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闲话古代范本集《金瓶梅》

2016-09-10杨旭垠

检察风云 2016年10期
关键词:蔡京西门庆金瓶梅

杨旭垠

中国历史上官商勾结泛滥当属明代中后期。当时文官大多出身于江南地区的商人与富裕地主阶层,因此商业活动的税很低(三十税一,折合3%)甚至不收商税。地主凭借官员(举人,秀才)身份逃避田税,国家税收便集中在自耕农身上,造成自耕农阶层迅速破产,沦为流民,土地则集中在商人和地主阶层手中。《大明王朝1566》中描写了由“改稻为桑”国策引发的一系列政坛内斗乃至权力更替,而浙江的织造局、按察使和丝织大户间沆瀣一气,为害百姓,就是这种利益纠葛的真实写照。

事实上,描写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中的官商勾结最为原生态的一本奇书,却是《金瓶梅》。与《金瓶梅》广受民众关注的焦点不同的是,这本书生动还原了其时商人和官员之间权力寻租、经营人脉、买官卖官、败坏司法等一系列政治、经济与法律问题。

古代商人拥抱官场第一步

和别人从基层打起的政商人脉经营方式不同的是,西门庆的政商关系是经过蔡京,由上往下一路布局展开的。最初西门庆能和蔡京牵上线,是因为西门大姐和陈洪儿子陈敬济的婚事。陈洪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提督杨戬的亲家,加上杨戬和蔡京同党,因此西门庆也就成了蔡京党人。但对这种岔开八只脚的关系链,西门庆显然不能满足。而西门庆有机会和蔡京进一步拉近关系,说起来有点因祸得福,竟来自杨戬被弹劾那次政治事件。当时西门庆害怕受到株连,派了来保带着大笔钱财赴京奔走,最后见到了蔡京的儿子蔡攸。蔡攸收下西门庆的五百两银子,把来保介绍给礼部尚书李邦彦。来保又奉上五百两银子,换来李邦彦大笔一挥,即把西门庆的名字从处分名单中剔除。到了政和六年,趁着蔡京生日,西门庆送上了大批金银财宝以及贵重的生日礼物给蔡京,蔡太师心花怒放,当场决定赏赐西门庆一个五品官职。蔡太师的回报,无疑是给了西门庆一张正式成为“统治集团”的会员证。有了这么丰厚的回报,西门庆从此更用心经营和蔡京之间的政商关系。他甚至刻意拉拢蔡京家总管翟谦,不但多有馈赠,还找了王六儿的女儿韩爱姐给翟谦当小妾,和他结为“亲家”。

由以上来看,西门庆似乎很会识人。作为一个商人,不好好经营自己的产业,而是把主要精力用在沟通和官府乃至朝廷的关系上,这性命攸关的一步,当然是要走好。所以“跟对人”很关键。西门庆把宝押在蔡京身上,确是有其考虑的。

人具有社会性,“跟对人”本无可厚非,或许还能产生近朱者赤的效果。然而,现在的“跟对人”多是对权威乃至权贵的谄媚,或为了寻找安全感,或为了走捷径,甚至谋取不正当的利益。经济学中有个理论叫“合成谬误”,延伸到社会上来讲就是,当一个人踮起脚看戏能看得清楚,但如果人人都用这样的姿势,所有人不但不能看清楚,还都会累得要命。同理,一个社会中,某些人尝试利用“跟对人”来走向成功,而且得逞了,于是,越来越多的人都模仿这样的游戏方式,整个社会就变得潜规则横行。大家个个疲于钻营,无法自拔,即使暂时获得了“跟对人”的利益,终要为社会的溃败埋单,最后苦的还是自己。

绵延于史的制度性贪婪

《金瓶梅》有云:政和七年蔡京的第二次寿辰,西门庆大张旗鼓,亲自带了二十箱礼物浩浩荡荡上京去给蔡京贺寿。这二十大箱礼物,从黄金二百两、夜明珠十颗到各样银器、玉带,各种珍贵的布料、蟒袍……规模之庞大更是前所未见。连见多识广的蔡太师见到都眼前为之一亮,特别还单独请他吃饭、喝酒,并且认他当干儿子。此后,官商勾结的“反哺式腐败”便顺理成章地拉开了帷幕。许多搞不定的事情,西门庆都能透过蔡太师的关系摆平。而官员提供的利益实际上都超越了权力的边界,活生生地暴露出一种制度性的贪婪。

郑振铎曾经说过:“在《金瓶梅》里所反映的是一个真实的中国社会,这个社会到了现在,似还不曾成为过去。要在文学里看出中国社会潜伏的黑暗面来,《金瓶梅》是一部最可靠的研究材料。” 就这样,郑振铎把西门庆这个小小家族所发生的故事,意义扩大到了整个社会。当我们用这样的角度看待《金瓶梅》时,那些男人的斗争、女人的争宠,或男女之间的败德、情仇……就不再只是家庭里面鸡毛蒜皮的小事了,而是权力的失范乃至制度的贪婪。所有在这个家族里发生的,到了整个社会也都一样会发生,在中国整个大历史中亦延绵不绝。

汉武帝刘彻穷兵黩武、征讨四夷,弄到国用空虚、百姓困乏。于是,按法家桑弘羊的见解实行改革,搞“盐铁专营”,这相当于设立一家特大型的中央直属企业“大汉盐铁集团公司”,“尽笼天下之货,贵卖贱买”,大批官员得以合法地成为“官商”。结果,“建盐铁策博利,富者买爵败官、免刑除罪,公用弥多而为者徇私,上下兼求,百姓不堪”。

以后历朝历代,凡是可以获得丰厚利润或者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工商业领域,官员、官府都要横插一手。如大太监代表皇帝主持采矿业,如盛行600年的漕运制度控制着全国的粮食贸易,如苏杭的皇家织造、景德镇的官窑。表面的中国历来“重农抑商”,所谓“士农工商”四个等级,士最高,商最低,读书做官是伟业,逐利经商是末务。事实上,官与商之间从来没有跨不过去的鸿沟,这两股道常常明交暗汇、曲径通幽。“官商合一”在表面看来,似乎和“重农抑商”政策是矛盾的。然而,如果考虑到古代中国政府对财政饥渴所造成的对商业的控制,对农业的推崇,就会理解这种矛盾是表面的。实际上,“官商合一”和“重农抑商”的政策基础是一致的,所以官商勾结有其制度上的必然。

世界上最大的贪婪,便是制度性贪婪。在古代中国,最贪婪的制度便是高度集权的统治模式。正是在这一制度之下,中国的宏观经济和工商文明呈现出早慧而后熟、先盛而后衰的发展态势。以至于到今天,政府如何在经济活动中端正自己的立场与角色,工商业者如何与政府平等相处,仍是一个微妙的话题。

利出一孔,官商勾结之命门

《金瓶梅》述,蔡太师给予西门庆的“投桃报李”,还在于提供给他“蔡京家族”这个贪腐集团的人际网络。第三十六回,新科状元蔡蕴奉敕回籍省亲,途经清河县。由于蔡蕴拜蔡京为义父,算来是西门庆的“义兄弟”,于是蔡京便介绍给西门庆认识。西门庆盛情地款待蔡状元,以及同行的新科进士安忱,不但请他们吃饭喝酒,一起听戏,招待留宿,隔天离开时,分别给了蔡状元、安进士白金一百两、三十两以及种种贵重的礼物作为路费。到了第四十九回,蔡蕴再回来登门拜访时,他已经是巡盐御史了。不但如此,这次造访他还带来一个很重要的同僚,新任的直属巡按御史——宋御史。

宋御史虽然假意推辞,但是最后还是“不得已,方令左右收了揭帖”。这一番大方出手,当然让宋御史印象深刻,不但当场向西门庆致谢,还表示:“今日初来识荆,既扰盛席,又承厚贶,何以克当?余容图报不忘也。”根据吴思在《潜规则》的统计,一个官员如果人情世故要做到周到的话——从打点上司、招待往来的官员,到上京朝觐的冰敬、炭敬——少说也要花费一两千两银子(六十五万到一百七十万元人民币)。在薪水只有小康的情况下,要维持这么庞大的开销,不靠着鱼肉乡民,收受地方金主的贿赂,如何能够打平?说得明白一点,西门庆固然需要官员的庇护,可是反过来,官员更需要西门庆财力的奥援。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商勾结在明代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有组织、有规模的共犯结构。看得出来,从一开始送新科的蔡状元来叨扰西门庆时,蔡京其实就已经开始布局了。

说到这里,有人不禁要问,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难道不就是为了抑制官商勾结?为什么非但没有遏制,反而愈演愈烈,最终嬗变为一套官商勾结的庞大网络和厚黑文化呢?

这里有必要先提一提春秋五霸齐桓公的“教父”——管仲。他主张国家权力控制获利渠道,分配社会财富,实现富国强兵,声称“利出于一孔者,其国无敌”,实施效果确实很好,不仅能强国,而且能很好地御民,实现对民众绝对的控制。齐国在这套制度设计中,获得红利,最先称霸于诸侯,齐国的成功无疑启迪了作为后起之秀的秦国。

众所周知,秦国一跃成为成功的国家,关键还是商鞅变法的成功,而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正是奉管仲“利出一孔”为圭臬的,使秦国成为战争机器,“其国无敌”,最终统一六国,并开创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利出一孔”最终进化出一套国家垄断、政府管制、与民争利的制度设计。所谓“百代犹得秦政法”,这个制度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直至清朝退出历史舞台,甚至直至今日也未能跳出制度怪圈,因此,也被一些学者称之为“管仲陷阱”。公允地说,先秦时期还是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商人:如中华商圣范蠡、儒商鼻祖子贡、营国巨商吕不韦等等。然而,在接下来漫长的长达两千年之久的中央帝制之下,却很难找出几个像样的商人。即使如沈万三这样比较听话的江南富豪,也被朱元璋修理得够惨,将阶级仇恨都倾泻到他身上了,最后流放云南,客死他乡。身为郓城首贾的西门庆其实是深谙“利出一孔”这个道理的:商人寻求权力的庇护,通过这“一孔”的特许来追求“利”的最大化,而官员追求权力,希望通过掌握“一孔”直接将“利”转入自己腰包。这一点上,西门庆和蔡京无疑是“琴瑟相合”的。

事实证明,中国历史上已经数次出现财权操纵政权的局面,结局无一善终,无一例外给中国历史带来了巨大倒退。今天,这样的风险依然存在,某些企业家不够恰当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正在放大这种风险。他们在改进企业管理、技术开发等正途上面精力投入太少,而在“勾兑”人际关系上面投入太多。某些企业家的行为甚至是在向吕不韦看齐,企图通过物质投入支持、扶植某些干部仕途成长,以求在未来收获十倍、百倍、千倍的“投资收益”。而在此背后,一些地方政府依靠巨贾提升GDP,既鼓了自己的腰包,又为自己的仕途贴金难道不也是原因之一吗?

胡雪岩曾对美国商人说过一句话:“美大人哪!我大清的官员想发达,不学会拍马屁是不行的;我大清的商人不会拍马屁,也是发不了大财的。”

猜你喜欢

蔡京西门庆金瓶梅
《金瓶梅》里的水产:餐桌上的游龙戏凤(下)
从“影写法”看《红楼梦》对《金瓶梅》的继承与超越
明清小说从欲到情的动态演变*——从《金瓶梅》到《红楼梦》
西门庆与冬至饺子
实话
西门庆的爱情观浅议
西门庆的爱情观浅议
西门庆与贾宝玉女性观的比较
蔡京忏悔录
蔡京忏悔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