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生活,醉作文
2016-09-10李旭日
李旭日
上周我布置了两个作文题,一个是自由写作,一个是《感动》,改过之后五味杂陈。自由的写作,写得太乱、太散、太浅了,甚至找不到中心句,土话连篇,上下句脱离,还弄出不少笑话。《感动》的习作多半都是为赋新辞强说愁,东拼西凑,编些假、大、空的故事。
怎样才能发掘生活中的好材料写出好作文呢?我决定从字、词、句开始引导。我指着黑板上的“最”字问:“谁能组词?”学生一看不写作文,都很高兴。张庭伟一拍桌子说:“最好,最坏。”刘萌说:“最贵,最贱。”刘一菲说:“最慢,最快。”刘利说:“最美,最丑。”
我进一步实施计划:“增加难度,能不能说出一个个词组,例如:最贵的……最美的……”学生个个摇头晃脑,“最贵的肉。”“最甜的枣。”“最美的心。”“最慢的蜗牛。”只要不写作文,任由大家信口开河地讨论,气氛就会很好。
我继续引导:“最贵的肉多少钱一斤?”焦龙波说:“上次当兵的叔叔从高原带来的牦牛肉就很贵,100元一斤!”
我问:“牦牛肉为什么贵?”下面举起了小树林一样的手,“牦牛生活在高原,远离污染。”“它是自然生长,不吃激素药物,不像现在的肉鸡40天就出栏了。”“肯定营养丰富。”
“这么稀罕的肉,在家里都是谁吃?”我提问。
“当然是全家一起吃了!”
赵萌马上反对:“不可能,我爸爸肯定不舍得吃,留给我。”
“你自私!”
我又用手势制止他们的争论,“只要是真话,自私的内容也可以写进作文。”
“我会给爷爷留几块,我爷爷最疼我了,天天接送我上学。”坐在角落的女生张格格说。我从嘈杂中听出了美妙旋律。如果就此停下来,学生们肯定能写出一篇好作文《最贵的肉》,但总不能全班的作文如出一辙吧?我的挖掘任务还没有完成。
“关于‘最贵的肉’,我们已经讨论得很热闹了,那最甜的是什么?”
“最甜的枣子!”张书铭说。高文浩立刻反驳说:“那不是废话吗?谁家枣不甜呢?”我提醒他们:“最甜,超过了普通甜的范畴,如果能从中发掘出某种情感,就有说服力了。”
大家都在寻找生活中难忘和感动的部分,发言显得更自由了,下课铃响时,大家的讨论还停不下来。我在黑板上写下本周的作文题:“最”生活,“老师不规定写什么、怎样写,大家自由发挥,尽情享受沉醉于作文的乐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