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链条”改革学前玩、小学慢、初中宽、高中活
2016-09-10
解读
学前
去小学化
北京市下发了针对幼儿园“小学化”的禁令,并在4月检查全市幼儿园中是否存在教授小学内容情况。如果存在提前学习小学内容的幼儿园,园长会被严肃问责,幼儿园也将被降级。
小学
零起点教学、严禁统测
根据北京市教委发布的学科改进意见,小学阶段禁止统考、统测,只记录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参与社会活动、文体活动等学生成长情况。同时严格坚持一年级“零起点教学”,严禁教师教学抢跑。
初中
初一开设科学课
从2015年秋季开始,本市初一学生利用校本课程时间,进行每周一课时的“科学实践课”学习。而“科学实践课”的平时成绩在初中毕业时将按一定分值单独计入中考总分。
高中
考得活、教得活
开设了一批特色实验班,内容涉及科学科技、航空航天等,还将统筹部分高中校与大学联合开办一批艺术素养班。2015年北京高考命题突出价值引领,根据学科特点和考核目标,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等内容,突出考查学生的广泛积累和综合素质。
启动了“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包括“双培”计划、“外培”计划、“实培”计划三个子项目。参加“双培”和“外培”的市属高校学生通过“1+2+1”的形式完成4年学制,即第1学年和第4学年在市属高校进行学习,第2和第3学年在双培高校和外培高校进行学习。
小结
北京市通过五个统筹、十项举措推进课程改革。
“五个统筹”
穿越教育壁垒
1.统筹各学段,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统领,理顺各学段的育人目标,使其依次递进、有序过渡。
2.统筹各学科,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发挥综合育人功能。
3.统筹课标、教材、教学、评价、考试等环节,发挥课程标准的统领作用,协同推进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评价方式、考试命题等各环节的改革。
4.统筹一线教师、管理干部、教研人员、专家学者、社会人士等力量,围绕育人目标,协调各支力量,形成育人合力。
5.统筹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会等场所,广泛利用社会资源,科学设计和安排课内外、校内外活动,营造协调一致的良好育人环境。
“十项举措”
实现整体育人
1.核心素养研究。目前已初步建构了一条学生学习路线图,即从3R(读、写、算)到3C(创造、交流、合作)。
2.课程方案修订注重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制整体课程设置。
3.学科教材的跟进修订。对语文、历史和思品等国家教材上面进行了适应性的修订,出版地方教材《中国梦》小学版。
4.学科育人的联动贯通。在三级课程建设上,由学科内的课程整合模式,转变到尝试学科间课程整合。
5.评价考试的育人导向。学生评价方式转向了选课程、重体验、多参与的多元性全要素评价方式,即实行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6.校长、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建设。深入推进实施“遨游计划”“高中自主课程建设实验”,进一步凝练和推广实验学校的成功经验。
7.区域育人机制因地制宜创新。在过去的一年中,“教育盟贯带”“学区制”“教育圈”等成为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标志性创新。
8.教育实践基地的探索。与大学、科研院所等资源单位合作建设北京市中小学开放性科学实验活动基地;与革命圣地等红色教育基地进行手拉手的实践基地建设;与自然博物馆、科技馆等场馆资源对接。
9.课程管理的创新。实施“遨游计划”特色项目引领创新,构建了“六位一体”的课程自主创新模型。
10.优质资源开发与共享。开通了北京市中小学课程教材资源网。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累计征集了教学素材、教学课件、学习活动方案等资源超过1.3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