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应有“五度”

2016-09-10唐晓红

基础教育参考 2016年14期
关键词:母语文本语言

唐晓红

有人说,生活在母语环境中,学习母语便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其实不然,有时越是在母语环境中,学习起来越困难,因为有关语言学习的很多隐含要素常常被熟视无睹。鉴于此,作为语文教师,开展教学时必须充分挖掘语文的潜在因素,在目标指引下,宽严相济,张弛有度,引导学生参与紧密衔接的教学流程,量化任务,读文明理,人文入境,把握好教学的“五度”,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实施目标要有力度

教师要紧紧围绕重点目标,巧妙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思、点、读、说相结合,引导学生逐层深入、逐步破解重点目标。要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对重点目标的攻坚力度,坚持以读促解、以读生情,追求水到渠成、相得益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全力以赴地投人、自信洋溢地表达,目标的实施才更有力度。

一是要在“活”字上下工夫。语文课堂,就是要让教师和学生拥有更多教与学的自主权,保证课堂生机勃勃,体现语文教与学的灵活性。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美丽的丹顶鹤》一课教学中,教师随文运用现代电教手段,补充了扎龙自然保护区的有关知识,图文结合,生动形象,一下子将学生引入扎龙自然保护区唯美的情境之中,学生学习的情绪被激活,彰显了教学“活”的底蕴。

二是要在深入处浅引出。教师要将深奥博大的语言内涵,通过浅显的教学方式展示出来,让学生更乐于接受,易于使用,勇于推广。要大张旗鼓地倡导科学文明,用行动抵制语文学习活动中的低俗、媚俗、庸俗倾向,从而维护母语文化的纯洁性、权威性。在《美丽的丹顶鹤》课文教学中,对于“神仙”一词,笔者借助“传说”巧妙揭示神仙的前世今生,把可能影响学生思想认识的神秘词语化于无形,使学生认识到“原来神仙只是传说”。

二、语言训练要有效度

语文教学要以课堂为主阵地,突出重点段落、重要词汇的朗读、感悟和运用训练,确保每一节课都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语言。

一是重点要有效落实。课堂教学要把语言训练作为重点,通过寻找重点词语的归类训练、感悟色彩丰富的朗读训练、交流自身感悟的展示训练、启发学生联想的拓展训练,引导学生的语言生成,保证重点目标的落实,让课堂语言训练大密度、有成效。如在《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中,教师就可设计融合听、说、读、写四种形式的具体训练,引领学生充分读、仔细听、畅快说、积极写。

二是难点要各个击破。语文教材的学习难点,主要源自学习者与作者之间经历、知识以及经验的差异。破解这一难点,教师必须抓住两者之间差异的关键部分,明辨差异,对症下药,一一破解。如在《春联》一课中,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用词对破解句对,用停顿演示节奏,用解析揭示意蕴,逐个破解难点。

三是形式要丰富多彩。一个目标任务的完成、一节高效课堂的展开,要借助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活动吸引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体验。语文教学活动无论课内还是课外,都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春联》教学中,教师就可从谈话引入、课堂学习、交流讨论等环节,采取不同形式来展开教学活动。

三、挖掘教材要有广度

语文教学不能囿于“一隅”,而应该拓宽学生的认知系统,因材施教,缘文牵引,由点及面,由近及远,对教材进行一定广度的挖掘拓展。

一是把握高度。语文教学要切实担负起民族的、国家的、社会的、人性的认同教育。在苏教版小学语文《台湾的蝴蝶谷》中,教师就可以设计“问—思—读—说—演”,让学生跟随问题,进入文本,展开思考探索,进而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一步一步贴近重点,在议论纷纷中表演“欢迎来宾”。这样,学生对宝岛迷人之处的认识就加深了,也充分激发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是跳出文本。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跳出文本,置身文本之外看语文、学语言。在《台湾的蝴蝶谷》教学中,关于“山谷”的定义,有教师就出示相关图片予以解释说明,看似不经意,却化解了平原地区学生对“山谷”理解的误区和谜团。这更有利于学生借文本之外的资料来深入理解文本。

四、教学设计要有梯度

从总体布局到每一篇课文的教学,教师都要重视铺垫引导、搭建云梯,让学生拾级而上、轻松习得。

一是问题设计要留缓冲区。教师在设计这些问题时,要特别注意问题之间以及问题与文本、学生之间的衔接。不仅要注意问题之间的过渡衔接,还要构建问题与文本的对应关系,更要突出问题与学生学习状况的必然联系,保证学生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尽可能避免问题脱离实际。要让较难题有人能突破,中等题有大面积丰收,简单题有人来抢答。

二是引导方式上要设渐进区。教师要紧扣重点教学环节,设置一个知识铺垫承接区域,让学生思想认识实现渐次递进,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记忆和情感。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掌声》的教学中,教师可抓住“犹豫”“慢吞吞”等词语,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课文中渐进感悟。他们对这两个词语意思的理解才会豁然开朗,进而对小英自卑胆怯的一面才能感同身受,同时也可促进同学间的情感融合。

五、展示运用要有尺度

文本、教师、学生、设备要基于各自定位,做到不错位、不越位、不空位,各司其职,各尽所能。作为教师,在一节课上的展示尺度要依靠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对文本重难点拿捏精准,有效掌控课堂,再配以得体大方的教态,让每一节课都锦上添花。

一是以得体为第一要义。教师要切合母语教学的实际需要和现实环境,围绕语言文字的学习、使用,因语文教材而教,因教学环境为宜,切忌生搬硬套、矫揉造作。例如,《把笔者的心脏带回祖国》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典范性文本。教师就要紧紧抓住“肖邦爱国”这一要义,顺着语言文字这根“藤蔓”,或朗读或讨论或交流,最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深深感悟到肖邦崇高炽烈的爱国情操。

二是以规范为基本要求。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但无论哪种形式,都有规范性的要求可以遵循。语文教学的规范,重在教与学两个层面,教师要把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文本解读、教学组织、语言训练、结果考察各个环节的规范性要求都落实到位。

三是以魅力为教学底色。相关机构调查显示,学生的学习活动积极与否,与教师因素成正相关。在现实中,很多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不感兴趣,尽管原因很多,但语文教师教学缺乏吸引力是其中的主要原因。所以,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增加语文教学的魅力,不仅要生动形象地展开文本,让学生愿意接触文本,还要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欣赏教师在教学时的形象、语言、能力乃至风格、气质等方面的个性魅力。教师还要善于与学生加强课外沟通、交流,把握学生的思想、情感、性格等多方面的趋向性特征和动态,多措并举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动力。

(编辑 刘泽刚)

猜你喜欢

母语文本语言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母语教育:从美出发
分析母语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第五届中坤国际诗歌奖获奖感言——邵燕祥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