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飞:我们需要生活的质感
2016-09-10
记=本刊特约记者 韩 政
海=海 飞
海飞部分编剧作品
谁的胆子这么大,敢称“史上颜值最高谍战剧”?看了目前正在热播的电视剧《麻雀》的演员阵容,你可能不得不服:李易峰、周冬雨、张若昀、尹正……这些深受粉丝追捧的“小鲜肉”和“当红小花”,在《麻雀》中化身为外表波澜不惊、内心坚定执着的中共地下工作者,心狠手辣、野心满满的特工……谱写了一个步步惊心的谍战故事。
不动声色的慢和暗流涌动的惊心动魄,是《麻雀》原著作者、电视剧编剧海飞最钟情的谍战类型剧作的写作手法。身为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一级作家的海飞,文学创作起步并不算早,而踏入影视圈创作,也只是近六七年的事。从一个籍籍无名的文学爱好者,到蜚声文坛,成为多部热门影视剧的编剧,海飞始终相信,不灰心,努力写,是唯一的一条道路;而好东西,是不会被埋没的。
走偶像路线,其实不是“偶像化”
记:最近,由您的小说《麻雀》改编而成的同名电视剧在播出之后引发了不小的轰动。您对这部作品有什么看法?
海:《麻雀》是由一部中篇小说改编成影视剧的。从4万字的小说到将近70万字的剧本,增加了不少的容量,最重要的是增加了十多个惊心动魄的事件。我特别喜欢追求新鲜,总是在避免重复,所以,《麻雀》剧本的创作确实花费了我巨大的精力和时间。那时候的地下战争,每一个情报工作者,都在“刀锋”上行走。这样的惊险人生,如果没有信仰的力量,几乎无法成立。于是,《麻雀》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一段无比瑰丽的人生,像一道闪电,石破天惊;或是雨后彩虹,绚烂迷人。
记:和您之前的作品相比,《麻雀》电视剧用了非常多的偶像明星,比如李易峰、周冬雨等,选演员的过程,您有参与其中吗?您对这部作品走偶像路线有什么看法?
海:我有参与选角的过程,工作人员会和我一起商量,哪些演员更符合角色的样貌和状态。主角陈深是个非常有魅力的人物,他是那个烽火年代的“小鲜肉”,是当时大上海的“高富帅”。从外表看,陈深是个吊儿郎当的人,但在不羁中,他又是笃定和沉稳的,用玩世不恭隐藏起内心的坚定和执着。所以,这个角色的张力很大,需要一个既有颜值又有演技的演员。这个角色是由李易峰饰演的,看过片子后,我认为他的演绎是到位的。
所谓的走偶像路线,其实不是谍战剧“偶像化”了,而是演员都“年轻化”了。一些影视公司有句口号叫“得小鲜肉者得天下”,未必正确,但也并非没有道理。这不是谍战剧的悲哀,而是整个行业的残酷。
记:有人说,很多学生是因为偶像去观看电视剧或者电影,反而忽略了电视剧、电影的艺术本身。您是否赞成这种看法?
海:这是影视产业发展进程中必然要面临的一个问题。比如我们说学生看颜值、看偶像,但是如果我们的剧情好,学生是不是才能看得更投入、更喜欢?所以我觉得电视剧剧情、制作好不好,是有很大差别的。其实很多电影、电视剧都是明星出演的,但制片方亏得血本无归,是因为它根本没有讲好故事。所以说,并不是光靠颜值,就会有很多粉丝买账。
记:作为一名编剧,您能和我们说说一部电视剧的剧本从筹备到正式开拍的过程是怎样的吗?
海:一般情况下有多种安排方式。有些剧本在创作时就开始物色演员了,有的剧本则是全部完成了以后,才开始物色演员,也有剧本是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才开始物色演员、导演、制作团队,等等。《麻雀》属于剧本还没有完全写完,演员就已经进组了。开机拍摄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开始跟组剪辑。电视剧拍完以后,剪辑、配音、整片,整片了之后出售。它跟商品是一样的,过程不复杂,特别简单,但是每一个流程涉及的人事很复杂,牵涉到方方面面,譬如一个拍摄团队,可以多达几百人,两三个月都在一起生活,相互之间却不一定认识。
记:您写过很多小说,也写过很多电视剧剧本。小说家和编剧这两个身份,您更喜欢哪一个?
海:都喜欢,没有说更喜欢哪一个。写小说相对来说更加随意,也可以按照你心中想象的这条路来。我是写小说出身,并且十分爱好写小说。我常常沉浸在小说语言的细腻和粗犷中,感谢这个世界到底还有一方能让我自由驰骋的天地。在我眼里,好的小说是可以跨越年代和背景的,经得起回望和把玩。电视剧本呢,因为要针对大众,所以要经过很多人的检验,吸收很多人的意见进行修改,这是两种不同的流程。写小说能更好地为剧本创作做准备,而写剧本能给写小说做经验的积累,教我做一个更好的“说书人”。
记:当下一些电视剧是根据史实改编的,但又在史实的基础上有一些艺术加工。您对这种做法怎么看?是否建议学生看这类电视剧,还是建议他们直接了解真实的历史?
海:很多影视公司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会胡乱篡改历史,我是非常不赞成的。这会误导青少年,使他们认为历史就是如此。轻度的艺术加工,比如通过渲染突显人物个性,这是可以的。但是史实是不能改的,比如说这个年份,这个人还没出生,却把他写进去。如果把历史乱改,甚至造成一些误导,那么,我觉得这种行为是很不严肃的。毕竟,青少年的分辨能力较弱,让他们看大幅篡改的历史题材电视剧,并不是很妥当。
我觉得要让学生在看电视剧之前,去了解真实的历史也比较不现实。所以,我觉得先对历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再选择去看一些喜欢的电视剧,这种倒着来的方法比较好。你们要永远记住,电视剧是虚构的,不能以电视剧为准。比如一些宫廷剧,宫廷里只是曾经出现过这么一个人,但并不意味着曾经发生过这样一段历史。
记:您中学时是个怎样的学生?是从小就爱好写作吗?
海:我是二十六七岁才开始写作的,非常晚。虽然中学时就喜欢看书,但从来没有想过以后要以写作为职业,仅仅是喜欢看书而已,当作一种娱乐活动。所以我的观点是,很多东西是因为喜欢才会成功的,喜欢才会深入,才会钻研。
记:为什么二十多岁开始想走写作这条路了呢?
海:那个时候我没有文凭,没有大学学历,我是行伍出身,到了工厂后,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就尝试着写写呗。当时没有巨大的目标,不过是在小报小刊上发表,纯粹是一种兴趣,就像现在的文学爱好者一样。之所以成为作家,是因为人家觉得你写得还行。
兴趣是慢慢地积累、培育起来的。在学校的时候,老师表扬一个人体育好,这个学生的体育会越来越好;表扬他语文好,他的语文成绩会越来越好。文学创作也是这样的,不停地获奖或是在刊物上发表,等于是一种表扬,就会越来越有兴趣,写得越来越好。
记:对于热爱文学,投稿却总是石沉大海的同学,您有什么想说的吗?
海:如果喜欢,那就继续写,好好写。如果你没有收到消息,那是因为你还不够好。还有一点,好的文学作品是从来不会被埋没的,就算被埋没,也仅仅是一时的。这一家杂志社不用,那么另一家杂志社一定会用。如果今年不用,那么明年会用。所以这是一个等待和慢慢磨练的过程。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投稿出去后没有消息。我记得是在2003年的时候,我的小说才第一次发表在了一本比较专业的刊物上。所以我觉得不灰心、努力写,是唯一的路。
记:据说您的小说《像老子一样生活》是根据您做记者时拍摄到的杭州K155公交车女司机的一个片段改编的。您是如何从一个这么小的细节联想出这样一篇市井气息浓厚的小说?
海:这与你长期的积累有关,不是说你突然写一个你想要写的小说就会成功,它是有关联的,你刚好契合到一个点上,就形成了。如果说我一定要通过一个小点来写故事,这样反而很难。
记:中学生可以怎样利用想象力和联想能力,从小东西或者小事情出发,写好一篇文章?
海:想象力是长期锻炼出来的,是“利用”不起来的。就像踢足球一样,你问我,怎么样才可以把这个足球踢进球门?没用的,它必须靠长期的训练。有的人很有想象力,看到一条铁路,他会觉得,这是一条龙的化身,晚上化成龙形。有些人眼里的铁路就是铁路。想不到的,你也没办法利用。我认为,更准确的问题应该是怎样激发他们的想象力。那我的回答就是:长期的训练和讨论。写小说的人都是“各自为政”的,但是写剧本的人就会讨论,几个人一起。所以写剧本更容易让想象力发挥得更好一些。
记:您所说的长期训练,有没有更具体一点的方法呢?比如多看书,或者出去走一走?
海:走一走当然是很好的,但是很多人走了很久,却依旧没有写出好东西。也有写得好的,像徐霞客,他的游记就写得很好。关于看书,光阅读是没有用的,要用心阅读才行。古人有个词叫作“掩卷”,就是把书合上要沉思一番,想一下他为什么要这样写。我觉得带着问题去阅读是很好的,比如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所有的阅读,如果不加以训练,也是没用的,要多写、多问才行。就像做木工一样,虽然你学好了缀合,也学好了力学等各种各样的理论,但不动手,还是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