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学对小组合作学习”
2016-09-10王新东
王新东
基于“学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以课堂效率最大化为目标,把教学任务最大限度消化在课堂上。其理念是“先学后导,以学定导,学导和谐,问题评价,互助共进”;其核心是“和谐互助”;其操作方式是在原有小组合作学习基础上加以整合优化,形成“学对+小组”的合作学习模式,按照“优秀加一般,良好加较弱”的搭配原则把学生分成若干学对(对子),优化组合、优势互补,实现差异驱动。下面,笔者就此种教学模式的可行性问题与广大同行方家做一探讨。
一、实现以学定教,让师生和谐进步
在“学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上,教师以学定教,根据课堂上学生互助的具体学情进行巡视点拨和必要讲解。同时,教师设计分层提高的练习,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现以北师大版Unit 4 Lesson 2 Websites(听说课)课堂流程为例略作介绍。
导人:全班学生观看一段搜狐广告,引出web-site主题,然后由小组讨论主题,由学对抢答,最后共同形成网页用途lists。
听前:先预测五个关于网络历史的选择题,由学对回答,预测答案,说出理由。学习听力中所需词汇,小组共同查字典并核对答案。
听中:听力任务之一是听录音,核对答案Pre-reading中的问题答案,并回答所给问题;听力任务之二是完成Function files,由学对来回答问题(学友一回答单数题,学友二回答双数题)。
听后:由学对完成电话对话,进行角色扮演。
评价:小组讨论并各自完成评价,发言人说出本组表现最出色和最需要改进的环节。
二、改进学习方式,分工合作,共享成果
在师友、小组合作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各个成员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在“和谐互助”学习中,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现以阅读课为例说明之。
一是读前预设语境、激发兴趣。学生在阅读文章前,教师先设置一些相关话题的语境,同时拓展与话题信息有关的背景知识,加大背景知识输入量。教师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将课文话题与阅读材料建立起最直观的联系。然后组织学对或小组自由讨论。学对或小组可以收集本课相关信息,或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是读时身临其境、丰富知识。阅读材料时,教师利用学对或小组活动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讨论中提高提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
首先,教师指导学生找出文章的主题。教师通过学对活动,让学对进行比赛,找出文章主题。
其次,教师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然后让学对在不借助课本的前提下开展讨论,收集文中信息,利用学对活动达到粗略提取信息的目的。教师也可就课文内容设置不同类型的细节性问题,由学生对相关内容认真阅读、讨论,提取信息。
最后,教师再提出一些深层理解文章内涵的问题,学对通过讨论,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和逻辑推理,推测更深层的作者意图。
三是读后创设情景、运用交际。在每节阅读课后,可设计多种形式的合作型阅读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复述课文。每一学对复述一定的内容,轮流进行复述。这样的活动既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更加熟悉,又能训练其口语。
对话训练。用Pair work代替课文背诵,增进课堂互动,学生也乐于接受。
自编表演。利用课文材料编写剧本,把阅读课文转换为实际场景进行对话。
小组辩论。辩论前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并能说服大家。
三、有效设计课堂教学内容
课堂内容应围绕中心主题、关键词句、重难点进行突破,创设接近生活的真实语言环境。下面以高三语法复习课《虚拟语气的运用》课堂设计为例。
一是语法呈现:情境呈现+合作探究。先听邓紫棋的歌《If I were a boy》(此歌曲多处运用了虚拟语气)。然后由学对小组讨论话题What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a boy/girl just for a day?激起学生讨论和学习的热情,接着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二是语法内化:观看电影+小组复述。先观看电影《青蛙王子》,使用虚拟语气复述故事。然后小组分工:6人一组,每个学生说一个含虚拟语气的句子,合作讲完故事。在趣味情境中练习虚拟语气,内化语法规则。
三是语法输出:写作输出+自评互评。先以电影为衔接手段,巧妙引出without引导的含蓄虚拟语气,然后过渡到第二个语法重点。选择—个话题:清洁工/老师/好习惯,谈谈其重要性或影响。要求6人一组,每人至少说一句。
接着仍以电影为衔接手段,巧妙引出句型It'ssuggested/required/…that…,进入第三个语法重点。实行学对互批,根据自评互评表来评分。
四、学生积极参与。让教学过程和谐流畅
课堂教学艺术的重点在于增强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提高学习兴趣,领略成功的喜悦。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教师要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展示自我,要教会学生如何听课,学会欣赏别人,博采众长。如DailyReport(值日生报告)是让一个学友或学对或小组,在课前几分钟完成演讲或一段对话或英语短剧的任务。比如演讲,在学生演讲完毕后,教师随机选取一组学生充当评委,根据全班学生制定的评分标准来打分,这样就提高了学生参与演讲的积极性。
五、“师傅”有用武之地,学对能体验成功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选拔那些学习习惯好、学习热情高的种子选手进行专门培训,教他们如何当“师傅”,如何把握教材,如何驾驭课堂和调控课堂,如何互助预习、预习交流、互助探究、分层提高、练习巩固等。在“和谐互助”课堂的“预习交流”“互助探究”等环节中,可以充分让“师傅”发挥用武之地。比如,在预习课中,经常让“师傅”担当教生词的工作;在作业和试卷评讲中,让“师傅”事先准备好,在师友互助环节更好地帮助学友,让学友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实践证明,“学对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使学生学习积极性越来越高,“小师傅”与“小徒弟”教学相长,创造性地将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让师生在共同体验、探究中,充满愉悦、充满活力,其思维不断被丰富、被提升,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也有利于实现生命与生命的和谐交流。
(编辑 刘泽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