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播种美德的种子 撑起中国的脊梁

2016-09-10吴楠

中国教师 2016年1期
关键词:人大附中校长课程

吴楠

创办于1950年4月的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简称“人大附中”)是一所享誉中外的著名中学,它在综合创新方面取得的成果已成为展示北京乃至中国优质基础教育的窗口,是一所充满青春活力、环境优美的花园式学校。“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是人大附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价值追求。关于教育理念,人大附中翟小宁校长认为“教育要使生命得以舒展,必须形成多样化的教育生态和个性化的教育”,2014年人大附中“以人为本,多元开放”的综合育人模式获得首届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5年翟小宁被光明日报《教育家》杂志社、人民教师网发起的“寻找中国好校长”活动评为“中国好校长”。

2015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形成和发展时强调,要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

今年正值“十三五”规划开局年,作为我国基础教育创新改革标杆校的人大附中,面向未来,如何理解新形势下的教育,如何思考今后的发展。为此,我们走访了校长翟小宁,探秘教育领衔军的独家心得。

中国教师: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请谈谈您对“提高教育质量”的思考。

翟小宁:对于“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要求,我认为依然是高举立德树人的旗帜,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高尚的品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基础教育无论是在学校的办学质量、课程改革还是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就世界范围内的基础教育来看,中国已经跻身于大国之列。中国的基础教育代表着东方文化,也代表着中国的价值追求,下一步我们提高教育质量更要注重内涵的发展,使我们的学校更有品质,更有境界,更适合人的发展。就我个人来说,教育的发展,包括学校的发展,要不断追求教育的本质,这个本质就是立德树人,我们在这个主题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培养爱国主义精神”,要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这就为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培养的人才应该有中国情怀、中国心,有国际视野,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能够带着中国文化的底气在国际舞台上进行交流,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和国际交往的促进者。这种人才第一必须有中国精神、中国灵魂,第二应该有国际视野。要具有中国灵魂必须有爱国精神,能够为民族复兴的伟大的中国梦做贡献,另外,作为一个有国际视野的人,应该能促进人类的进步,这两者缺一不可。从培养学生的中国精神来说,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的学校应该洋溢着中国文化的气息,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成为具有中国精神的人才。

青少年的可塑性很强,受什么样的教育,在什么样的文化中长大,就会有什么样的价值观,所以我们首先要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心灵的塑造要靠教育,所以我们要加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教育,让他们从小读中国文化的经典,学习中国的母语,接受母语的熏陶,包括了解中国的历史。我们应该打造有中国脊梁的教育,有中国灵魂的教育,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这是中国的教育发展到现在给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课题。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了,才能真正开创一条有中国特色、有世界眼光的未来教育之路,如若解决不好,我们的教育就没有根基,这个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中国教师:请您结合“以人为本,多元开放”的育人模式谈谈学校的办学特色。

翟小宁:人大附中的办学思想是“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一切为了人类的进步”,这是刘彭芝校长在1997年提出的,我们也一直按照这个思想在办学校做教育。尊重个性,就是我们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禀赋和个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路径,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应该创造适合每个人发展的教育,所以应该尊重人的个性,使人的个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只有使每个人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社会龙腾虎跃,呈现出生动的局面。

为了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们在很多方面进行着不断的探索和努力。比如课程建设方面,学校现在有二百多门选修课,一百多门拓展研修课,学生在这么多丰富的课程中可以得到自由的发展。丰富的课程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平台,课程越丰富学生的选择余地就越大,选到自己喜欢的课程的可能性就越大,当他们在自己喜欢的课程中得到一定的体验和提升的时候,也许就奠定了他们将来的发展方向。所以课程的丰富性非常重要,除了课程以外,我们非常重视学生社团的建设,人大附中的学生社团比较丰富,非常有特色,有公益类的、人文类的、科技类的、体育类的、艺术类的以及社会实践类等,学生只要有共同的爱好就可以一起组建这样的社团,丰富自己的中学生活。

除了学生之外,我们尊重教师的个性,主张教师的教学风格多样化。教师的学术研究应该是自由的,教师应该受到充分的尊重。只有教师得到充分的尊重,他们才能把尊重关怀的文化带给学生,也才能使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和关爱。对于教师的尊重最重要的是促使教师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学生发展是学校发展的目的,教师发展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学校发展又能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也就是说教师的发展是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前提,所以教师是非常值得尊重的群体。在学校里应该形成尊重教师、关爱教师的主流,让教师在尊重和激励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中国教师:教育要发展,课程改革就要不断深入,请您谈谈学校在课程改革中都做了哪些创新和探索?

翟小宁:人大附中以育人为核心,注重核心素养与各学科课程的有机结合,注重核心素养课程体系在各学段的融会贯通,寻求课程改革的新突破,追求素质教育的新进展,实现学校发展的新境界。在这样的一种教育追求之下,进行我们的课程改革。实行上下互动,全员参与,统筹协调,持续发展,学校提出课程开设的计划,学科组建课程开发的团队,团队进行相关课程培训,进行课程的研发、实践,然后学校进行课程效果的评价。由课程理念到组织实施,到师资培训,研究实践,再到课程评价,形成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不断提升,而我们主要的举措是,尽最大努力实行小班化教学,课堂教学注重互动式教学,注重开发个性化课程,注重运用云在线课程平台,注重走班教学、分层教学各种形式的有机结合。注重班主任为核心的导师制,每个老师都是学生的导师,注重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这是我们的一些宏观、中观、微观的设计。

我认为,不管是什么样的课程,课堂是主渠道,改变课堂是我们这些年不断进行的努力。在人大附中的课堂中,应该是这样子的,当然这也是一种正在路上的追求。学生应该是积极投入,充满热情,学生的声音是被听取和受到尊重的。学生应该一起合作,踊跃参与到以提升素养和能力为目的的研究讨论和实践体验中。老师帮助学生探索,对研究与学习内容作出适当选择。老师引导学生提问以深化学生的认识和能力。应该在发现中获取知识,从知识出发来创造意义。应该让学生懂得,恰当的有价值的提问,跟得到正确的答案同样重要。应该明白,相对结果而言,知识的习得是在发掘中,在过程中,在重构中,在创造中,而不是在被动的接受中。所以应该倡导自主课堂,研究课题,互动课堂。

课堂应该充满文化的魅力,应该让学生浸润着课堂文化来成长。在课堂教学中要追求三种真理,一是以人为本的真理,二是共享的真理,三是回归的真理。所谓以人为本的真理,是课堂属于每个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应该各得其所,主动学习,享受学习的快乐。所谓共享的真理,是指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发光体,每一个人都是智慧的载体,课堂应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思想与思想的交流,生命与生命的融合,智慧与智慧的共享。所谓回归的真理,就是要增强课堂教学的魅力,增强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使课堂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他上了老师的课,喜欢这门课,将来有一天走出校门的时候,他怀念在人大附中的课堂,这是我们的倡导和追求。所以我们希望我们的课堂上应该洋溢着阳光的味道。应该是学生都动,动手动脑。应该是学生在研究,而不是刻板地坐在那里,学生都应该积极地研究他们感兴趣的课题,老师只是一个陪伴者和指导者。

中国教师:我们了解到,2015年您曾荣获“中国好校长”的称号,您认为一个好校长应该具备哪些特点?

翟小宁:作为校长,首先要有教育情怀,能够认识到作为教育工作者是非常幸运的事,能够把教育当作神圣的使命来做,对教育有一种宗教般的情怀,有一种使命感与神圣感。

第二,要有教育的愿景,或者说教育梦想。有一幅心灵的蓝图,既是形象的又是理性的,既是生动的又是科学的。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的教育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这些应该是一个校长不断思索的问题。我们从哪里来就是说我们要着眼于历史,不能割断历史,一个学校的历史要继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要继承,世界教育的文明成果要继承。往哪里去就是说我们的未来教育是什么,未来课程是什么,未来课堂是什么?校长应该研究、应该探索、应该能够看到多年后的样子。这样的愿景也许实现不了,但是会引领我们朝着那个方向去。

第三,好校长应该是学校的首席学习者,要有一种强烈的学习意识和渴望,向实践学习、向书本学习、向中国的同行学习、向国外的同行学习,学习中国的教育、学习世界的教育、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内化成自己的理解,带领他的团队成为终身学习者。

第四,好校长应该是思想的领导者,应该有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思想,一个有思想的校长才能使教育变得有内涵、使学校变得有灵气。校长的思想必须有一种开放而鲜活的状态,既有自己的坚守又能不断地融通,思想不能偏颇。

一个好校长应该始终明白教育最本质的是什么,那就是培养人;而培养人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培养人的精神;培养人的精神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塑造人的灵魂。我们应该充分认识“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这句话,体会它深刻的含义。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除了追求身体的健康、精神的享受、文化的教养之外,他应该不断提升心灵的境界。物化的境界重享受,精神的境界重幸福,文化的境界重教养,心灵的境界重信仰,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要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尚理念来引领人的发展。

中国教师:人大附中的办学目标是“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创世界名校”,请简要描述一下您心目中的好学校。

翟小宁:2015年,我参加了在英国举行的G20国际校长峰会,参观了英国国王学院学校,这个学校的大门边,有两尊雕塑,其中一个雕塑,是一个人拿着一本书打开了,旁边的词是“智慧”。另一个雕塑,表示一种神圣的庄严,旁边的词是“神圣”。我很受触动,更加体会到一所好的学校应该使人变得更好、更美、更有智慧、更加健康、更加和谐,使生命得以舒展,能够激发人的创新潜能,能够培养人的核心素养。

我认为,一所好学校是有梦想的学校,学生肯定是为追求梦想而来,老师也是这样,只有让学生怀揣着梦想,这个学校才是好的,能够使人怀着梦想而学习,怀着梦想而工作,在这样一所学校里应该处处充满关爱、充满激励、充满欣赏;一所好的学校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学校,它立足于中国的土地上,但是它有世界的眼光,它不断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新的信息,在“互联网+”时代它应该是有开放的生活、开放的视野;一所好学校应该是创新的学校,在这里任何创新都应该得到尊重和鼓励,创新应该成为一种文化,创新精神应该植根于学生正在成长的心灵之中,使年轻人心中的火种被唤醒和点燃,所以教育不是灌输,任何一种差异的存在都是值得庆贺的;一所好学校应该是和谐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和谐的,学生与学生的关系是和谐的,人们在和谐的氛围中生活,追求各自的梦想;一所好学校应该是一所学习型的学校,校长是首席学习者,教师是学习的践行者,学生是学习的受益者;一所好的学校应该是一所不断探索的学校,是智慧的组织,是学习的共同体。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育人必先育德,育德必先育心。培养学生慈爱悲悯的人文情怀,使学生拥有善良的心灵,是教育的重要使命。

翟小宁校长认为教育就是在学生的心中种下一粒美德的种子,创建有中国脊梁、世界眼光的未来教育。我们要相信种子的力量,只要美德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未来教育就一定会硕果累累。我们也相信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真正的教育是灵魂的教育,是中国根的教育,有根的教育才能撑起中国的脊梁。

猜你喜欢

人大附中校长课程
人大附中早培班九年级周思言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只要你来过,就会永远怀念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人大附中:“神校”甩“牛校”几条街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