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交互式小组合作教学方式浅探
2016-09-10黄山
黄山
“网络交互式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方式,是翻转课堂的一种形式,它通过网络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既能让学生独立思考,又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分享学习资源,让课前生成的材料在课内整合;通过学生展示、生生评价、教师评价,践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一、问题的提出
“网络交互式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方式,就是借助信息技术平台,设置交互区,配备学案、网络讨论区、在线习题等检测功能,帮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它将一个班级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若干名学生组成,设置组长,每个组员均可借助网络,在课外对教师给出的探究式学习任务进行回答、沟通。教师则在后台进行监督、批复,及时跟踪学生的学习。
借助这样—个信息交流的区域网络,个体可通过小组各成员之间的网络单干、合作与互助,来完成教师所布置的探究性学习任务。最后,小组长根据组员网络学习的总体情况,给出本小组学习的综合作业展示,由教师在课内组织学生进行组与组的展示、竞争、交流、评价,根据学生的作业来完成某个主题或某个概念的建构,以达到学生互相促进、互相启发、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教学过程
要完成这个类型的教学,需要具备智能环境的教室,并且有Wi-Fi覆盖。此外,还必须处理好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现笔者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5章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为教学内容,谈一些具体做法。
1.课前环节
学案区。教师给出的网络学案,并非是教学内容的简单呈现,而是带有任务性、时间性的学案;所有学案提供的资源,都是教师事先设置并能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信息,便于学习者将注意力集中于主题,而不是漫无目的地在网上搜索。
网络讨论区。本节课设置网络讨论区,上传“森林、草原、蛇岛、湿地、巴拿马生物网”等生态系统视频,以教材P8 9“思考与讨论”的7个问题,作为全班学生分组讨论的思考方向,要求每个学生均要选择其中—个生态系统视频,来回答这7个问题。组长要在设定时间内,将本组讨论区的组员回答情况进行综合处理,给出本组最佳答案。教师课前在网上收集各个小组的综合回答以做成图表,待课中进行展示;以教材P88“问题探讨”,作为学生合作学习后对“生态系统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关系”的实践模型建构。学生对这些问题设置的讨论及回答,均会在这个区域让教师的网络监控到;对于所有学生的在线提问,教师要在线回复,提出更多要求;学生的回答与提出的问题,可以让教师在课前得到充分的思考,便于设计教学亮点,尤其是设计课内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评价环节。
习题测试区。要处理好三个测试区,其中课前自学测试区除了能够测试学生自学效果外,也可用于课内评讲,可通过后台监控有目的地筛选做错的学生,在课内当场进行自我订正、说明理由、教师给予评价等方式来处理教与学环节;课中在线测试区则便于课中当场检测;课后测试区是为了检测学习成果。
2.课中环节
设计思路:案例导入→问题推进→比较分析→图表总结→习题巩固。
教学过程如下。
一是导人环节。教师通过提问以引出生态系统、生物圈、生态系统范围等知识点,导人新课。
二是课前生成材料展示环节。教师播放学生网络讨论区讨论得较好的某类生态系统短片,以学生课前回答的7个问题生成的网络讨论为案例导入;让1-2组学生展示本小组网络讨论情况(P89问题1-7)。教师配合小组展示,播放PPT以及要求学生打开相关网络学习界面。
教学内容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可以培养学生解释、推断、扩展、观察、分析、比较、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生生互评,培养学生应用、评价、总结的能力,在体验的基础上参与探讨,表达感受。
三是问题推进、比较分析环节。教师以某组学生所选择的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为载体,让该组学生进行学习成果的展示。学生代表分析食物链中各生物的组分和营养级的名称;讲述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营养级是否为一成不变,以及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的理由。
教学内容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可以培养学生解释、推断、示范的能力。
四是图表总结环节。教师以教材P88的“问题探讨”切入,评价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有针对性地挑选某个小组,找出关键词,汇报课前作业,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完成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图示模型建构,并且归纳出生态系统的概念,最终构建出本节知识网络。
教学内容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生在初步架构好的生态系统结构模型基础上,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运用概念形成环节“具体—抽象—具体”,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及归纳总结的能力,使其初步形成生态学观点。
五是习题巩固环节。教师运用PPT,展示学生课前自测习题,结合学生完成情况进行互动讲评。
教学内容是课前自测题自我修订;课中在线测试,进行课前、课中教学对比,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课后环节
在每一节交互式课后,教师都要把该节课的设计意图、课内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教师对各组的评价进行归纳与点评,以此激发学生的网络交互式小组合作学习的热情,让这种学习方式逐渐成为学生的学习习惯。
本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尤其是教材P88“问题探讨”环节,小组根据问题探讨的内容,设计建构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模型,是概念建构中较难的环节,即使有某几个小组能得出初步结果,也与教材推荐的答案有些落差。教师可以某个小组生成的模型为载体,借助课件将之原汁原味地进行修改展示。这样才能不断推进学生参与网络交互环节的学习。对于课后习题测试,学生可以将其作为作业来完成,以为下节课做好铺垫。
三、反思总结
传统的“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方式存在以下问题,如课堂开放给学生后不易调控;教学任务在45分钟内完成后不易评估;学生生成的知识点不可知;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也不得而知……所以,今后的教学还需要在软件和硬件方面做更多的探索。
既然“网络交互式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方式,是信息技术与教学真正深度融合的体现,故学校的教学要让平板、Wi-Fi、互联网真正与普通教室整合,普通教室内要逐渐呈现出人机交互的情景。要构建人机交互翻转课堂,让师生借助网络空间进行融洽的教学,达到课程与技术的完美整合,使之成为小组合作学习的理想载体。今后,教师的核心技能也将从宣讲知识变为组织讨论、个别引导和方法点拨。
(编辑 刘泽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