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互联网+”时代的教育与学习

2016-09-10张力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16年1期
关键词:公共服务互联网+信息化

张力

一、从教育到学习的全面思考

从图1来看,《说文解字》曰:“教”的释义是“上所施下所效也”,“育”的释义是“养子使作善也”,在知识能力代代相授的基础上加入道德要求。篆书中的“学”字像双手构木成为屋形,并将孩子这个学习主体放在屋内,“习”则有小鸟振翅欲飞、反复试飞的意思。中国古代文字的演化,显示教与育、学与习背后的深刻含义。

新中国成立65年间,全国大学、高中、初中、小学的在校生结构,经历了从倒图钉型(极少人受到中学和大学教育)到世纪之交的金字塔型,再到现在的正梯形,意味着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已经空前扩展,中国的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已经跻身于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请见图2)。

而在贯穿人一生的教育过程中,正规学校学历教育与非正规教育、非正式学习将高度融合,学习成果积累、认定、转换将成为常态。“互联网+”时代对建设全民终身学习平台提出新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后,中国教育将分为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三大板块,其中,职业教育是沟通普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重要枢纽,它与人力资源市场的连接更加紧密。

教育信息化将越来越适用于各级各类教育和学习活动,互联网+时代将对打造国民教育体系升级版,既注入新的动力,也增添了新的变数。

二、中国政府的宏观政策导向

中共十八大报告强调,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主线,要求“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教育信息化有利于构筑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立交桥”的以上6根支柱。

十八届三中全会在部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时要求,“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当前,从国家到地方将继续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尽快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覆盖。

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进一步明确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建议》特别强调,“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2015年5月23日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指出,将通过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同年12月16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他表示中国政府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行动计划,全面推广经济及社会中任何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承诺到2020年中国宽带网络将基本覆盖所有城镇和乡村,打通网络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让更多人用上互联网。

可以预见,在未来五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政府的信息化战略布局的优化,必将为互联网+教育与学习提供更为可靠的基础条件。

三、“互联网+”时代的教育与学习

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ED)2011年版定义看,“教育(Education)是社会有意地将积累的信息、知识、理解、态度、价值、技艺、能力或行为从上一代传给下一代的过程,牵涉到学习交流行为。”“学习(Learning)是个人通过经历、实践、研究或授课而获取或改变信息、知识、理解力、态度、价值观、技艺、能力或行为。”

显然,教育主要是指制度安排,学习更像是宽域广谱的个体行为,21世纪以来,国际社会愈发倾向以终身学习(Lifelong Learning )替代或覆盖终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各国普遍开始重视信息技术拓展公民学习机会,打造从教育和学习的升级版,观察“互联网+”时代的教育与学习,可在以下五个领域发挥优势:

在教学资源管理方面,互联网可将静态数字化学习资料转变为表演性强、制作精良、短小精悍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视频课程,并大大拓展了资源分享范围;

在广义成本分担方面,在依靠财政提供和支持公共教育服务的基础上,实现非公共教育服务的市场机制运作;

在师资质量评价方面,把长期习惯面授知识、亲传能力的教师,打造成明星导师、智慧辅导者、助教式教师,建立对教师评估的新框架;

在学习者用户方面,学习需求日趋多样化,学习方式更加个性化甚至碎片化;

在知识结构变迁方面,学科专业的边界松动,知识结构得到重组。总之,无论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教育与学习只有推陈出新,才能可持续发展。

当然,“互联网+”时代的教育与学习可能面临一些新挑战,比如,在线课程完成率低,学科本位的通识教育课程比重过大,面对面教与学的无法替代性,处境不利群体的前置性条件缺位,现有教师的职业不适应性,在线教育成为“影子学习经济”后的评价等,均需继续研究应对措施。

四、教育服务供求关系的新格局

关于现代社会的服务属性分化,世界银行有两分法,即公共服务和私人服务;而中国则是三分法,包括基本公共服务、非基本公共服务和非公共服务。在教育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就是指义务教育,而非义务教育阶段空间广阔。

根据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建议》,今后,一要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基本公共服务要努力实现全覆盖。二要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能由政府购买服务提供的,政府不再直接承办;能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提供的,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同时明确要求,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

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视频贺词中指出,“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为此,展望21世纪中国人的教育与学习,应该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为有用和更可持续。

为了满足未来中国社会高度分化的教育和学习需求,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不仅需要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履行好支持国民教育和全民学习的法定责任,而且需要学校、企业、社区、社会以及学习者个人等共同努力,多方筹措和有效配置资源,为提供多样化教育和学习服务创设更好的条件。

(编辑:王晓明)

猜你喜欢

公共服务互联网+信息化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