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始业教育课的实践与思考

2016-09-10邓彰超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师生笔者

邓彰超

始业教育是指学年初对学生进行的适应性教育。教师通过始业教育,让学生了解各项要求并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回到常规制度管理中。然而,在当前信息技术课堂中,始业教育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并非仅是一门只解决技术层面问题的学科、一门为了技术而教学的学科,它具有信息化、工具性以及一定的前瞻性等学科特点,教师在始业教育课上重塑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至关重要。另外,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性格特征发展的形成期,主动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逐步积累和增强。教师需要积极、正确地引导,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优秀的品格。除此之外,作为始业课,让学生建立课堂规范意识也很重要。综上所述,如何在短短的40分钟内,让学生了解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喜欢这门课程、喜欢任课教师,进而愉快、高效地学习和生活,是值得教师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 高中信息技术始业教育的内容设计框架

在教学准备中,笔者以让学生体验课程的特征来喜欢这门课、感受教师个人魅力来喜欢任课教师为核心展开。所以在本节课的设计中,笔者采用形式多样、内容鲜活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借助课程展示,让学生了解课程体系以及主要学习的内容,进而让他们发自内心地喜欢这门课程;同时展示教师独特的魅力,注重信息技术的学科性、人文性,给学生呈现一个有故事、有历史、有文化的信息技术学科。

本堂课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你想学习什么?笔者让学生了解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体系、主要学习内容、学习目标以及高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的特征,同时辅以大量校本素材,展示历届学生作品、前沿新技术等,并穿插讲述优秀作品以及与教材相关的信息技术故事,追本溯源,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部分,信息技术课堂需要的学习品质是什么?笔者用牛顿、一个苹果引发的故事、图灵测试等几个小故事,阐述信息技术课堂所需要的品质——体验、思考、创新、分享,激励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究和勤于钻研。

第三部分,在信息技术课堂,你要注意什么?在这里,笔者摒弃了诸如严禁、不准等规章中常用的词汇,取而代之的是人性化的温馨提示——机房生活七大礼节。经笔者多年实践证明,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可有效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

● 如何让学生喜欢信息技术这门课

1.展示课程体系

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体系(下页图1、图2所示为国家必修课程体系和四类选修课程体系),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开设宗旨,改变学生传统观念里认为信息技术是一门副科、只是乏味的软件操作等片面观念。

2.展示课程特征

笔者在讲解第一部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我们要学习什么”时,穿插展示了优秀作品,优秀学生,前沿新技术、新产品,主要分为程序设计、图像处理、视频动画网页制作三大类。其中素材大多取自学生身边,源自历届师生的共同创作,内容丰富而贴切,并辅以作品背后的故事,充分调动他们的感觉器官,多方位地获取信息,这也是对信息技术学科特征最好的诠释。

3.信息技术课外兴趣小组介绍

作为信息技术课堂的延伸和拓展,笔者所在学校创建了诸多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兴趣小组,如传统艺术设计、机器人、程序设计、图像处理、星云技术社等。这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外生活平台,使他们增长了知识,还锻炼了他们的思维,同时也给了他们一个才艺展示的舞台。各类优秀作品层出不穷,图3所示是传统剪纸工艺作品《纸生活》书籍装帧设计,画面精美大方且极具中国传统特色。

● 如何让学生喜欢任科教师

1.展示教师自身特长、魅力

笔者高中毕业已逾十载,但第一堂高中数学课犹如昨日才发生,笔者的高中数学老师在讲二次曲线时,随手在黑板上画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三个示意图,让大家惊讶万分的是这三个图犹如电脑制作般标准,让大家铭记了很多年,堪称一绝。本堂始业课上,笔者在概述程序设计、图像处理展示学生作品后,现场写了一段代码,导入班级名单,实现了课堂点名的功能(如图4),同时笔者展示了自己的微课作品——愤怒的小鸟(如图5,用紫菜、面包、水果等食材制作而成),赢得了学生的阵阵掌声。那一刻,师生间的距离迅速被拉近,学生们“爱屋及乌”,喜欢老师的同时,也会喜欢上了这门课程,从而促进了对课程的学习。

2.做一个会讲故事的教师

信息技术并非是乏味的软件操作,而是有故事、有历史、有文化的一门学科。学科文化的渗透绝不是要将信息技术课转化成理论课,更不是要以信息技术理论识记代替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和运用能力的培养,而是对凝结在技术上的原理和方法及时点拨、诠释,将学科文化融入到技术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挖掘教学中的文化因素,高效、有趣地在信息技术课堂进行学科文化渗透,不仅可以揭示信息技术的神秘感,让信息技术学科文化成为学生乐于探索的内容,激发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创造性,还可以完善信息技术学科的建设。

因此,教学之余,笔者经常会搜集一些与课文相关的信息技术的故事案例,查阅相关资料,只有追本溯源,聚少成多,才可以在上课时信手拈来,运用自如。例如,在讲到信息技术课需要哪些学习品质(体验、思考、创新、分享)时,笔者以乔布斯为例讲述了创新部分,学生听得聚精会神。又如,讲到思考品质时,笔者以自身的项目研发为例,设计要求为71阶的滤波器,但滤波FIR卷积方法仅设计偶数对称阶,也就是若72阶则可实现滤波去噪,笔者在面对屏幕上让人心烦意乱的代码时,百般思索不得其解,突然脑中灵光一现,想到把71阶中间那个数据点均分为二,则变成偶数阶对称,再做卷积。这样处理原理很简单,结果也与预期相同。鲜活的实例,让学生与老师更近了一步,同时通过优秀品质文化渗透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影响他们最终的学习效果。

3.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构筑良好的师生沟通平台

教学始终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互动的一个过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能让教师满腔热情地引导学生学习课堂教学内容,而学生也乐于接受教师的影响。例如,在展示信息技术课程特征时,笔者除了展示学生身边的优秀作品,还展示了前沿新技术并让大家讨论,随后小组代表发言。当有学生提到银河计算机等我国的高精尖技术的发展时,气氛热烈,增强了大家的民族自豪感。

树立平等的观念,建立真挚的师生情感。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强调师道尊严,教师是学术权威的象征,师生之间是管教与被管教的关系,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容易采用一些简单粗暴、直言呵斥的教育方式。但现代教育更注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修养,师生之间要建立真诚的情感关系,所以构建一个良好的师生交流平台显得尤为重要。

● 对高中信息技术始业教育课的几点思考

经过始业教育的良好引领,以及后续教学的渗透巩固、师生和谐共成长,学生对本课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学习,同时也更喜欢信息技术课。笔者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课堂参与度以及作业的质量都有了较大提升,优秀作品也不断涌现。始业教育课,虽只短短四十分钟,但如能做到让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喜欢上信息技术教师,则功莫大焉。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并结合其他教师上这堂课的情况,对此有以下几点思考:

(1)教师应多积累钻研,丰富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多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小故事以及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其更积极地进行信息技术课程学习。

(2)继承优良传统,继续做好兴趣小组工作。教师应发挥个人特长、魅力来担任各类兴趣小组指导教师,采取导师辅导点拨和新老生传帮带相互学习探讨的方式,发挥学生的特长。

(3)热爱学生,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才能正确对待他们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地教育每一位学生;教师只有热爱本职工作,敬业奉献,才会源自内心地去做好教育这项事业。

有效践行始业教育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重要性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完善的过程,因此,教师须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深入研究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方法,在实践和反思中不断地提升自己。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师生笔者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麻辣师生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两个插件,让Chrome变身iPhone
Google Reader订阅按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