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力共促孩子健康成长
2016-09-10边玉芳
边玉芳
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学校和家庭的共同责任,二者需要相互配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应该为此而努力。
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效果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具有正确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家长,会支持并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增强学校教育的效果;反之,家庭教育中错误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则会削弱学校教育的效果。如果学校能及时对家长的教育理念进行一定的指导和纠偏,提升家庭教育质量,那么,学校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行和落实,也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时期下,学生管理和教育的难度逐渐增加。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发展环境、成长经历不同,以往的一些做法和策略已经“无效”;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不断涌现,如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缺乏、抗挫折能力低、校园欺凌频发等。在这种情况下,家长需要不断提升家庭教育能力,才能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参与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更需要联合家庭教育,双管齐下,为孩子营造合适的、良好的成长环境,增强教育效果。
一、提升家庭教育能力,是家校共育的重要内容
1.家庭教育具有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大量的研究已经表明,家庭及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孩子早期的家庭生活环境和父母教养行为会对青春期孩子的大脑产生明显影响。与正常儿童相比,生活条件较差、被父母忽视、被父母打骂的孩子在青春期时,大脑中海马和杏仁核两个脑区的体积更小。而海马和杏仁核两个脑区与孩子的情绪、记忆等密切相关。2015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家庭教育工作开展的如何,关系到孩子的终身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家长需要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而学校和教师也需要关注家庭教育,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2.家长提升家庭教育能力需要学校和教师的专业帮助与指导
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教育者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孩子身体健康出现问题时,家长可以求助于医生,但当家庭教育遇到问题时,家长往往觉得“求助无门”。2014年12月,共青团中央联合北京大学共同发布了《2014中国城乡家庭教育现状白皮书》。对10.83万名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家长的调查结果显示,37.82%的家长不知道教育方法;超过一半的家长希望在孩子出现问题时能得到专业帮助。但是,目前学校、社会能提供给家长系统学习家庭教育的渠道还不足以满足家长的现实需求。学校和教师作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除了不断提高自身育人能力外,应该从专业上帮助家长提升家庭教育能力,从而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更好地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虽然提升家庭教育能力是家校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当前学校在帮助家长提升家庭教育能力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第一,有的学校没有认识到家长资源的重要性。学校和家长之间合作意识欠缺,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不足,家长资源也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第二,家长“被动接受”而非“主动参与”。学校的做法是单向地向家长汇报孩子各个学科的成绩,传达对家长配合学校工作的要求,只有极少部分家长会在家长会后留下来主动与教师交流。教师与家长之间只有“下达”而没有“上传”的渠道。第三,家校合作的形式单一、内容有局限。从形式上说,家校合作的形式单一,交流的途径有限,不利于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深入合作。在内容上,教师与家长的交流主要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日常表现为主,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关于学生性格、人格和情绪等方面状况的交流非常少,教师对家长家庭教育能力的帮助和指导也比较少。因此,学校需要在家校合作方面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适当的调整,才能发挥帮助家长提升家庭教育能力的作用。
二、学校帮助家长提升家庭教育能力的建议
在家庭教育需要学校教育的帮助和指导的情况下,学校如何从自身出发,帮助家长提升家庭教育能力呢?下面从内容、机制、资源、方法等四方面提出建议。
1.在内容方面:提升家长“读懂孩子”的能力
“读懂孩子”是教育者的基本功,家长也不例外。那么,需要帮助家长“读懂孩子”什么呢?
首先,帮助家长“读懂”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众多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表明,家庭教育、父母的教养行为对孩子各方面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而且与言教相比,父母以身作则、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更为重要。在童年和青春期阶段,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最大。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将逐渐减弱。学校需要引导家长理解自身的影响,意识到父母是有“有效期”的。家长需要在“有效期”内发挥作用,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其次,帮助家长了解不同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孩子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学校和教师在了解孩子成长规律的同时,也需要帮助家长了解不同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只有了解了孩子的成长规律,家长才能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关注什么”“什么时候不需要过度关注”。如叛逆是青春期的标签,使得家长们“谈虎色变”。家长需要正确认识孩子此时的叛逆,它是孩子生理成熟、思维能力提高的表现,是孩子强烈地探索自我的欲望和尝试的表现,是孩子对人际关系调整的一种适应。只要家长处理得当,就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叛逆期,并在叛逆中成长。当家长真正了解了孩子的成长特点后,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就能减轻“焦虑”,避免走入误区。
第三,帮助家长了解不同阶段家庭教育的重点。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孩子的成长需求有所不同。当教育者把握了孩子在不同阶段的发展任务时,就能找到教育的重点,在合适的时间做适合的事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小学阶段是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在低中年级。研究表明,学生在小学高年级时与初中、高中时期的学习习惯情况基本相似,这表明孩子在小学中低年级时形成的学习习惯会稳定下来,到小学高年级或中学时再纠正就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学校需要让家长参与进来,帮助家长理解习惯培养的关键期、了解习惯培养的方法,使得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并不能一蹴而就,只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才能大大提高习惯培养的效率和效果。
第四,帮助家长学会分析孩子行为背后的内容需求。孩子的行为背后包含着丰富的内心活动和心理需求。同一种行为,在不同情境、不同阶段的意义不同,所反映的孩子的内心需求也不同。校长和教师在“读懂学生”的同时,也要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帮助家长“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例如,孩子把网络、游戏当成玩具,而不是工具,有可能是因为缺乏良好的亲子互动,家长有时并不能发现其中的原因。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实际情况,引导家长去思考、发现其中的原因,并为家长提供专业上的指导与帮助。
2.在机制方面:建立家校合作组织,完善运行管理
为了更好地帮助家长提升家庭教育能力,学校需要建立家校合作组织,并完善其运行管理,以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完善的家校合作组织是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桥梁,如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志愿者协会等。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家校合作组织了解家长的需求,为家长反映的问题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通过家校合作组织把优秀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传递给家长,为家长提供专业指导。以家长学校为例,学校可以整合家长的需求,针对具有共性的问题开展系列培训活动,针对突出的个别化问题设计深入式、体验式的辅导和干预活动。北京的一所中学,每学期开始时都会为家长提供一份家长学校的培训清单,其中包括每个年级家长的必修课和选修课,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向家长输送所需的专业知识。建立家校合作组织后,更重要的是完善其运行管理,包括资源保障、制度建设、活动安排等。只有完善了家校合作组织的运行管理,方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否则流于形式,对家长提升家庭教育能力的作用不大。
3.在资源方面:多方参与,整合资源
在加强自身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学校还可以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帮助家长提升家庭教育质量。其中,社会公共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培训机构、社区学校等;政府机构资源包括教育局、共青团、妇联、文化部门、政府就业机构等;新闻媒体资源包括电视台、报刊杂志、网络媒体等;家长资源包括从事各行各业的家长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资源;专家资源包括高校科研院所、社会学术团体、优秀教师等。不同资源其优势不同,发挥的作用也不同。学校是系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整合多方资源共同参与孩子的教育,不仅对学校的自身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4.在方法方面:沟通途径多元化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越来越丰富。学校可以将多种沟通途径相结合,更好地搭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桥梁,提高家校沟通的效率和效果。以网络交流平台为例,在学校层面,可以通过学校网站、校园论坛等与家长取得联系;在班级层面,可以通过博客、QQ群、微信群等与家长取得联系。这些沟通途径有效地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家校沟通更加顺畅、高效。通过多元化的途径,学校和教师可以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帮助家长及时发现孩子的需求并调整家庭教育的内容与方式。如教师可以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用手机抓拍下来,传到班级微信群,以便家长了解孩子每天的动态;家长可以更便利地向学校和教师反映自己的心声和情况,如家长的教育观点、参与教育的情况、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需求等。在处理一些棘手的事件时,学校、教师和家长还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的“头脑风暴”,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沟通途径多元化,可以让学校、教师和家长选择更适合的方式进行沟通,使家校间的气氛更加融洽,减少学校与家长的心理距离,提高家校合作的效果。
责任编辑:江丽莉
jiangll@zgjszz. 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