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四阶段教学法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2016-09-10邓先华
邓先华
几十年的语文教学生涯让我认识到:语文人情味最浓,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体,但要真正教好语文,确实不易。笔者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改革,也摸出了一点点门道,如果用新课程理念来诠释,成功的语文课堂应该就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落实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里,语文教学的效果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落实中的问题
课程改革已走过了十余年的历程,但如果走进语文日常课堂,你会发现,目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还停留在认识层面上,不会运用、不用或滥用这种方式的现象还大量存在,重视学生主体、尊重学生有创意的理解和个性化的表达没有得到真正落实,严重影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具体来说,是走向了两个极端。一是浮在表面。有的教师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用得热热闹闹,但却都是表面上的东西,学生有外在活动却没有内在体验,也就是有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而无实质收获。比如,需要探讨的问题太肤浅或太深奥,合作探究分工不具体,所给的时间不够,走走过场了事等,这种形式主义的东西收效甚微。二是使用过滥。少数教师视这种学习方式为唯一法宝,每一节课,每一个学生都要自主、合作、探究,而不管内容特点和学生基础如何,似乎传统的方式都是错的,新课程的实施只有这种方式。这种绝对化倾向,导致教学生硬、呆板,收不到应有的效果。教师自己由于“大胆放手”,不深钻教材、教法,久而久之,便变得浮躁、肤浅。
二、重新认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不恰当的使用主要源于认识上的偏差。我们应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一番再认识。“自主”指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过程,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合作”是指学习的组织形式,在班级授课制的教学形式下,采用小组合作、全班合作学习的形式,生与生、生与师进行互动交流。“探究”指在实践中进行学习,要求教师给各类学生提供适合各自发展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探究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我决定、自我选择、自我钻研、自我调控、自我评价反思,发展自身主体性的学习过程;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动性学习。自主是核心,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前提,合作是促进民主、探究的形式、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三者互为一体,又互相促进。
具体来说要厘清以下四点:
首先,参与是前提。学生主体作用不能发挥好,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没有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初中学生正处于不断发展的成长阶段,他们可塑性大,深藏着巨大的潜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像魏书生老师那样与学生“商量着教”,把学生真正看作学习的主人,要通过启发、设疑等行之有效的激励性策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参与了,智慧的火花才能显现,自主探究才能进行。
其次,个体探究是根本。在自主学习中,个体探究必须摆在首位,单元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要突出个体优先介入任务目标的完成。目标任务确定后,先引导学生自己努力独立完成任务,如果完成任务确实有困难,再进行合作交流。假如个体综合水平已经达到无需合作交流的高度,就不必进行集体交流了,更不可一上来就搞“合作探究”。这不仅仅是费不费时的问题,因为我们要培养和造就的人才首先应该是能独立思考、有独立人格的个体。
再次,合作出高效。当学生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就要使用合作交流的方式。合作交流必须严格落实,要充分发挥个体的作用,实现学生间资源互补,高效率解决疑难问题。特别是小组合作,一要注意小组成员男女、优差的搭配,二要有明确的分工,如组长、发言人、记录员等,三要给足合作的时间,四要全程监督。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之一。
最后,主体和主导地位要分清。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出来,自己能解决的,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要由学生自己跳起来“摘果子”,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其能力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但教师不是旁观者,其主导作用不能缺失,一定要在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堂操作环节等方面担当起引领、指导、矫正、督促、评价等方面的责任。教师要善于抓住课堂的关键点,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向深层次目标发展。
三、单元四阶段教学法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
有了以上的认识,搞好落实就有了基础。具体到语文课堂上,要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还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学模式。模式有它存在的价值,尤其对于教学新手,掌握了一定的教学模式,才能跳出模式,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笔者一直在探索如何在语文课堂上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教学实践,经过反复思考和不断完善,现在已形成了一种语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基本操作模式——“单元四阶段教学法”。该模式以语文单元教学为对象,充分利用单元整体优势,将教学单元分为自学、阅读、活动、作文四个阶段进行教学。
“自学”是单元教学之初的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上进行。它与传统意义上的预习不同,由教师指导学生对单元进行初步阅读,整体把握单元内容,发现疑难问题,列好单元知识表。如列单元知识表时,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掌握的情况,自行选择生字新词、修辞例句等。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学生能在自学的困惑中激发探求知识的欲望,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听讲的方向性和选择性,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并逐渐养成自己读书的习惯,学到自学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能据此发现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缺陷,以设计或调整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率。
“阅读”这个阶段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学习,其课堂结构一般分为创境导向、自行阅读、合作探究、梳理归纳、练习迁移五个环节。
阅读教学对教材的处理要着眼于单元整体。有的课文要讲读,有的课文宜自读,有的课文要比较阅读,而许多课文要联系生活来学习。教学的形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具体的教学中,只要做到学习目标明确,课堂民主气氛浓厚,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合作学习扎实认真,巩固迁移自然有效,就是好的课堂结构形式。当然,教师扼要地讲,学生不同方式地读是必不可少的。
“活动”是指阅读教学结束后,根据单元教学目标,结合单元内的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语文活动。如学习了《爱莲说》,开展“莲文化的魅力”活动;学习了戏剧单元,开展“戏曲大舞台”活动等。活动的综合性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是训练学生听话、说话能力的好方法,更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能力的好机会,教师应利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动起来,并放手让学生去完成。“活动”在“阅读”之后,“作文”之前,教师要善于抓住三者之间的联系,通过活动,将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它既为阅读教学作补充,又成为作文教学的前期指导。
“作文”是单元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作文内容一般与单元教学相联系,如学习了亲情单元,开展了“我爱我家”的活动,可以写一篇表现亲情的作文。教师先对文题进行简单的审题指导,然后学生写作(快速作文,一般45分钟内完成)。写作结束后,教师提出评改重点,引导学生用集体评改、互相批改、自我修改等多种方式评改作文。评改之后,学生写出后记,交由老师简要复批、复评。最后一项工作是教师面向全班公布作文及评改基本情况,综合述评,将优秀作文公布在“习作选优”栏中供大家学习,并择优向报刊杂志推荐。扩大指导,快速写作,当堂评改,全班批改,增写后记,展示优秀习作等,不但减轻了师生负担,还能引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成功欲,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这里着重谈一下批改和写后记。一般分四步走:
一是评议典型作文,把握批改要领。学生作文本交上来后,教师浏览全班作文,了解写作情况,并根据训练重点,选出典型作文两三篇,然后组织全班评议。评议时,教师先提出评改重点,再由学生上台朗读教师选定的典型作文,组织全班评议。评议过程中,教师出语要精,注意启发、诱导,要尽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师作简短小结,让学生分清优劣,掌握批改的方法和要领,知道批改应如何下手。
二是初批、初改、初评,形成初步意见。评议结束后,使用交叉批改或互批互(自)改等方式批改作文。批改前,教师要教给学生批改要点和记分方法,提出批改的具体要求,如,涉及该次评改重点的有关内容要在眉批、尾批中着重指出;要努力发现作文的长处,用心找出存在的问题,态度中肯,切忌全盘否定;用语力求具体,有理有据,不下空洞评语;要尊重他人劳动,有礼有节,使用礼貌用语,不乱涂乱画等。然后具体指导学生批改,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精批细改,写出自己的评价文字。
三是写后记明得失,反馈作者看法。同学批改完后,作文本回到作者本人手里。经历了集体评议、批改他人作文这两步,又阅读了同学的批语,作者一定会有所启发,有所领悟,或者对批改有不同的看法或疑问,把这些想法形成文字,就是后记。后记长短不限,形式自由,能写出真实感受即可。同时,教师要求并指导学生认真修改批改者指出的问题,如改正病句和错别字、添补过渡句等,如果需要改写某些段落或重新构思作文,则写在后记的后面。
四是反复商讨琢磨,力求达成共识。这是一个课下合作交流活动。写完后记,作文本再次送到批改者手中。批改者要判定病句、错别字等问题修改的正误,评价后记的优劣,回答后记中提出的问题,如果有改写的段落或重写的作文,则要再次批改。这一步完成后,作文本又回到作者手里。作者对批改者的评判如果还有不同的意见,可再次写在后面,或直接找批改者商量、讨论,尽量达成共识。这样翻来覆去,多的可能达到五六次。如果确实有意见不一的问题,谁也说服不了谁,则写在最后,留待老师评判。
这种单元教学模式不难操作,学生乐于接受,切合新课程理念。在“阅读”之前安排单元“自学”,并在课内进行,突出了自主学习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且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阅读”阶段的课堂导入“入情入境”,更科学有效,“阅读”过程读、思、探、练有机结合,巩固和迁移得到足够重视;“活动”教学紧扣单元学习重点,既衔接“阅读”和“作文”,更注重拓展和延伸,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作文”教学尤其重视培养学生自改能力和合作能力。叶圣陶先生说:“培养了自改能力,这是终生受用的。”由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这种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强化了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意识,逐步地使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单元四阶段教学法”仅是一种操作模式,要真正落实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具体操作上还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1.体现学生认知规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要体现认知规律。在“单元四阶段教学法”中,“自学”是感受和初步理解文本,扫除阅读障碍,大体把握文本主旨,是自读、自练、自己解决一些问题,这是深入学习的基础,不宜要求过高。“阅读”是深入理解、欣赏和评价文本。这是课堂对话,情感交流,是对文章主旨的进一步把握,对文章内容、形式及其艺术手法的评判,不能浅尝辄止。“活动”是由阅读理解向阅读运用转化的学习活动,实现文本向现实生活的延伸,要突出拓展和运用。“作文”是将“阅读”和“活动”所得进行综合运用的活动,是思想的碰撞和层次的升华,重在综合和创新。总之,运用“单元四阶段教学法”必须体现学习由浅入深、由低到高这一学生认知规律。
2.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与合作学习的机会。一要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教师要将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相信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活动。要尽量少讲,凡是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探究能弄懂的就不讲;要给时间学,课堂上要留出一半以上的时间给学生读、思、说、写;要放权利学,教师要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尽量给学生学习内容的选择权、学习方法的自主权、学习结果的评价权,促进课堂“生成”,形成和谐对话,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激情。二要赋予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教师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当需要合作学习时,要相信学生的合作能力,善于并敢于把探究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体验自己学习的过程;要给学生自由合作的空间,在合作对象上给学生以选择的机会;要给学生快乐合作的环境,课堂上要尽量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无论是分组讨论还是成果交流,都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活动,自由地表达,不要随意责备学生,扼杀学生的创新火花。
3.着重培养学生能力。一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有了这个目标意识,教学活动才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二要以开发学生潜能为本位,这才不会包办代替。三要以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珍惜学生独特体验为原则。这才能让学生尽情发挥,培养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方式的介入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研究,正确使用,扎扎实实落实,不操之过急,也不做表面文章。倘能这样,语文教学才会更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