈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