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如何做研究:以表述课题研究为例

2016-09-10严星林

中国教师 2016年12期
关键词:课题概念研究

严星林

研究问题的明确化和表述的清晰化,是教师在进行课题研究时需要特别重视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在课题研究接近尾声时,教师才开始明白自己研究的是什么。这无疑会对课题研究的成效产生负面影响,导致研究过程脱离预期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活动的选择出现盲目性,研究材料的积累没有针对性,最终影响研究成果的形成和提炼。本文重点探讨什么是研究问题,以及在开题报告中如何表述研究问题。

一、什么是研究问题

本文讨论的研究问题,指的是课题研究这种研究形式中的一个专门概念。研究问题有时候难以说清楚,是因为它与我们习以为常的几个概念关系紧密,如麻烦、困境、话题、领域、主题、课题等。研究问题与这些概念均有内在的联系,但又不能等同于这些概念,可以说,研究问题是一种“特定问题”。

要理解研究问题,我们需要分辨三组概念。

1.问题与课题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课题。课题是对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主题的界定,它具有指向性、概括性和限定性等特点。课题研究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聚焦问题,针对具有普遍意义的特定问题,确定研究目的、内容、方法和实施步骤的一种专题研究。中小学教师开展的课题研究,主要是一种实践性研究,其主要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寻求真实的答案或改进的措施,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反思,促进自身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可见,课题不一定源自问题,但课题研究一定离不开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确定一个课题题目的原因和依据是多种多样的,并不一定是基于问题(尽管我们提倡在选题时要基于问题)。但在开展课题研究的时候,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因为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聚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具有普遍意义的特定问题”,就是本文所指的研究问题。

因此,课题是一种有主题内容、有研究边界、有强烈指向和有系统设计的研究形式。研究问题是课题的“心脏”,决定着课题范围大小、层次深浅、价值大小和难易程度,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题研究的成果。

2.问题与主题

问题与主题(这里主题与话题、领域是同义词)有直接关系,有时候,研究问题就是研究主题。比如,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这是一个话题、领域,同时,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也可以成为一个研究问题。当然,从实际操作上看,我们会觉得这个研究问题过于宽泛或者宏大,没有针对性或者可操作性。但相对于学生发展研究、德育研究等层面来看,说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研究问题也没有什么不妥。

研究问题源自研究主题,任何一个研究问题一定归属于一定的主题领域,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我们关心的是,什么样的话题才适合做研究问题。确定研究问题可以参考下面几条原则。

一是作为课题研究的问题,一定是带有一定创新性的问题。这里的创新性,不是原创,不是发明,而是指问题具有时代性的新特性,如从“四有好老师”的角度看师德建设;或者是伴随教育改革出现的新内容,如当下课程改革提出的学段统筹、学科融合、实践性课程等内容;或者是研究问题的切入点新、研究方法新,如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研究学生纪律问题、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研究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等。

二是作为课题研究的问题,一定是有针对性的问题。研究问题的目标要明确、范围清晰,而且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作为课题研究的问题最忌空泛、不聚焦,如果只是按照上级精神和要求落实工作任务,并没有转化为自己的问题,那么,这样的工作任务就不适合作为研究问题。

三是作为课题研究的问题,一定是具有可行性的问题。要关注研究结果,要具有应用性和实践性。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的课题,不要关注过于宏观的问题,要考虑在实际工作中是否可操作、能研究。

最后,作为课题研究的问题,最好是有理论支撑的问题。没有理论依据的研究问题,容易流于经验层面,缺乏深度和说服力,也不容易推广验证。

3.问题与难题

这里专门把难题拿出来讲,是因为中小学一线教师在初次接触课题研究的时候,往往容易把研究问题和自己遇到的难题当成一回事。事实上,大部分教师都是为了解决自己遇到的难题才做课题研究的。北京师范大学的朱旭东教授专门用两个英文单词来区分,即problem和question,前者是难题,后者是问题。简称P问题和Q问题。

P问题引起我们的研究动机,为我们提供研究方向。我们需要根据这个研究方向,确定具体的研究领域。根据确定研究问题的原则进行细化,就变成研究问题,即Q问题。比如,初中班主任经常遇到学生早恋的问题,这个问题就可以转化为若干研究问题,如“初中生早恋的成因”“初中生早恋的危害”“初中生青春期教育的策略”等。能够清晰地表述自己遇到的难题,是教师做研究的第一步,能够将难题转化为研究问题就跨入了研究的门槛。

二、研究问题的类型

一般而言,研究问题根据背后的研究逻辑,可以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与“如何评价”。研究“为什么”的问题,在研究内容上一般表述为研究事物的价值、意义、功能和作用。研究“是什么”的问题,就要围绕事物的内涵和外延去研究,研究组成要素、框架结构等。研究“怎么样”的问题,一般就要聚焦在方法策略、手段路径等方面。研究“如何评价”的问题,一般表现在标准、指标、体系、测评等方面。

只有弄清楚自己的研究意图,确定研究问题的层次和类别,才能把握住研究问题的实质与核心,并据此设计研究过程,选择研究方法。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四类问题,具有层层递进的关系,后一层次的研究问题,包含着前面所有层次的问题。比如,要研究学业质量标准、测评的问题,就应该对学业质量的内涵、要素、结构等进行研究,对学业质量对学生发展的意义价值有了解,对提升学业质量的方法策略有研究,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才能对学业质量标准有系统的了解,提出合理的评价标准。

三、如何表述研究问题

研究问题这么重要,那么,研究问题在课题开题论证报告中应该如何表述?要不要专门列一级标题来阐述?研究问题的表述的句式应该用陈述句还是疑问句?在回答这些疑问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

【案例】

课题题目:《班级“微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研究》

开题报告概要摘选:

一、问题提出

1.时代要求。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对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时间、效果和频次提出了更高要求。

2.现实需求。解放教师,降低教师工作强度。长时间高强度、高负荷工作,势必导致教师身心双重疲惫,最终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性。

二、文献支撑

“微教育”的理念和思路比较清晰,强调“利用微时间,捕捉微现象,预防微问题,创设微组织,搭建微平台,开发微课程,实现微体验”,强调“及时渗透”“及时解决”。

三、核心概念

“微教育”模式是通过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学生短时间交流完成的有效教育模式。“微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节省时间、提高教育的时效性;充分调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对于身兼多项教育教学任务的教师而言,“微教育”模式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研究目标

探索一系列适合班级“微教育”活动开展的实践策略,提高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效。

五、研究内容

1.梳理班级“微教育”相关研究成果,概括“微教育”活动的内涵特征、功能价值和形式种类。

2.以5分钟“微交流”、10分钟“微故事、15分钟“微活动”三种“微教育”活动为实践案例,探索“微教育”活动开展的操作流程和模式。

3.结合“微教育”活动实践效果分析,探索“微教育”活动在班级德育活动中的实践策略。

我们来思考一下这个课题的研究问题是什么,也就是这个课题到底要研究什么。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本课题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探索“微教育”活动在班级德育活动中的实践策略。这个概括从哪里来?自然是从研究背景、核心概念、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中来。研究问题在研究报告中的表述,不是一个独立的部分,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阐述清楚的,它是一个结构性的表述,是一个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框架。

1.研究问题的表述从“痛点”入手

要想让别人了解课题到底研究的是什么,就应该从选题的背景入手,从研究背景分析导入。这部分在开题报告中一般叫“问题的提出”或“研究背景”。有的教师将研究背景视为“套话”,容易谈一些空泛、空洞的内容,这是由于没有理解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之间的联系。研究背景要谈“痛点”,阐述引发本课题研究的直接动机,要紧扣研究问题而谈。如上文案例中的问题背景分析,从“微教育”对学生发展需求和降低教师工作强度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体现了本课题确定研究问题的扎实基础和研究价值,也让人更清晰地了解到研究问题的现实必要性。

2.研究问题要以文献综述为支撑

研究问题的确定原则之一,就是要找到理论依据。文献综述的目的不仅是要收集、分析已有成果,提炼主要观点,发现研究不足,更重要的是阐述对课题的启发和借鉴,寻找本研究的切入点。文献综述对研究问题的支撑作用,要体现在对相关研究问题研究现状的分析上,并据此对自己的研究问题做出调整和完善。在实际的研究中,容易出现文献查阅与研究问题不匹配的问题,这种不匹配要么是文献过于宽泛,聚焦不到本课题研究的核心问题上去,要么是过于狭窄,漏掉许多相关研究成果。比如,研究“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这个课题,在文献查阅时,一般都会对“阅读教学”和“传统文化”这两个关键词进行搜索,这是必要的。但容易忽略一个内容,就是有没有探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尝试”的研究呢?事实上,这个课题属于“怎么样”的类型,即实施操作型的研究问题,如果在文献综述中忽略了对核心问题研究现状的查阅,不利于研究的推进,也容易导致走弯路或者重复研究。

3.研究问题以“概念界定”为核心

研究问题最重要的表述方式是概念界定,借助概念来明晰问题的内涵和外延,清晰研究边界。因此,在开题报告中,概念界定一般是一个独立的部分。要思考清楚一个概念,一般要从三个层次去阐述,即上位概念、同位概念和下位概念,通过归纳、比较和演绎三种思维去思考。概念界定不能照搬文献中的定义,需要根据研究背景分析和已有研究成果,结合自己的思考,进行具有个性化和操作性的定义。也可以借用已有概念,进行确认。需要注意的是,在课题研究之初界定的概念,一般是操作性的概念,用以规定研究内容、确定研究重点,这样的概念一般会随着研究的深化得以完善和修订。

4.研究问题以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为载体

研究问题的具体内容,在课题开题报告中一般直接体现在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两部分中。课题点评专家一般通过研究目标与内容,了解课题研究问题的实质性内容。研究目标即研究希望达成的目标,是对研究预期成效的表述;研究目标可以使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价值清晰化。研究目标中,核心目标或者说不可或缺的目标,是要取得对研究问题的理性分析和最终结论,这种分析和结论的呈现形式,因研究问题类型不同而不同。如研究方法策略性的问题,研究目标里必然要形成或者提炼出若干策略来。研究内容是达成研究目标的载体,从某个角度上看是对研究目标的一种细化和分解。在表述上,不宜把将要进行的研究活动、任务放到研究内容中。

我们可以把研究问题的表述看成这样一个有逻辑性的框架:从研究背景中实际“痛点”入手,以文献综述为支撑,以概念界定为核心,具体化为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以此完成对研究问题的价值、可行性、边界以及内容的完整表述。

当然,以上观点只是一家之言,需要在课题研究的实践中不断去验证和修正。总而言之,研究问题的确认与表述是我们从事课题研究的“基本功”之一,要引起教育科研工作者足够的重视。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江丽莉

jiangll@zgjszz.cn

猜你喜欢

课题概念研究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古代的时间概念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研”
从课题指南或总课题中选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