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到底怎么当“严师”?

2016-09-10岳炜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14期
关键词:严师宽容名师

岳炜

〔关键词〕名师;成长规律;宽容

《碧血剑》中的华山派掌门“神剑仙猿”穆人清,不仅是一代剑术高手,更是一位武学名师。

袁承志乃抗清忠良袁崇焕遗孤。他被送上华山时,穆人清的另外两个弟子黄真、归辛树早已成为江湖中的顶尖高手,名扬天下了。穆人清原本性情古怪,极少收徒,但见到袁承志,为其身世所怜,于是便倾尽心力教其成才。接下来,我们就从他传艺的过程中,品味其为师之道。

第一,遵循成长规律。

袁承志初上山时,年纪尚幼。穆人清在传艺之前,先说了这样一段话:“咱们华山派有许多规条,甚么戒淫、戒仕、戒保镖,现下跟你说,你也不懂。我只嘱咐你两句话:要听师父的话,不可做坏事,不得随便杀人伤人。”当得知袁承志已从别人那里学了伏虎掌后,当即说道:“这套掌法太过深奥繁复,你年纪太小,学了也不能好好地用。我先教你一套长拳十段锦。”

仅从这两段话中,我们就能看出,穆人清授徒是尊重成长规律的,这一思想看似简单,做到不易。就像今天的学校教育,我们的授课内容、授课语言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时时地俯下身子,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研究教学内容,站在“学”的角度去研究“教”,根据不同的年龄特征设置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不按年龄规律而想当然地传道授业,无异于对牛弹琴,抑或拔苗助长。

第二,注重根基培养。

这套长拳十段锦是一套太过平常的拳法,江湖中人人都会。袁承志在没上山前也是学过的。但当听到他说“这套拳我会”的时候,穆人清还是坚持要他从头练起,而且说,“学得几路势子,就算会了吗?你要是懂得了长拳十段锦的奥妙,江湖上胜得过你的人就不多了。”

他要求袁承志从这种人人都会的初级功夫练起,是看到了根基培养的重要性。若是没有这样的严格要求,袁承志的根基就不能扎实稳厚,以后练真正高深的功夫就不能循序渐进。

严师出高徒,在打基础的时候,老师够严格,学生基础打得牢,才能有成就。所有的创新都是在厚实根基的前提下进行的。根基培养,是创造力萌芽的土壤。就像《雪山飞狐》里,作为基础的“胡家刀法”的前两页被人夺走后,主人公胡斐即使把后边的招式练得再纯熟,也难成高手,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授课方式灵活。

就在袁承志一肚子委屈,觉得自己没必要再学这简单的长拳十段锦的时候,穆人清没有训斥他,也没对孩子的反应置之不理,而是立即调整了授课方式,说道:“你当师父骗你是不是?来来来,你来抓我衣服,只要碰得到我一片衣角,算你有本事。”继而以做游戏的方式,让袁承志亲身体验到了这门功夫的高深之处,从此进入了“亲其师信其道”的新境界。

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看待事物的角度、对事物产生的兴趣点也与成人有别。所以,根据孩子的认知进度,不断调整教学方式十分有必要。即使是针对同一个孩子,教学方式也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既要因材施教,也要因时而教,这在一些名师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得很明显。

第四,胸怀开放宽容。

穆人清在教学上严格得很,但也有宽容、开放的一面。课余时间,这位老师从未强制袁承志练功,二是给其应有的自由空间。比如,铁剑门掌门木桑道人上华山来做客,穆人清便鼓励袁承志陪木桑道人带来的哑仆玩,陪大猩猩玩,跟木桑道人学下围棋等。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他还鼓励袁承志向木桑道人请教轻功与暗器,一点都不介意师门之别,更毫不掩饰自己在这一方面的不足。甚至就在得知袁承志在无意中学习了金蛇郎君的“邪派”武功之后,他也没有斥责徒弟。

穆人清在意的是袁承志的专业发展,并不在乎这知识从何而来,只要为人清白,行为端正,学一点所谓的“邪派”武功也是没什么关系的。所谓的“邪派”武功中自有“正派”武功所不及之处。他这种宽容的治学态度和胸怀,不仅让学生袁承志的专业素养迅速提升,而且也让他从小就眼界开阔,拥有博大的胸怀。这一点,让人肃然起敬。

穆人清的严格与宽容,相得益彰,相辅相成。这一严一宽之间,尽显宗师风范、名师风采。也足可以为我们今天“如何成为真正的‘严师’”的课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创新教育政策研究院,潍坊,261000)

编辑/王 桢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严师宽容名师
名师直播课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本期话题:你还敢当严师吗?
浅议"名师"
尊重、理解、宽容让他重新起步
我努力读懂“宽容”这首诗
宽容在班集体教育中的作用
错误也是一种课程资源
小数字大生活
名师读意林