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后XP时代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改革
2016-09-10郑德强
郑德强
2014年4月8日,微软宣布结束对WindowsXP和Office 2003的服务支持,XP这个号称软件史上寿命最长的操作系统正式退役,标志着XP时代的终结,信息技术进入后XP时代。那么,在我国信息技术教学已经全面推进10多年后,如果学校还从小学到高中都学习同样内容的过期淘汰的操作系统和软件,甚至把它们作为考试内容,那么信息技术课程的生存状况就令人堪忧了。因此,笔者认为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迫切需要改革。
一、应鼓励信息技术教学多样化发展
学校应该鼓励各地各校从实际情况出发,在充分考虑自身条件和学生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制订信息技术课程发展规划,下大力气研制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首先是大城市和发达地区,具备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的优越条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可以多样化发展,可开展丰富多彩的信息选修课程,包括数字化绘画、数码摄影摄像、智能机器人等。从编程能力到对象控制,甚至到对象建构,学生在学习不同内容中便可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学会在基础学科学习中运用技术探究和拓展。促进自我发展。
其次是中小城市和次发达地区,这些地方基本硬件设备的投入是充足的,只是资源不够丰富,设备利用不够充分,无法大规模地开展个性化信息技术教育。在这些地方,关键是要充分鼓励教师的积极性,通过开展一些信息兴趣小组活动,适度开展“算法与程序设计”和“机器人设计与制作”等模块的拓展课程,避免设备的闲置和浪费。
最后是农村和贫困地区,这些地方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较差,国家应尽快考虑出台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的课程标准,规定各个学段必须完成的基础模块教学。如“硬件与系统管理”“信息加工与表达”“网络与信息交流”等模块的教学,在义务教育阶段必须完成,让小学、初中在内容和水平上相互衔接、各有侧重。
二、要逐步加强以编程为主体的信息技术教学
当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逐步加强以编程为主体的信息技术教学很有必要。不同学段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小学阶段应以体验为主,强调借助积木式编程工具如Scratch,通过对对象、模块、控制、执行等概念及作用的直观操作体验,感受编程思想;初中阶段则应以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为工具,通过尝试设计与实现基本程序结构,将实际问题解决与算法思想形成联结;而高中阶段则应从面向实际问题的解决人手,配合高中数学选修课,借助几种比较典型的算法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会算法与程序设计的作用及其魅力。
程序设计的教学,就是体会使用计算机进行问题求解和系统设计的过程,对学生计算思维的挖掘是显而易见的,它也恰好回避了各类工具软件频繁升级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的种种困惑。但我们要看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当然不是为了培养“程序员”,而是要使学生能用程序运行的方式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过程。
三、加强学生版权意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信息道德是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尊重知识产权,杜绝盗版软件也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点。中小学教育培养的是未来社会的公民,故加强版权意识的教育迫在眉睫。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使用的所有软件,应逐步实现正版化。
第一,中小学使用的电脑基本上都已预装正版操作系统,故教学用的其他软件可由政府教育部门牵头与有关公司谈判,花钱促进正版化;第二,纠正“崇洋媚外”的倾向,功能和性能类似的软件,我们可优先采购国产软件,比如采购WPS Office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办公套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应大胆收纳,推广使用。第三,开拓学生的眼界,引进开源软件、免费软件进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如Linux系统以及Firefox浏览器、国产优秀图片处理软件“美图秀秀”等。
我们要重点教育学生:使用盗版软件,是一个典型的饮鸩止渴的办法,它看起来是在抄近路,使得经济还比较落后、人民还比较贫穷、软件产业还不发达的中国,也能在使用软件方面和世界保持同步,但是这条路最终会把我们带到悬崖。如果我们坚持走这条路,结果就是,我们将在软件发展的道路上和别人的差距越拉越大。
所以,我们要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强化软件版权意识,在中小学大力推行以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的国产应用软件替代国外软件,培养学生使用国产软件的习惯,通过向学生介绍如雷军、鲍岳桥、求伯君、王选等中国IT界优秀精英,鼓励有志青年投身软件行业,促进中国软件业的更大发展。
四、改革教学模式,适应网络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课教师究竟应该怎样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怎样有效地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一下。
一是媒质的改革。信息技术学科完全可以采用电子版或网络教材,取消纸质教材和光盘。事实上,大多数信息技术课的上课环境就在机房,面对电脑屏幕甚至是投影,基本无需纸质教材。出版社提供的电子化、网络化教材,可以直接连通到信息技术课堂即网络机房。此外,出版社还可建设相应学科资源网站,以方便教学。
二是教学过程的改革。教师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按学科知识的内在结构重组教学内容,以项目的方式设计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课题、任务。帮助学生把问题转变为课题,并创设情境,诱发其探究动机,引发学生不断进入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三是评价方式的改革。信息技术学科在中小学并非重要的考试科目,无需照搬其他课的评价方式。对信息技术课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信息技术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除了笔试、上机考试等方式,其他人性化、科学化的总结性评价手段也是可以尝试的。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每一次网络探究任务,制订出评价量表供学生填写,然后利用计算机的统计处理功能,准确、迅速地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
2015年,我国在国家层面已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把互联网作为核心引擎,推动社会创新。当前热议的翻转课堂、微课程以及慕课等,正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教育。所以我们相信,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唯有从多方面进行改革,学会将新技术与教学方法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及交流能力,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编辑 刘泽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