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欢度”的国庆

2016-09-10许仲英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欢度欢庆插队

许仲英

1970年10月1日,是我们插队后的第一个国庆节。

从小习惯了大城市生活的我们,最盼过节了。一个个节日都过去了,平淡无奇,什么也没发生。艰苦至极的物质生活,超出极限的劳动强度,少小离家的不绝乡愁,所有的一切全糅合进日复一日的岁月当中,从未间断。

熬到国庆节的前一天,大家实在耐不住了,不约而同地向队里请假一天。那是繁忙的秋收时节,村里几乎所有的人都加入进来。在这样的节骨眼儿上请假,结果可想而知,没错,我们遭到了拒绝。现在想来,除了队里正忙,人手紧张外,干部们并非无情,而是实在想不明白,干嘛不给假?

我们当时却愤怒了,之后做出决定:集体罢工一天,庆祝伟大的国庆节!

第二天,天气晴朗,碧空如洗。大家早早起床了。仿佛事先约定好了一般,每个人都穿出了自己最漂亮的衣服,女同学头一天晚上就洗了头,梳起两条油亮的辫子,脸上还薄薄地涂了雪花膏。男同学也都互相帮着理了发,显得容光焕发,比平日斯文了许多。按照头一天晚上的分工,大家分头忙碌起来,有到邻近的张村菜地买菜的,有去三里之外的苏村割肉的,有把各自的宿舍布置一新的,也有把平时狼藉的知青大院打扫干净的,还有几个人,忙着把打谷场上的谷草抱回来,在大院正中堆起一个巨大的篝火堆……伙房里甚至把平时舍不得吃的白面拿了出来,准备晚上蒸馒头。大师傅郭大爷,则被我们放了假——我们要自己动手做一顿地道的家乡饭了。

村里很安静,只间或传来几声猪的哼哼,夹杂着公鸡母鸡们有一声没一声的啼叫。家家户户凡走得动、出得去的人几乎都出工了,没有人注意到我们在忙些什么。

记忆里,那是我们到农村后近五个月来,最快乐的一天了。每个人都兴奋不已,笑着,唱着,交谈着,忙碌着,连那些平日里略有些龃龉的同学也尽释前嫌,和好如初。金色的秋阳把温暖洒进大院,仿佛在同我们一起分享难得的轻松和快乐。院子里喜庆的气氛简直让人陶醉——久违了,这美妙极了的感觉。

欢乐的时光过得特别快。当天色渐渐黑下来,大家心满意足地享用过插队以来最丰盛的晚餐后,终于,篝火晚会开始了。

人们纷纷围到篝火堆前,一个男生郑重地擦亮一根火柴,点燃了篝火底部。起初,那朵漂亮的火花仿佛拿不定主意似的,带着几分犹豫跳跃了几下,先是怯生生地舔着周围的谷草,小声哔剥着。慢慢地,在人们的欢呼声中,它好像胆子大了起来,终于变大、变亮了,随着“啪”的一声爆响,火焰仿佛突然苏醒过来,忽地一下蹿起老高,有什么东西在火中不断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就像亲切而熟悉的爆竹声。金红色的火焰伴着“噼啪”的火星升腾起一人多高,映红了我们的脸庞,也照亮了黑暗、寂寥的夜空。此时,欢乐的气氛达到了高潮,我们围着火堆又唱又跳,有狂吹口琴的,有大喊大叫的,有拍手大笑的,还有学猫学狗学鬼怪叫的。一时间,竟也火光冲天,人声鼎沸!熊熊的火光中,映照出一群放浪形骸的嘴脸!

狂欢中,突然院门大开,一群肩担水桶、手端瓦盆的乡亲们冲了进来。他们动作凶猛,身手果断,不由分说地扑上前来,冲着火堆就泼水。还有几个人手持铁锨,没命地拍打着火苗,人们呐喊着,吼叫着,忙碌着,咒骂着,乱成一团。

篝火很快被扑灭。院子里早就狼藉一片了,空中飘着烟灰,地上淌着污水,大家的身上、脸上也都横一道、竖一道抹得黑脸包公一般。气急败坏的知青们想不通乡亲们何以如此无情地扫人之兴。一直到乡亲们问起怎么失的火、有没有人受伤时,一头雾水的我们才明白原来是一场误会!

乡亲们责难着渐次离去,望着彼此狼狈不堪的模样,同学们面面相觑,哭笑不得!

这就是我们在农村欢庆的第一个节日,以精心准备开始,以荒唐沮丧告终。

(选自《人生与伴侣》2015年5期,有删改)

赏析:

本文记叙了一个难忘的国庆节,这也是作者在农村欢庆的第一个节日。在特定环境下,作者下乡插队,生活枯燥乏味,就连到国庆节请假也很难。于是,一群年轻人集体罢工,准备晚上狂欢。文中,作者详细地记叙了狂欢的场景,折射出知青兴奋、愉快的心情,然而,篝火因误会被乡亲们扑灭。在写法上,本文先介绍插队生活及“请假事件”,为下文的“欢度”做铺垫,再具体描绘篝火现场,用笔细腻。而且,作者还巧用修辞,让文章生动起来,比如:“火花仿佛拿不定主意”“怯生生地舔着谷草”“它好像胆子大了起来”……

猜你喜欢

欢度欢庆插队
欢度“六一” 萌娃童“画”
《欢庆》
卖 萌
歌舞欢庆“三月三”
不一样的数独
插队党
插队
插队
party也疯狂
HOW TO SPEND SUMMER VACATION 如何欢度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